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届技能大赛举行,10余件展品重温中国代表团的世赛高光时刻

烟花四月,上海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上海各个领域的技能青年将汇聚一堂一决雌雄。

世界技能博物馆自筹建以来,征集了不少与世界技能大赛密切相关的展品,有的是中国选手们出征世赛赛场的荣誉证明,如奖杯奖牌;有的关乎选手在比赛时的珍贵记忆,如私人照片、比赛工具;还有的是世赛精神的完美体现,如代表团选手们之间互赠的徽章。

这些展品浓缩了技能大赛的激烈竞争和选手们的精湛技艺,也是技能大赛历史和发展的缩影。它们曾经见证着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创造的历史瞬间,又即将在世界技能博物馆里向人们讲述属于中国技能者的骄傲与辉煌。

让我们跟随这些展品,回到赛场时刻吧。

奖杯奖牌:见证荣耀时刻

在世界技能博物馆有关荣誉的展品中,有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冠军的金牌、有中国获得的第一个“金牌中的金牌”阿尔伯特大奖奖杯、还有代表了中国调酒师在国际调酒赛事中获得的最高技术成就”——第67届世界杯调酒锦标赛最佳调酒技术大奖的奖杯。这些奖牌奖杯见证了中国代表团们在征战世赛的最初时光,更见证了中国选手们创造历史的时刻。

代表世赛最高荣誉、颁发给每一届比赛中得分最高选手的阿尔伯特大奖奖杯由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得主宋彪捐赠,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阿尔伯特大奖的选手,也是目前唯一一位。

阿尔伯特奖杯

陈亦凡捐赠的其在第44届世赛餐厅服务项目中获得的优胜奖奖牌,实现了中国队在餐厅服务项目项目上获奖“零的突破”。

所有的荣耀皆为披荆斩棘而来,承载着艰辛集训的汗水和付出,也凝聚着赛场上的意外和残酷。

徐澳门和奖牌合影

徐澳门的金牌是在比赛过程中遭遇换题仍沉着应对而来,这背后是他4年多、每天10多个小时、精益求精的艰苦训练。

宋彪在赛场上遇到计时失误,导致最后一天比赛推迟入场,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乱了阵脚,按照计划完成比赛。

获得了调酒赛事最高成就的王勇连续参加两届调酒锦标赛,不断总结失败教训琢磨细节后才获得了属于中国调酒师的奖杯。他说:“我坚持调酒整整20年,一直到40岁才获了奖,把奖杯和奖牌带回来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

第67届世界杯调酒锦标赛
最佳调酒技术大奖奖杯和奖牌

对于这些曾经站上世赛领奖台的翘楚们来说,把自己的荣誉证明捐赠给博物馆是为了给后辈以激励。

“我希望这个奖杯能激励更多参赛选手、更多青少年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宋彪说。

考题作品:方寸之间见匠心

如果说奖杯和奖牌是技能精英们在赛场上高光时刻的凝结,那么“考题”作品则代表了这些匠人们潜心多年打磨出来的顶级技艺。透过这些作品,不仅能触摸到世界顶级技艺,赛时的争分夺秒与惊心动魄也仿佛通过作品把我们带回比赛现场。

没有真正站上赛场,永远无法想象那份紧张。作为中国首次征战精细木工项目的选手,陈泽锟坦言,在第44届世赛时,虽然经过持续一年、每天11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但“比赛时听到开始的号声,是我有生以来最紧张的时刻。”最终,首次征战的陈泽锟以作品“一帆风顺”排名第4获得了优胜奖。

《一帆风顺》

同样是木工作品,家具制作项目的比拼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木工基础,还要具备艺术审美和装饰技术等专业知识。由邢台技师学院捐赠的梳妆台餐边柜分别是吴忌参加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的入场券和“考题”作品。

其中的梳妆台甚至在比世赛赛时还短4个小时的情况下完成。邢台技师学院教师、也是第44届世赛家具制作项目中国教练蒋建根透露,这是因为考虑到中国选手在“客场”比赛且第一次参加比赛,所以在训练和选拔中提高了时间要求。中国代表团在世赛最初的日子里,不仅选手们是初次打比赛,教练们也不少是第一次带队参赛,但专家教练组“边干边摸索经验”,逐渐蹚出了属于中国技能人才的世赛荣耀之路。

梳妆台
餐边柜

同样由校方捐赠的还有由山东交通技师学院捐赠的、该校学生王建强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原型制作项目全国选拔赛上制作的“考题”作品——咖啡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技能人才,如何让中国的技能教育跟上国际的步伐,或许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启发。

咖啡机

比赛工具:征战赛场的帮手

世赛展品中还有一类,既不是参赛作品,也不是奖牌奖杯,但也依然见证着选手们的赛场时刻,这就是比赛工具。

由第44届世赛选手陈亦凡提供的一个大餐盘、一套西餐餐具以及一个咖啡拉花缸,曾经陪伴她整整一年半时间,是她在日常训练中每天使用的餐具。

陈亦凡捐赠的西餐餐具

由长沙建筑工程学校(中建五局高级技工学校)捐赠两件皮数杆是搬砖砌墙时所用的辅助工具,以保证砌体的皮数、灰边厚度一致。其中的木制皮数杆是中国首次派选手参加砌筑项目比赛时集训团队研发的工具。如今,跟随选手征战赛场的皮数杆已经历经三次更迭,发展到了铝合金制皮数杆,第四代皮数杆可平均提速0.5小时,误差控制在1毫米。

皮数杆

称手的工具能助力选手们在赛场上如常甚至超常发挥。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基地培养的选手每一次参加世赛砌筑项目都载誉而归。

徽章文化:世赛友谊的见证

跟奥运会的徽章文化一样,世界技能大赛也拥有属于自己的徽章文化。徽章生动代言了一个国家的形象和技能文化,交换徽章则是来自全世界的技能青年们相聚一地时比赛之外友情与交流的载体。

由李骞捐赠的参赛胸牌上密密麻麻别着20余枚徽章,正代表着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时收获的热情和友情。

李骞捐赠的胸牌

李骞参赛时,中国还没有准备交流用的徽章。到了第四十四届、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已经拥有了整套徽章,均由一枚代表团徽章和多枚纪念章组成。

第四十四届、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
中国代表团徽章

两届代表团徽章都是红扇形徽章,颜色采用中国红,设计取“扇”之形,“善”之名,“擅”之意,与世赛精神颇为契合;纪念徽章则都是熊猫徽章,以熊猫憨态可掬的各种动作为灵感。

徽章,不仅是各国代表团的名片,也能让人一窥比赛时友好交流的氛围。上海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即将举办,全市范围内的技能青少年又将以技会友,切磋技艺。

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纪念徽章
第四十五届世界技能大赛纪念徽章

以上的展品均为成品,还有一类展品与世赛密切相关,但考虑到运输、保存等因素,如今尚未成形。世界技能博物馆布展之时,曾经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桂冠的选手们,将来到现场制作崭新的作品。

无论是成品还是新品,也无论展品关乎荣誉还是勾连记忆,上海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在即,在预祝所有选手取得理想成绩的同时,也让我们期待世界技能博物馆的早日开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展品   代表团   中国   技能   大赛   徽章   奖杯   奖牌   上海   选手   时刻   世界   高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