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2022年每1元保费对应保障金额2924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记者从中国银保监会官网获悉,我国保险公司持续回归主业,保障属性强的普通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的保费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从2018年的54.5%上升至2022年的72.9%。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获得感也明显增强,2022年每1元保费对应的保障金额为2924元,较2018年提高了54%。

近年来,银保监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推动保险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截至2022年末,保险资金为实体经济融资超过21万亿元,保险资金投向碳中和、碳达峰等绿色产业超过1万亿元,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过4万亿元。

保险公司经营效率不断提升,2022年业务及管理费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2%,较2018年下降了6.2个百分点。此外,承保盈利能力稳步提高,2022年保险业承保利润410亿元,是2018年的2.71倍,为近五年来最高值。保险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充足,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1.79万亿元,是2018年的4倍。

从今年1月1日起,上市保险公司开始实施两个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中国银保监会称,经过认真准备,上市保险公司具备了实施两个新准则的条件,总体看将有利于保险业稳健运行,回归保险保障本源,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原准则相比,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包括两方面:一是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改为“三分类”,分别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金融资产减值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法”,要求基于历史损失信息、当前信息和未来预测信息,对预期信用风险损失进行估计,并计提减值准备。

与原准则相比,新保险合同准则主要变化包括三方面:一是原准则下保费收款一次性全额确认为收入,新准则下保费收款在整个保险期间逐期确认收入,并剔除其中的现金价值成分。二是原准则下负债评估的折现率使用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使用即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折现率,收益率曲线变动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三是新准则按照利润来源,区分承保业绩和投资回报业绩分别列示。两个新准则对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财务会计、业绩考核等提出了新要求,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加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保费   中国青年报   公允   损益   现金流   保险业   收益率   保险公司   会计准则   变动   曲线   金额   金融资产   准则   损失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