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飞天,业绩走地!飚涨超300%的海天瑞声这样解释……

搭乘AI快车从而飚涨超300%的海天瑞声终于公布了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

记者梳理发现,海天瑞声股价暴涨的背后,业绩却有些平平无奇,甚至还会让人有所失望。

另外据其一季报,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在2023年一季度集体减持,然而中小股东却增加了6894户,增幅达171.54%。

股价与业绩发生背离,股东间也发生“背离”,价值投资者还可以相信海天瑞声吗?

股价飙涨期间业绩却在亏损

公开料显示,海天瑞声主要从事AI训练数据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通过设计数据集结构、组织数据采集、对取得的原料数据进行加工,最终形成可供AI算法模型训练使用的专业数据集,通过软件形式向客户交付。

今年一季度,二级市场的风头被AI概念抢尽。海天瑞声也因此获得资金青睐。

据同花顺数据,2023年以来,海天瑞声股价涨幅达200%,1月17日至3月29日期间,其股价更是一度暴涨超过300%。

不过在海天瑞声股价飙涨的时候,其业绩却并没有什么起色。

24日晚间,海天瑞声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81.74万元,同比下降39.81%;归母净利润亏损1361.63万元,同比下降244.27%;扣非净利润亏损1704.82万元,同比下降477.02%;基本每股收益-0.32元。

对于业绩的巨量下滑,海天瑞声表示是受到了境外业务活动的安全评估影响。

海天瑞声称,主要由于《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于2022年下半年出台、并于2023年一季度进入全面落地实施阶段,公司2023年年初开始严格按照《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相关境外业务活动的事前安全评估,客观上影响了公司相关境外业务的交付、验收进度;同时,部分境外客户正在进行业务方向调整、以及阶段性裁员,导致其预算释放进度放缓。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一季度公司境外收入同比下降。

此外,境内业务方面,智能驾驶业务需求同比显著增长;基础数据服务领域客户需求预算虽有所复苏但投入更为谨慎,相关收入下降;大模型相关数据服务需求陆续呈现等。以上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公司一季度整体收入同比下降显著。

海天瑞声称,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受毛利水平较高的境外业务、以及标准化产品收入占比下降影响,同比降幅明显。此外,根据总体战略布局和2023年经营计划,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在2023年一季度持续升级管理架构及激励体系,加大全球营销体系建设、实施销售团队扩建,同时新购置房产进入折旧期间,使得公司2023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出现较大比例增长。

十大流通股东集体减持

有意思的是,在海天瑞声股价狂飙的同时,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集体狂“退”,中小股东却在狂“进”。

据海天瑞声公布的数据,公司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第7到第10大流通股东已经消失。

这意味着此前的第十大流通股东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卖了近60%的股份,第七大流通股东富国新兴产业基金则减持超80%。

而第一到第六大股东减持比例则多在百分之二三十到五十区间,包括中国移动旗下中移投资、个人股东唐涤飞等。

与此同时,中小股东却疯狂涌向了海天瑞声的怀抱。

海天瑞声2023年4月25日在一季度报告中披露,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东户数为1.09万户,较上期(2022年12月31日)增加6894户,增幅达171.54%。

好消息是,2023年以来,海天瑞声股价涨幅达200%,这或许能让短期投资的中小股东心满意足。

不过,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短期收益或许没那么重要。在业绩突然变脸的压力下,海天瑞声能否在未来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反而更值得关注。

研发投入大幅增长

在年报中,海天瑞声表达了对未来的算法研发、训练大模型等业务持续投入的决心。

海天瑞声指出,2023年,在保障基础数据业务稳健发展的同时,将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首先,将以全球化战略扩张为核心,通过全球化营销体系搭建、升级,进一步深化全球化发展策略,持续扩大公司的全球卡位优势。同时,公司将继续聚焦智能驾驶赛道,通过平台、算法研发以及数据安全能力的持续建设,不断将之打造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使之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此外公司也将持续探索具备高增长潜质的新兴业务领域,基于过往业务能力持续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过程中的新业务、新模式,包括:探索围绕大模型所需数据相关服务,公共数据价值挖掘与提升、预训练大模型、开发者社区等数据服务新模式。

记者注意到,海天瑞声并非“虚张声势”,其在研发方面的确下了血本。

海天瑞声透露,2022年,按照公司技术+产品双轮驱动的定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和平台工具先进性、加大标准化数据集产品储备、增厚语音语言学基础研究领先性,持续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

年报显示,海天瑞声研发费用共计9,427.3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5.86%,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5.77%,在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两个维度均创公司历史新高。同时,截至2022年末,公司研发人员也有所增加,数量达到82人。

潇湘晨报记者郝咏琪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双轮   股价   飞天   业绩   境外   算法   股东   流通股东   模型   集体   收入   需求   记者   业务   数据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