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皇帝竟然在犯下如此大错后还能复辟,堡宗朱祁镇的荒唐一生

#历史开讲#

英宗亲征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南下攻掠明朝边境,首领也先亲率蒙古骑兵攻占大同,大同告急。明朝朝廷震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人建议派遣大将石亨、井源等人率军北上救援。然而,司礼监太监王振却极力反对,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一举消灭瓦剌,恢复元朝旧地,建立不朽功勋。他向年轻的明英宗朱祁镇进言,说服他亲征北方。英宗虽然对王振有所忌惮,但又好大喜功,心动不已。他不顾内阁和百官的反对,下令御驾亲征。

八月初一,英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发,沿途又有各地军队陆续汇合,号称五十万。王振自任总督,掌握全军指挥权。他不听石亨、井源等人的意见,只信任自己的亲信和幸臣。他还妄自尊大,不肯与瓦剌通报战书,也不派遣斥候侦察敌情。他只是一味地催促军队快速前进,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土木堡,与也先决战。

八月十三日,明军到达土木堡附近。王振得知也先正在土木堡外扎营,便命令全军列阵准备进攻。然而此时天色已晚,石亨等人劝说王振暂缓进攻,待明日再战。王振不听劝告,坚持要趁夜偷袭瓦剌。他说:“夜战有利于我军,可以乘其不备,一举歼灭之。何必等到天明,让贼人有所准备呢?”于是他命令英宗留在后方指挥殿后部队,自己率领主力部队向瓦剌营地发起进攻。

土木堡之战

王振带领的明军在黑夜中向瓦剌营地奔去。然而他们并没有想到,也先早已得到了明军行动的消息,他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和哨兵,在营地周围设下了重重埋伏。当明军接近营地时,突然从四面八方射来密集的箭雨。明军顿时陷入混乱,无法辨别敌我,只能盲目地还击。王振见状,惊慌失措,不知所措。他想要撤退,却发现后路已被瓦剌军截断。他只好带领残兵败将向英宗所在的殿后部队求援。

英宗听到前方的喊杀声,也感到惊恐不安。他问身边的太监郭敬,郭敬说:“王振必然已经大败,我军危矣。陛下不妨换上侍卫的衣服,乘马逃走吧。”英宗不愿放弃王振和大军,说:“我不能丢下我的臣民,我要和他们同生共死。”郭敬无奈,只好陪着英宗等待王振的到来。

不久,王振带着一群惊慌失控的士兵冲到了英宗的面前,大喊:“陛下,快跑吧,瓦剌军追来了!”英宗见此情景,心中一沉,问道:“你们的兵器呢?你们的旗帜呢?”王振说:“都丢了,都丢了!”英宗怒道:“你们怎么能这样胆怯无耻!你们是明朝的将士,你们应该为国捐躯,怎么能丢下兵器逃命!”王振说:“陛下,现在不是责备的时候,瓦剌军就要追上来了,我们必须赶紧逃走!”说着,他就拉着英宗上了一匹马,带着几个太监和侍卫向南方逃去。

然而,他们刚刚跑出不远,就被瓦剌军追上了。瓦剌军一见是明朝皇帝和太监,便欢呼起来,纷纷射箭攻击。王振中箭身亡,郭敬也负伤倒地。英宗被一名瓦剌士兵拉下马来,押送到也先的面前。也先见到了明朝皇帝,大喜过望,说道:“你就是南朝的皇帝吗?你真是自投罗网啊!今天你是我的俘虏了!”说着,他就命人给英宗戴上铁链锁住脖子,押送到他的营帐里。土木堡之战就此结束,明朝军队全军覆没,英宗被俘。

第三章 京师保卫战


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到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官惊恐不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人都因为支持英宗亲征而自责不已,请求辞职。朝廷一片混乱,无人能够主持大局。 此时,兵部侍郎于谦挺身而出,他向朝廷上奏,说道:“陛下虽然被俘,但还有生还的希望。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抵抗。我们必须立刻组织军队,防备瓦剌的进攻。我们必须坚守京师,不可轻易出战,以免再次遭受重创。我们必须立刻组织军队,防备瓦剌的进攻。我们必须坚守京师,不可轻易出战,以免再次遭受重创。我们必须稳定人心,安抚百姓,防止内乱发生。我们必须派遣使者,与瓦剌进行谈判,争取时间和条件,以便迎回陛下。”于谦的奏章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他被任命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管兵部事务,负责京师的防务。

