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河南省会的历史错觉


本文为探客纪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和摘编


出品 | 探客纪

创作团队 | 千城记

撰文 | 奎鹏

编辑 | 闻静



郑州虽然是河南的省会,但在很长的时间里总让人有一些不服气,很多人认为它的“资历”太浅,不足以与洛阳、开封一较高下。

这的确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尽管在可记录的历史里它的建城史也很久远。

郑州晚霞

摄影师@Relief,图片来源@Pixabay(请横屏观看)▼

历史记载中郑州的地位曾经起起伏伏,东、西周时期这片土地的多个地方还曾经成为诸侯国的国都,此后2000多年也曾成为多个级别治所的所在地。

但完全无法和旁边的洛阳、开封相提并论。

民国时期,这里已经沦落为小小的郑县。

不过清末开始修建京汉铁路时,铁路线的经过让幸运之神落到了这里。

而后,京广铁路(含原京汉铁路段)和陇海铁路在这里交汇,彻底改变了郑州的命运。

郑州的大规模建设是解放后成为河南省的省会才开始的。

因为铁路交汇形成更加便捷的的交通枢纽优势,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成为河南省省会。

从此,郑州走上全新的发展阶段。

郑州处于黄河之南,濒临黄河

底图来源@Google maps▼

但在全国不少人的认知中,郑州只是一座只有数十年时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在文化传承上,郑州是远不如洛阳和开封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都的。

一说到去河南游玩,他们首先就是想到的是洛阳或者开封。尽管多年来郑州的旅游收入一直在河南处于榜首的位置,依旧改变不了很多外地人先入为主的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没有成为河南的省会,直到现在不少洛阳人、开封人还为此忿忿不平。他们认为这种机遇本来应该属于洛阳或者开封。

龙门石窟为洛阳这个千年古都增添了充足的文化底蕴。龙门西山南部山腰的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通高17.14米,梵语“卢舍那佛”即光明普照、光辉普遍之意,是源自古代日神崇拜的太阳神信仰而来。仅仅这样一座佛像的出场,就让洛阳充满了强大的气场。

图片来源@爱西西(请横屏观看)▼

尤其是不少开封人,更是为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错失发展机遇而扼腕。

在开封市,可以看到很多充满开封古韵的建筑

摄影师@Relief,图片来源@Pixabay▼

开封市开封府景区的喷火表演

摄影师@srjqhzl,图片来源@Pixabay▼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而言,很多人认为郑州没有洛阳和开封那么荣耀和厚重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最近2000年的确如此。

然而当我们梳理郑州一路走来的发展史,挖开地底下的秘密,就会发现郑州今日给我们的印象其实是历史的一种错觉。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郑州有自己的辉煌和荣耀。

据传,郑州可能是黄帝活动的中心区域。位于郑州南35公里(在郑州市代管县级市新郑市境内)的轩辕丘史传为黄帝的出生、创业以及建都之地,新郑市也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即“有熊国”的地望之所在。

黄帝画像(明代人绘)▼

早在2500年前,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子产就曾带领百姓登新郑的具茨山拜祭黄帝。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后,郑州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都是国家政治的中心。

现存郑州市区的商城遗址,被公认为是商代早期王朝的都城—亳都,它是商王朝超过三分之一时段的都城之所。我们所说的亳都,就在今天的郑州商城遗址。

郑州商城遗址示意图▼

郑州商城平面图▼

1955年的考古发现及后来科学测年证实,早在3600多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都邑。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商文明在这里形成与发展起来。

商代亳都都城内城北城墙遗址位置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商代亳都东城墙遗址位置图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郑州商代都城是公认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国家、城市、青铜器、文字四个文明要素,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郑州商都大型复原沙盘

图片来源@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亳都的城垣建造和青铜冶炼遗址,是都城走向成熟和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是都城,被发现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有至少两重城垣。其中,内城呈长方形,由总周长约7公里的夯土城墙和城壕围合而成。外郭城的城墙则依照地势修建,对内城形成半包之势,与护城壕及东部湖泊内的大面积水域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

