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十多万元存款变成理财基金? 浦发银行业务员表示老人知情

视频加载中...

华商网讯(记者 王欢 钟梦哲) “我不知道什么是基金,我当时是去存钱的,她说这样存利息高,现在钱越来越少了。”家住西安市碑林区74岁的何奶奶向华商网《群众呼声》求助,称自己在浦发银行友谊东路支行存的钱变成了基金。截至目前,已经亏损近3万元。事情果真如此吗?记者找到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核实。

老人:不清楚基金办理流程 以为是存款

4月17日,记者见到了何奶奶。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纪很大了,但还在帮别人干零活,收到的钱都会凑整存进银行。她说:“之前都是存在家门口的浦发银行(太白路支行),是一个业务员给我办的,都是存的3年,利息高。但是后来她生娃就调走了,然后这就遇到了这个女娃。”

何奶奶口中的“女娃”就是后来为她办理理财基金的业务员乔某。

“这个女娃对我也很好,还邀请我去她家吃饭,我就很信任她。”2021年年初,因为工作调动,乔某被调至浦发银行友谊路支行。“她走时候还加了我微信,说阿姨以后你有啥事就找我,我觉得这个女娃不嫌弃我这个老太太,人很好。”说到乔某,何奶奶一直强调她对人很和善,自己很信任乔某。

据何奶奶讲述,2021年6月份,当时她在另一家银行的一笔存款到期了。考虑到乔某一直对自己很好,她就想这笔存款业务找乔某办,于是主动联系并去到了其工作的友谊路支行。在乔某的接待下,这笔钱买成了基金,周期是一年。何奶奶称,并不知道买的是理财基金。但业务员乔某告诉记者,何奶奶买过多次理财基金,是知情的。

何奶奶还告诉记者,办理业务的第二天一早,她就打电话给乔某想取消办理这项业务,但乔某表示认购已经确认过没法更改,只能等到期赎回。

经过记者深入了解,何奶奶改变了此前的说法,称自己之前也在乔某那里办过理财,但都周期较短,几个月就可以取回,这次的理财是乔某办理的,自己并不清楚。

银行业务员:此前多次购买理财 做过风险评估

对于何奶奶声称“不知道办的是理财”的说法,乔某表示不认同。她告诉记者,除这次的争议理财外,之前何奶奶已经购买过三次理财产品。“第一次不知道,第两次不知道,第三次不知道、难道第四次还不知道吗?”

  记者通过查询何奶奶的银行流水发现,2020年4月、2020年9月、2020年10月分别有三笔银基通基金认购业务,早在2015-2016年间,也有过三次理财产品买入记录。

乔某还表示,这次的争议理财并不是自己主动联系何奶奶的。当时,她已经从何奶奶家门口的浦发银行太白路支行调到了友谊东路支行,是老人自己在微信上联系她,自主前往办理的。乔某认为,何奶奶当时精神清楚且自己的办理流程合规,也为何奶奶做过理财风险评估等认购程序。

双方的分歧来自于口头陈述,是否有相应的证据呢?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7年10月20日起施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销售专区录音录像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自身依法发行的理财产品及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金融产品,应实施专区“双录”管理,即设立销售专区,并在销售专区内装配电子系统,对每笔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以及第三章录音录像管理第十条规定:录音录像应完整客观地记录营销推介、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消费者确认和反馈等重点销售环节,消费者确认内容应至少包括其充分了解销售人员所揭示的产品风险等。

当记者询问是否根据规定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为购买人进行“双录”认证时,乔某表示有认证,但在记者的多次要求出示下,乔某并未给出录音录像。

协商:双方分歧经调解协商达成一致

2022年6月,争议理财到期后,何奶奶查询发现已经亏损1万多元,因为亏损较多,在乔某的建议下,何奶奶没有将其第一时间赎出选择继续等待高点。当年12月,再次查询的何奶奶发现亏损越来越多,到2023年3月亏损已经达到2万多。

此后多次联系乔某无果后,何奶奶将其投诉至中国银保监会陕西省分管局,认为其在推销理财产品中存在违规销售的情况。

2023年4月17日,在中国银保监会陕西省分管局工作人员的牵头下,何奶奶与乔某在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浦发银行西安分行工作站进行和解商谈。经过一下午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共识。

浦发银行工作人员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记者不得而知。对于何奶奶这样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是否能充分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并作出判断,值得思考。

现象:购买理财没有年龄限制 部分银行禁止向70岁以上老人销售高风险产品

据了解,目前各大银行并没有明确地对投资者的年龄进行限制。根据《商业银行理财销售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超过65岁(含)客户,应充分考虑年龄、相关投资经营等因素,经提示客户确认后,方可购买。

部分银行规定:65岁(含)投资者通过自助渠道(网上银行、手机银行、pad银行、电话人工)只能购买风险级别为R1-R2的产品,如要购买风险级别为R3的产品,须前往任意柜台办理;65岁(含)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经投资人本人申请,在网点柜面签署“老龄客户风险确认”后,在产品风险级别不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的前提下,可通过自助渠道购买风险级别为R3的理财产品(未开放自助渠道购买的产品除外)。

此外,还有银行规定禁止向年龄在70岁(含)以上客户销售中等风险以上(四级和五级)的理财产品,如果客户坚持认购的,除取得本人已充分了解且清楚知晓投资风险,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的签字,还应采取取得家属签字确认等形式,以确保其家人已知晓并同意其认购产品,且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或录像进行记录。

对于银行从业者和投资者来说,都应该在销售或购买理财产品时规范购买流程和保留相关录音、录像,以确保日后存在争议时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困难上今⽇头条西安频道【头条帮忙】反馈,华商网记者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陕西省   基金   女娃   支行   业务员   存款   理财产品   录像   投资者   奶奶   级别   老人   风险   记者   客户   银行   行业   产品   浦发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