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让撤军,副司令却反对,多年后副司令成上将,司令只是中将

一个军队有着上千上万人,而决策者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官职最高的那一个。但有时难免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这个时候为了避免独裁,一般就会设立正副级的官职。这样需要拿决定的时候,两个人可以一起商量。

当年胡奇才和韩先楚就分别作为司令和副司令,在一场战役中出现意见相左,因为其他人都比较支持韩先楚的意见,最终也证明他是对的,用了韩先楚的决策后,那场战役才取得了胜利。

1913年韩先楚出生在湖北红安县一个贫困的小山村。一方面是连年的干旱使得家里的田地根本就无法耕作,经常性的颗粒无收,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地主家的压迫。韩先楚的父亲是位老实不过的贫农,俗话说柿子专挑软的捏。

地主看韩家这样柔善可欺,因而更加变本加厉地剥削他们,这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日常生活中揭不开锅都是常事,常年经常性地挨饿也使韩锡楚埋下了胃病的隐患。

由于温饱都成问题了,韩先楚从记事起就开始要帮忙做各种农活,在稍大一点的时候,他就要去帮地主家放牛,做各种长工以换一点粮食用于贴补家用。可以说在其他孩子在私塾,在小学中学里接受教育,养成知书达礼的性子。

而韩先楚就像一个野孩子一样在山野中度过,在地主的责骂下劳作。因为韩先楚长期在这样备受压迫的环境下长大,使他从小就受尽苦楚。也促使了韩先楚想要摆脱困境,出去外边闯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随着各地农民起义的爆发,韩先楚也积极响应,参加了黄麻起义活动。因为韩先楚先前一直在底层生活,混迹于市井小民中间,也经常下地劳作,和农民们打成一片。平时这些农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他都十分热情地相助,因此在附近一带中颇有威望,颇受欢迎。有了这个前提条件,在他参加农民起义运动时,大家都很支持他,其号召能力可见一斑。

由于韩先楚在参加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运动后,他的思想意识也逐渐地觉醒,他知道目前这样动荡的时局下,那些所谓为国为民谋福利的军阀,实际上都毫不掩饰自己野心地在争权夺利,各种割据混战,在他们的作为下,百姓生活更加民不聊生。

相对于这种伪善的军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真正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党派。有了这一认知,韩先楚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入这个伟大的大家庭,一起为老百姓办实事,一起带领中国走上崭新的道路。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韩先楚,有着饱满的激情与热血,一开始从一个小兵做起,但他面对党组织交付的任务,每次都能完成得很好。韩先楚在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勇猛果敢,每次战斗,他都是最大无畏的那个人,遇到凶险万分的情况,韩先楚总是不顾自己的安危,掩护身边的战友先脱离险境。

对于韩先楚的出色表现,党组织也都看在眼里并给予了他肯定,委任韩先楚为营长。而韩先楚也很上进,丝毫没有辜负党组织的信任,带领部下赢得了很多战役。

其中让韩先楚声名远播的是独树镇的战斗,那场战役是场恶战,当时不仅遇到敌军的包围,还与敌军人数相差悬殊,在这样的艰难曲折下,韩先楚却凭借着自己的机智果敢,制定战略部署,硬是带领部队誓死杀敌,最终得以突出重围,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韩先楚就这样一步步屡建奇功,最终成为了我国的开国上将。而他当年的上级司令员胡奇才和韩先楚一样,都来自于湖北红安,他们前期有着差不多的经历,但胡奇才一开始的起步比韩先楚还高,但由于后期韩先楚迎头赶上,而且韩先楚个人也比较有远见卓识。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战略部署都更胜一筹,所以在最后韩先楚成为了上将,胡奇才最终只是中将。

因此无论我们一开始是多么渺小而不起眼,只要认准目标,坚持努力下去,最终一定都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谁又能知道最终结果如何呢?因此我们都应该学习韩先楚身上那勇于拼搏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红安县   中国共产党   农民起义   军阀   湖北   敌军   党组织   经常性   上将   司令   中将   地主   战役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