郑州商都复原图

图片来源@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亳都的青铜冶炼技术相当发达,当时已经能够规模性地铸造成套的大型青铜礼器。

这里出土的原始瓷尊,高岭土作胎,坚硬细腻,腹部有篮纹,表面和内上部均施有光亮晶莹的黄绿色釉,将我国烧制瓷器的历史上溯到了商代早期。

现在的年代推算,商朝前后大约历经554年,其中亳都大约沿用150余年,也比赫赫有名的安阳殷墟还要早近300年。

亳都也成了郑州城区所在地在古代中国的巅峰时刻,自商朝都城自此迁走之后,它的地位就开始下降。

也许是郑州曾经作为黄帝、夏朝、商朝都城的历史过于久远,且缺少文字的详细记载,它以前的辉煌最终只能被埋在了黄土之中。

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郑州也曾是多个诸侯国的所在地。

譬如郑州就是西周的封国管国所在地,现在郑州的管城区就是以此来命名的。

春秋时代东周封的郑国,郑氏三公(郑桓公、郑武公和郑庄公)在荥阳苦心经营数百年,郑国成为东方一颗耀眼的明珠;战国时期的新郑先封郑国,后改封韩国,所以现在的郑州市所辖的新郑市被称作是郑韩故都。郑国和韩国在郑州地区的建都史,也都远远长于二百年。

郑氏三公像(资料图片)▼

尽管郑州作为封国的这些记载十分明确,但由于不是大一统时代的都城,长期以来这些历史的细节也被很多人忽略了。

而后随着洛阳和开封相继登上中国历史王朝政治中心的舞台,郑州越发被挤进了历史的角落里。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往往只要一提到河南,很多人脑海里立马闪现的是洛阳和开封。

其实郑州的地理位置也极其优越,郑州地区成为商都之地,也不是没有原因。

当湍急的黄河奔流到这里,湍急的河水一下子变得平静温柔许多,如同扇轴般悠然展开,开始冲积孕育出辽阔、肥沃的华北平原。

黄河流到郑州北边时,水流已经比较平静温柔

底图来源@Google maps▼

黄河就是通过这样的冲积方式,在郑州区域孕育出了肥沃的平原,这里也成了华夏先民们十分理想的居住之地

底图来源@Google maps▼

‍自旧石器时代起,郑州地区就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核心区之一。郑州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中心地带,有据可考的历史一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

这里发现有距今约10万年的织机洞遗址、约3至5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约1万年的李家沟遗址、约8000年的裴李岗遗址、约5300年的双槐树遗址……留下了多处华夏先民古老的文化。

尤其是商朝早期都城遗址的发现,更加确切地表明这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它也是一座有着古老建都史的城市。

考古发现郑州这片土地也与中国的国名密切相关。

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中国”最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它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方位。

到了3000多年以前,“中国”概念已经比较清晰,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就曾记述,人们将嵩山地区称为“中国”。(也有观点认为在断句中,何尊上的中与国二字分属上下句,“中国”的阐释为误读)

何尊1963年在宝鸡市贾村镇贾村西街出土,鉴定年代为西周早期,内底铸铭文122字,记述了周成王五年迁宅成周的重大史实。

图片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上铭文的拓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相连的二字▼

但战国时期,谋士范雎在为秦王谋划兼并天下之策时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将位居郑州嵩山周边的韩国、魏国称为“中国”。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人们不仅有了“中国”概念,而且明确了当时的"中国”其所在,即以今天郑州嵩山为中心、东起开封、西到洛阳的区域。

此后,“中国”概念下的疆域不断扩大,并最终形成今日之中国。

仅凭着“中国”概念的源头地,郑州人就可以对外地人吹一辈子了!

自豪的同时,让无数郑州人十分尴尬的是,郑州的辉煌来得太早,也结束得太早。

历史的长河中,它3000多年前的灿烂,岁月沧桑中在地面早已荡然无存了。

其实,这不仅仅郑州如此,翻看人类的发展史,有多少座曾经雄伟繁华的都城或者大型城市都在人类的纷争中灰飞烟灭了。

但郑州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在现代中国的历程中,它再次获得垂青在1950年代成为河南省的新省会。

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处高大建筑物,人称大玉米,有的叫其玉米楼,倒是有着几分古韵

摄影师@冯建民,图片来源@Pixabay

幸运最后为何落到郑州的身上?

