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演员变身喜马拉雅播客主,马军用幽默语言做大家的嘴替

工作日里,马军是阿里的小二,周末,他又变身成为走场的脱口秀演员,而到了晚上,马军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他变成了喜马拉雅的播客主,在播客节目《今馬講》中为听众抛梗。

最近,马军学了个新词——“嘴替”,他认为:脱口秀和播客要想做得好,就要成为大家的嘴替。

马军这样解释,“有时候脱口秀演员在台上调侃老板,或者自嘲,这种其实就是在成为大众的嘴替,让大家在非常放松的情况下反省自己的生活,比如杨笠可以是女生的嘴替。”

然而在创造过程中,马军也常常面临两方面的纠结,“我经常进行自我内心的交战,迎合大众的喜好,比较容易获得好评,但有时我可以讲得犀利一点,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但确实代表一个崭新的观点。”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管是创作播客还是脱口秀,其实都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平衡。如果是做一段15分钟可以上台表演的脱口秀段子,从开始有想法,到完成第一个文稿,再扩充为15分钟的段子,常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马军说:“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打磨的过程,直到上台成为一个成熟的产品。”

但播客的创作则不同,要轻松很多。在录播客前,马军通常在本子上划拉几个提纲,然后就可以开始“即兴发挥”,马军觉得自己更喜欢这种单纯分享观点的形式,“播客更自由一点,也没有很多创造梗的压力,有时候说着说着蹦出来一句自己都想不到的话,就可能成为你下一个突破性创作的灵感。”

作为一名脱口秀演员,马军经常会把脱口秀里的两个技巧活用在播客里。比如预期违背,“别人觉得没什么的事情,脱口秀演员一定要看出不一样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自我挖掘能力,“脱口秀不需要演员像播音员那样普通话标准,有很多演员口音奇怪,但反而成为他做喜剧的一个优势,所以要充分了解自己”。

其实脱口秀和播客也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关于语言的艺术。当前,喜剧演员上喜马拉雅开播客、喜剧和播客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喜剧人、喜剧厂牌都在喜马拉雅开通了播客节目。单立人旗下的播客节目《谐星聊天会》、单口喜剧演员刘旸教主的播客节目《无聊斋》播放量都已破亿,脱口秀厂牌“喜剧联盒国”的播客节目《嘻谈录》在喜马拉雅上也大受欢迎。

在成为脱口秀演员后,马军也入驻喜马拉雅成为一名播客主。在他看来,“在脱口秀行业,开个播客节目已经成为脱口秀演员的标配了。”因为脱口秀毕竟还是一个偏小众的艺术,小众艺术需要持续和观众互动,持续培养自己的粉丝,所以就需要一个和大众接触的渠道,“对我来说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播客”,马军说。

当然了,马军也认为播客对演员来说是非常好的自我管理工具和克服懒惰的工具,可以让自己保持对生活的观察和对热点的关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它是一种压力来源,也是一个完美的创作来源。它会迫使你再多思考一点、更敏感一点、更勤奋一点。比如美国有名的脱口秀演员的播客都做得特别好,对演员来说,播客意义非常重大。”

借助播客,马军也激发了许多创作灵感,因为仅仅做到会讲笑话还远远不够,马军希望自己能对时事保持足够的关注和敏感度,这也是在喜马拉雅做播客给他带来的另一个好处。

当谈及为什么会选择通过播客来创作、表达时,马军表示:“短视频刷个上百个,完了根本记不住刚刚看过的东西,但播客是有‘后劲’的,可以让听众多多少少有一些思考。”

(来源:齐鲁晚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脱口秀   喜马拉雅   聊斋   曲不离口   演员   厂牌   大众   段子   听众   灵感   喜剧   观点   来源   节目   语言   幽默   艺术   马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