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职场功高盖主当学张孟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提醒人们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人生的借鉴。

史书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国公也像周王室一样实际上成了傀儡。

晋定公(?—前475年)在位37年,被四卿攻打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公元前475年晋出公(?—前452)继位,前453年发生了智伯向赵、魏、韩三家要地,最后被三家灭族的事件。当时晋出公听说三家灭智伯瑶。大怒,打算联合齐、鲁两国讨伐三卿,却被三家攻伐,被迫出走,逃亡齐国,客死异乡。后立昭公曾孙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这个成语说的就是三家灭智的一段故事。当时晋国正卿智伯独揽朝政大权,让其他三卿向晋国君要还土地,魏桓子和韩康子答应了,而赵襄子拒绝了。于是智伯联合魏、韩,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当时赵襄子跑到根据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驻守抵抗,智伯围困了三年而未攻下,只好掘堤向晋阳城内灌水,导致城内百姓死伤无数,冻饿成病,军心动摇。

关键时期,赵襄子的家臣张孟谈面见赵襄子,提出去敌营策反魏、韩,反戈联赵,共灭智伯。当天夜里,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成功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联合起来消灭了智伯一族。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前375年,赵襄子(都晋阳、后鹤壁、邯郸)、魏桓子(都夏县、后开封)、韩康子(都禹县,后新郑)三家分晋。这也就是山西为什么被后人称为三晋大地的由来。

后来有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辞。赵襄子一脸茫然,急忙挽留。张孟谈请辞的理由是做臣子的功劳太大,名声甚至超过了君主,而历史上从来没有听说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我还是急流勇退、安享晚年吧!言之凿凿,语辞恳切,赵襄子想想也是,只好很惋惜地答应了。于是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安度晚年,乐享余生。

张孟谈(生卒年不详),姬姓,张氏,名孟谈,汉代司马迁为避其父司马谈讳作“张孟同”,字国师(据《张氏族谱》),战国初年晋国人,赵襄子赵无恤的家臣。史书对张孟谈记载不多,主要有三件事,足见先生的贤能明智。

张孟谈雕像

第一件事:春秋末年晋国智伯称霸时,他前往游说韩氏、魏氏两家联合赵氏对抗智伯瑶,直接促成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局面;

第二件事:功成后避免功高盖主而选择主动引退;

第三件事:再度出山,离心楚、韩、魏、齐,放弃攻打赵国。史书记载字数不多,但贤者智士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自古以来,禽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鸟没有了,弓箭还留着干什么?兔子被逮住了,猎狗还有用吗?敌人都被消灭了,那些智囊大臣的计谋会用在谁身上呢?君不见,楚国吴起,强大了楚国,却祸及了自身性命;范蠡辅佐越国勾践兴越灭吴,成就霸业,急流勇退,而文种自恃功高,不听范蠡劝告,后为勾践不容,被赐身死;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一等汉军胜利,功成被贬,不得善终。所以,张孟谈善识时务,懂得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既保全自身名节,又得以颐养天年,终了一生。此等境界,当为职场芸芸众生者学习借鉴。

▲(地处太原西南的天龙山,晋祠侧后方十余公里,古称方山、西山,此处就是张孟谈当年隐居的负亲丘)

▲(天龙山为太原名胜,太原八景之一“西山叠翠”。建有张孟谈配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前事不忘   家臣   晋国   勾践   楚国   龙山   西山   后事之师   急流勇退   太原   史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