我们先从河南这片土地的地理方面来看。现代陕西与山西之间的黄河以东古称“河东”,黄河以南的区域称为“河南”。再加上太行山和东行的黄河之间夹住的“河内”,构成了中华文明发源的三河故地。

对于一个古代王朝来说,选择这片区域作为都城之选几乎是必然的决定。因为这里基本能保证统治区域各方向的消息差不多同时传达,便于统治者及时统筹调控局势。

从这一点来看,位于河南全省中部一线的郑州、洛阳和开封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幸运曾经垂青过郑州,而后轮到了洛阳和开封,郑州的辉煌被埋进了泥土。

十分幸运的是,商王朝在今日郑州城区建立都城后,郑州人依旧代代承袭沿用,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3600余载,城址不移、人脉不息,从而成为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城市年龄最长的城市之一,这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为郑州的再次起飞埋下了伏笔。

进入近代以来交通的发展和解放后省会城市的地位,让郑州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它也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城市。

郑州夜景

图片来源@爱西西▼

只是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郑州没有充分认识到文明传承对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尽管守着不少宝贝疙瘩,它们在很长的时间里却一直在历史的深巷中寂寞。

郑州市区傍晚景象

摄影师@Rhea Wang,图片来源@Pixabay

最近一些年,总是容易被外地人误读的郑州不断迎来考古发掘的巨大惊喜,一个个古城遗址将郑州早期的辉煌呈现到诗人面前。

到目前为止,郑州这片土地上距今5000-2000年前的古城已经成为一个连续的序列,5000年的大河村城、4300年的古城寨古城、4100年的王城岗夏代都城、3900年的新砦夏代都城、3800年的望京楼夏代城、3600年的郑州商代都城、3400年的小双桥商代都城、3000年的苑陵两周古城、2700年的春秋郑韩都城、2300年的战国荥阳故城、2200年的秦代汉霸二王城,2000年的汉代常庙古城等等,这里面既有古国之城,也有王国之城,既有诸侯之城,也有郡州之城,有学者认为这些城池开创了中国城市建设和演绎了中国早期城市发展变化的完整历程。

当然,曾经作为商都依旧是郑州最为闪亮的符号,是郑州灿烂文化最有说服力的典型代表。

因为郑州商城为商汤所建亳都逐步成为学界主流意见,到了2004年,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会将郑州列为和西安、北京、开封、洛阳、安阳、杭州、南京等7座著名古都并列的古都。

自此郑州有了“八大古都”之称。

文化传承中,现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也成了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亮眼的文化名片。

下图为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的商都大型复原沙盘,通过这个沙盘,可以充分领略到3000多年前商代都城的布局和雄姿。

图片来源@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面对来自洛阳和开封的文化传承口水仗时,郑州“八大古都”的称号、被发掘和考证出来的越来越丰富的商都文化,让郑州人在回击时也有了更足的底气和自信。

但对当地而言,如何让郑州的商都文化内涵和历史内涵大幅扩散,依旧还是一个长期课题,因为要彻底扭转很多人对郑州的认知错觉并不容易,这也并不是挖出一座商都就能够解决的。

郑州发掘出的其他古城遗址,同样需要更多的研究、阐释,以及文化上的传播传承。

商代古都和新城—东南城角

图片来源@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

一座城市有没有底蕴,不仅要找到它的根,还要依靠传承。在历史上,郑州正是因为文化传播传承的丧失,让人们忘记了它曾经的辉煌。

很多人只记得它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多条铁路线在此交汇),和一座崛起时间不长的新型工业城市。

现在,通过考古郑州逐步找回了失去的自己。它的深厚文化底蕴,也需要融入现代城市发展的肌理,它的发展才会更加从容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郑州   河南   都城   商都   商代   洛阳   省会   遗址   错觉   中国   来源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