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与买书:你也难逃一“算”吗?

早些年我开书店时,常有大学同学来找我,让我推荐一些书单给还没上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会询问很多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然后搜罗一番,列出一个书单。彼时的朋友圈,还能见到分享一些阅读平台的年度书单榜,附上一段走心的文字。再往后的几年,朋友圈的日常内容已难觅,大都是三日可见或一月可见。

而这几年每逢电商大促时,常会在一些社交APP的推荐页里刷到一些爱购书人士的羊毛帖,教你如何以极低的价格买到平日里你舍不得一下子买太多的书,通常是领券、满减、凑单之类的。我也常常忍不住下单,据说这是算法根据我的喜爱度给我推荐的。

算法在为我省钱这方面基本是让我满意的,但在选书上却显得笨拙又鸡贼。通常我想买的社科类书都凑不满那些优惠,为此在我犹豫好久,加入购物车数秒之后还没付款时,算法会给我推荐一些养生或者通俗青春小说,顺带再塞给我一张代金券,提示我再不付款即失效。在算法的眼里迟疑几秒已经是很漫长了,它为了让我下单,想方设法让我的迟疑只有零点几秒。

作家李敬泽曾写过一本书叫《致理想读者》,在他看来理想读者的模样是“对他人和自我、对生命的可能和不可能怀有专注的好奇心,同时又有敏锐的感受和思考能力的读者”。我开书店的那阵子,理想读者和店员是相互成就、影响的,理想的读者问询的书籍和出版社能流露出他的气质和品位,理想的店员能根据读者的需求找到满足甚至让读者惊喜的书。当然这只是短暂地出现过。现在的状况是向店员询问某书,他首先是让你去机器搜索,他的职责更多的是提防读者打开塑封书,此外读者通常是随意摆放书籍,带着情绪不好控制的孩子占座刷手机,任孩子乱跑乱拿。

能抵挡算法和消费主义陷阱的方法大概就是看完一本再买一本或者去图书馆借书,但不少人的困惑随之而来,消费上瘾和薅羊毛的心态根本戒不掉,离不开算法的书单指导,到了偌大的图书馆,能做的只有闲逛翻阅,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借什么书,哪些书适合自己。

很多时候算法把我们困在一座城里,逃离不开又懒于离开,甚至无形之中我们主动地被算法豢养着。现在很多书籍平台的采编,他们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和给养,采购的行为直接来自算法的安排,即使有一部分买书人想逃离算法的影响,最终还是难逃一“算”。

(作者为江苏无锡市图书馆馆员)

•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王露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算法   无锡市   书单   类书   给养   馆员   无形之中   店员   羊毛   朋友圈   图书馆   读者   理想   书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