奠定朱德全军总司令的基石(3)

作者:张晓东

今年4月28日是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95周年,特以此文纪念。鉴于文章篇幅较长,将分期连载。

三、“赣南三整”时的朱德

茂芝会议后,大家虽然同意跟着朱德向赣南进军,然而大家对未来依然是怀疑的,依然看不到前景。途中,部队一直在减员,开小差者远远大于阵亡者。

10月下旬,起义军到达江西安远县天心圩(xū)时,情况更糟,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仅剩朱德、王尔琢和陈毅3人,部队只剩下八百多人。同年12月22日,75团团长张启图在上海向中央写了一份《关于75团在南昌暴动中斗争经过报告》,描述起义部队到达天心圩的状况时说:“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1]起义的旗帜还能不能打下去?仅存的部队还要不要走下去?革命的理想还会不会实现?这些问题在指战员心中又一次徘徊,这些问题再一次成为起义军前行的重大障碍。

天心圩整顿雕像(网上图片)

面对低落的士气,涣散的部队,朱德泰然自若,就地(天心圩——笔者注)召开军人大会,对部队进行思想整顿。会上,朱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27年的中国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191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1917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虽然起义军中没有几个人知道1905年的俄国革命失败,也没有多少人知道1917年的俄国革命成功,然而从朱德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中传递出的通俗道理、坚定意志和光明前景,再一次将指战员冷却的心情点燃起来,再一次将指战员松散的思想统一起来,再一次将指战员消沉的革命斗志鼓动起来。陈毅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朱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这是总司令的伟大。”[2]“人们听了朱总司令的话,也逐渐坚定,看到光明前途了,当时如果没有总司令领导,这个部队肯定地说,是会垮定的。”[3]

10月底,朱德率领部队来到赣粤边境的江西大余县境内。他利用国民党军阀各派之间进行混战、放松对起义军追击的间隙,对已经不成编制的部队进行了组织整编。

大余整编旧址(网上图片)

首先,加强党对部队的全面领导,从而实现党指挥枪。粟裕回忆时说:“这次整顿重点是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经过这次整顿,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我们那时还不懂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性,但是实行了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去从而加强了党的基层工作。这是对于这支部队建设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措施。”[4]

其次,整编部队的建制。起义部队减员严重,原有的军、师、团等建制都成了空架子。朱德从实际出发,组成六个步兵连、一个迫击炮连和一个重机枪连,暂称“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朱德为司令,陈毅为指导员,王尔琢为参谋长。整编之后的部队比原来更加团结、更加精干,更有利于指挥和作战。经过整编,部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一个比较巩固的战斗集体。

11月初,朱德率领部队来到湘粤赣三省交界的江西省崇义县西南上堡山区,这里环境相对偏僻,属于“三不管”地区。他抓住这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对整编后的起义军进行军事整训。

上堡整训绘画(网上图片)

[2]刘冕:《孤军歧路,挺立英雄》,《北京日报》,2018年7月11日。

[3]解海南:《“赣南三整”:朱德力挽狂澜于既倒》,《学习时报》,2018年5月16日。

[4]郑天佑:《朱德与“赣南三整”》,《晋城党史》,2017年8月27日

[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6页。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大余县   安远县   总司令   大余   国民革命军   党团员   俄国   指战员   起义军   光明   江西   天心   基石   部队   黑暗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