于谦立即着手部署京师的保卫战。他命令各地军队赶赴京师增援,同时加强城墙的修缮和守备。他还下令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烧毁京师周围的村庄和粮草,不给瓦剌军提供任何补给。他还派遣使者向瓦剌进贡金银绢帛,表示愿意赎回英宗,并请求也先放慢进军的速度。

也先得知明朝皇帝被俘的消息后,大喜过望,认为明朝已经不堪一击,便率领大军向京师进发。然而他没有料到,京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备,城墙坚固,守军众多。他又发现京师周围已经一片焦土,无法找到任何粮草和水源。他的军队开始饥渴难耐,士气低落。他收到了明朝使者送来的贡品和信函,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妙计。他回信给明朝说:“我只要你们的皇帝和太监王振,其他人我都不在乎。你们把王振送来给我,我就放回你们的皇帝。”他想借此挑拨明朝内部的矛盾,让明朝人自相残杀。

于谦收到了也先的回信,心中明白他的用意。他知道王振已经死在土木堡,但他不敢把真相告诉也先,怕他加紧进攻。他只好再次派遣使者,说王振已经被杀,请求也先放回英宗,并答应给予更多的赎金。也先见明朝不肯交出王振,便怒而发动总攻。然而明朝守军奋勇抵抗,瓦剌军屡攻不克,损失惨重。也先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国。

夺门之变

明朝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不幸中伏被俘,土木堡之变震惊天下。朝中大臣于谦等人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回京后被囚禁在南宫,景帝又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意图断绝英宗的复辟之路。

景泰八年正月初一,景帝病重,南宫内外戒备森严。此时,一场密谋已经酝酿多时。英宗的母亲孙太后与英宗的旧臣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暗中联络,策划发动政变,拥戴英宗复位。他们利用曹吉祥掌管内宫的机会,将武器和信件偷偷送入南宫,与英宗取得联系。同时,他们又收买了南宫的护卫和锦衣卫的指挥使李彬等人,为行动做好准备。

正月初六清晨,天色未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率领数百名锦衣卫和侍卫悄悄集结在南宫门外。他们趁着换岗之际,突然发起攻击,杀死了抵抗的士兵,打开了南宫大门。他们冲入南宫,将英宗护送出来,登上辇车,沿着东华门直奔奉天殿。一路上,他们高呼“太上皇复位”的口号,惊动了整个紫禁城。

景帝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连忙召集文武百官到午门议事。他想要组织反击,但是已经为时已晚。石亨等人已经控制了奉天殿和午门两个要地,将景帝和百官困在了午门内。他们派出使者向景帝传达了英宗的旨意:废景帝为郕王,立太子为鲁王,赦免景帝一朝的大臣。景帝无奈只能接受这一命令,退位让贤。

英宗复辟后,在奉天殿召见百官,并下诏书赞扬石亨等人的功劳,并赐给他们金银珠宝和封爵。同时,他也下令追究于谦等人的罪责,并将他们处以极刑。他还下令将景帝软禁在西苑,并派遣锦衣卫严加看管。不久后,景帝在西苑去世。

英宗复辟后,朝政出现了一系列的动荡和腐败。首先,英宗为了报复景帝和于谦等人,下令追究他们的罪责,并将他们处以极刑。这样做不仅引起了朝野的不满,也损害了明朝的国威和声誉。其次,英宗对夺门之变的功臣大加封赏,并任由他们干预朝政。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各自加官晋爵,横行霸道,贪污受贿,排挤异己,党争日盛。其中,曹吉祥更是受到英宗的宠信,掌管内宫和锦衣卫,专权跋扈,后来甚至企图弑君篡位,引发了曹石之变。再次,英宗在外交上也表现得软弱无能。他对瓦剌的态度时而妥协时而强硬,导致边境不安和民怨沸腾。他对倭寇的侵扰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任由沿海百姓遭受屠杀和掠夺。他对西域的统治也松懈了许多,导致哈密等地发生叛乱。

总之,英宗复辟后,并没有安心治国,而是沉溺于私欲和报复之中,导致朝政混乱和国力衰落。他的统治被称为“天顺之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奉天   南宫   明朝   锦衣卫   百官   京师   陛下   土木   太监   荒唐   军队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