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新泾建成上海首个社区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迈过几道坎?

日前,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建成上海首个社区共享充电桩示范街道,辖区内已有13个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点,87个共享充电桩可覆盖28个居民小区,预计今年将新增6个充电服务点,力争年底实现社区充电桩全覆盖的目标。

辖区面积2.22平方公里的北新泾街道以居住区为主,15个居民区实有人口5万人。近年来,居民对新能源车充电设施需求激增,“最后一公里”充电难日益显著。北新泾在推进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也迈过了几道“坎”。

选址要合适,“手术”要“微创”

新泾五村是建于1994年的售后公房小区,共有78个楼组,居民约3200人。1541户居民分享小区350个停车位,但实际停车需求达到460辆,其中70辆为新能源车。截至目前,小区共有6个充电桩,分两批于过去两年间建成。

小区业委会主任庄国权是北新泾“老土地”,见证了小区停车位越发“抢手”的过程。“2016年,小区有200辆车,2018年精品小区改造时车位增加到320个,结果2年不到又停满了。”停车需求增长的同时,新能源车的数量也显著上涨。但一开始,小区还没有充电桩时,居民自己从家中拉电线飞线充电的情况此起彼伏,安全隐患丛生。

2021年,居民们终于在“担心安全”和“充电刚需”中看到了曙光。北新泾街道提出,可为居民区免费安装充电桩,前提是要找到小区中合适的地方。与多层住宅加梯类似,新能源车充电桩也要“选对地方”。好消息是,北新泾街道和新泾五村都有基础。

一方面,北新泾街道于2019年入选了上海首批“AI+社区”试点。次年,街道开始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进小区,此后两年间创建了11个示范小区,规模化推进了充电桩建设,也为智慧化管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去年底,北新泾街道率先建成全市首个无架空线全要素整治示范区,辖区内的住宅小区“嵌入式”地建设了箱变,包括老旧小区在内的社区供电容量得到全面提升,为安装充电桩打下了重要基石。

在长宁区推进精品小区建设的过程中,北新泾街道还抓住了施工的“窗口期”,通过建立党建联建平台,将架空线入地、精品小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工程同步推进。天蒲小区就在改造小区主出入口时,重新划定车位、预留电缆通道走廊、落实人车分流,成为上海市首批充电桩示范小区。

新泾五村此前借助精品小区改造和金钟路架空线整治的契机,相继完成了小区路面平整、电容扩容等需要对地面“开膛破肚”的“大手术”。因而当2021年,小区向街道申请建设3个共享充电桩时,如何减少对小区路面的破坏、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成为充电桩选址和线路排布的关键。

北新泾街道会同长宁区低碳办公室、国家电网等多次到新泾五村实地踏勘,找到位于小区中心的一处配电站,在其周边是北新泾社区单位爱馨苑。于是,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与爱馨苑展开党建联建,多次沟通、优化施工方案,最终决定在爱馨苑围墙上建设挂壁式充电桩,将电线埋在紧邻围墙的绿化带中。

“首批充电桩施工开挖的路面宽度仅10厘米,对已建成的精品小区来说实现了‘最小破坏’。”北新泾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梅艺负责小区充电桩建设的统筹工作,在她看来,让充电桩施工尽可能向“微创手术”靠拢,是提升居民满意度的一大关键。

“有桩了”只是开始,新问题马上会来

充电桩建好后,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一些小区在选址阶段出现了“邻避效应”,而随着充电桩的增加,电车数量也同步攀升,如何确保充电桩的使用率,平衡电车和油车的停车需求,都是“有桩了”之后出现的新挑战。

建于1996年的新泾六村同为售后公房小区,在原有停车位上改造共享充电桩车位,对本就车位紧张的老小区来说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新泾六村物业——上海新长宁集团新程物业有限公司主动向小区业委会提出,物业管理处在改造时,可以向围墙内退一米,腾出10多个新车位给小区居民。管理处还将建设议事厅,协调解决停车难题。

在居民数超过6000人的新泾三村,小区内本就有菜场、消毒站、理发店、小卖部等多元主体,2020年首批8组充电桩停车位改造好后,去年又追加了4组,进出小区的外来车辆和人员也逐年增加。如何确保小区管理不混乱、居民安全有保障?“我们施行了分区管理,在新能源车充电区安装了可识别绿牌车辆的道闸,解决了油车占位问题,也让充电车位能高效使用。”新泾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夏芳说。

在新泾六村,小区2022年新加装的共享充电桩车位就在门岗附近,小区门卫便承担起巡查管理职责。“有些车主还放心地把钥匙交给门卫,一旦有其他车主需要充电,就让保安现场调度挪车。”上海新长宁集团新程物业有限公司新泾六村经理秦佳告诉记者。

在北新泾,几乎每个有共享充电桩的小区都有自己的“电车车主群”,创造性地开展充电桩共治共享。新泾五村的“电动汽车车主群”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下建立,小区业主可在群内接龙充电。借助“AI+”应用场景,小区还引入了智慧停车指示牌,上面标注了共享充电桩的具体位置,方便车主查询。

接下来,北新泾街道将与国家电网、长宁区城运中心共同研究,开发电动汽车共享充电桩模块和相关应用,将辖区内共享充电桩设备数据接入“一网统管”平台,通过定时推送动态数据,引导周边居民区新能源车错时、错峰有序充电,进一步提高充电桩使用率。

油车、电车“车位之争”,充电桩使用率是关键

2021年,上海将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统筹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选择2005年以前的老旧小区,结合小区综合改造等项目,开展小区共享充电桩建设试点。长宁区是上海最早一批实现“以点带面”缓解小区充电难的中心城区,去年全区新增23个示范小区,占全市总量近六成。

北新泾街道办事处主任刘丽萍介绍,街道按照分类、分级和分步的“三分”原则推进社区共享充电桩建设。“分类”即依据房屋类型,在售后公房(含动迁房)小区实现应装尽装,商品房小区鼓励安装;分级即依据小区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独立建设充电桩,1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区就近共享;依据先易后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分步实施,例如在建精品小区优先考虑,便于“一盘棋”统筹道路布局、排线布线、电源设置等施工。

根据住宅小区的类型和特点,北新泾正推进小区“一桩多车”改造。一些动迁房小区存在已久的“僵尸桩”,成为配建新型智慧充电桩的改造重点。

新能源车车主米多莉搬到剑河家苑后,看到小区里有10余个共享充电桩感到很欣喜,因为平时在商场充电不仅比小区贵,还要花费不菲的停车费。但很快她和其他车主发现,这10多个充电桩都是“僵尸桩”。直到去年下半年,其中3个充电桩终于改造完毕,但此时小区的“新能源车主群”里已有100多人。

“现在只要谁去充电了,就把车拍照发群里,然后下一个需要充电的业主就去找正在充电的人,这样比接龙的效率更高。”米多莉向记者展示了微信群相册里密密麻麻的停车照片。但就在最近,为了避免油车意外“占用”充电车位,剑河家苑的电车车主们在3个共享充电桩车位前拉起了一根细细的链子。这一有争议的做法立即得到了物业的质疑,因为这3个并非固定车位,理论上油车、电车都能停。

这让米多莉和其他电车车主们也开始思考,下一步小区加装新的充电桩后,势必要面临新一轮的“油车车位”和“电车车位”的平衡。“既要让电车需要充电时没有被非电车占位,也要确保充电车位较高的使用率,不会让油车‘有位不能停’。”此外,目前社区共享充电桩的安装费和运维费还无需居民承担,但后续如若政策调整,涉及居民内部的资金分摊,那么推进共享充电桩工作势必会面临新的挑战。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舒抒

内文图片:作者拍摄;北新泾街道供图。

来源:作者:舒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上海   长宁区   街道   油车   新能源   电车   车位   车主   居民   小区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