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日子”可能要来了?正在出现的四个征兆,大家注意到了吗?

文章约3000字,阅读时长约为9分钟,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现在经济不景气,年轻人也纷纷摆烂,认为不结婚不生子才是适合当代年轻人的活法,说到底经济形势不好,大家都没钱,楼市的压力也大,所以不想再努力了,但现在在老百姓身边逐渐浮现一些征兆,似乎是预示着老百姓的“苦日子”要来了。

一、后疫情时代的“就业难”问题

在现如今这个后疫情时代,“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诸多大学生的噩梦。

根据官方数据可知,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规模达到了1076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67万人,这一数据突破千万大关,预示着大学生就业压力更上一层楼。

其实,这年头找不到工作很正常,尤其是在国家经历了疫情影响、经济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背负的找工作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可能有部分家长不理解,认为工作遍地都是,找不到工作只是自家孩子眼高手低而已。

情况并不是这样的。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曾提到,对于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出国留学回国求职的学生和二次择业的人都是和这些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的潜在压力来源,“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太常见了

官方统计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率,这一数据从2018年到2020年的变化很明显,从8.5%飙升到19.3%,短短两年增长率超过了100%。

不得不说,这两年的失业率飙升确实很离谱,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一折腾,经济大环境受到影响,找工作就变得更难了。

说到底,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时代已经变了。

现在,毕业大学生一批接着一批进入社会是应试教育政策推行的必然结果,而国家现在也在进行中低端产业链转移,这使得本来就缺乏的中低端岗位变得更加稀少。

遍地大学生、岗位缩减等问题悬而未决,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有志气有冲劲,想要追求高薪工作,这一系列因素让顺利就业变得更为艰难。

有人说,他们找不到工作是不愿意脱下“孔乙己长衫”而已,但仔细想想,大家没有工作履历、缺乏社会经验,脱下长衫哪有那么容易?

专家所提的“可以开店、创业”等建议,颇有“何不食肉糜”之嫌、

总而言之,就业难和现在社会的“反常”、老百姓压力大等多种原因有关。

这种社会的“反常”在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的积累和冲突无法得到改变,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经济低迷下的低消费欲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百姓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手里都没钱!

这一结果直接使得社会风向变了,大家都变得不愿意消费了。

根据城镇储户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有58.0%的居民在处理资产方面更倾向于“更多储蓄”,虽然比起上一季度,这一数字减少了3.8%,但仍然超过了半数统计值的居民认为把钱存起来更安全。

此外,倾向于“更多消费”和“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仅分别增加了0.5%和3.3%,这个比值也不算多。

这一点不难理解,大家都经历过前些年的疫情时期,老百姓手里没钱、企业创业失败、中大型公司生存艰难,现在经济形势刚刚缓过来一些,谁会过于报复性地消费呢?

只不过,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的结果就是市场经济不流通、国内经济复苏缓慢。

这一点是国家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促使国家经济复苏,国家也推出过政策刺激消费。

以去年为例,全国有20多个省份为了促进居民消费先后发放消费券,消费券总金额达到了30亿元。

但这种方式没有抓住年轻人的需求痛点,治标不治本,政府不理解大家为什么不愿意消费,即便攒下了钱也不愿意花钱。

说白了,哪有人不愿意花钱的?谁不愿意吃大餐、买高奢呢?

只是现在很多人连就业问题都没能解决、连房子都买不起,怎么敢大手大脚消费?

总而言之,不提高个人收入、不降低刚需商品房的高价问题,就难以彻底解决部分城市“低消费”的情况。

三、束缚老百姓生活的高房价

房价贵,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老百姓想买房子这一点不需要多说。

有人说,老百姓其实并不想买房子,因为房价太贵了,还不如租房来得划算。

这样说的人是把逻辑搞反了,底层逻辑是大家想买房,但因为房价太贵了老百姓买不起,所以才将需求搁置。

根据调查可知,去年前三个季度受访购房者的购房意愿持续下滑,直到第三季度该数据下滑至约55%,但第四季度这一数据回升至约63%。

可以看出,疫情过后大家虽然经历了“财富风暴”,认为存钱是必要的,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也让大家更渴望有一个稳定的归宿。

但房价上涨究竟有多快?大家知道吗?

从下面两张图中,大家可以找找自己所在城市的住宅价格指数,看看涨价幅度如何。

很多人买房子是刚需,有人结婚生子需要一个保障,但炒房客却让很多人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倘若不买房子的话,难道结婚生子以后一家人就一直蜗居在出租房里吗?

所以说,居高不下的高房价也是困扰老百姓的一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房价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育率!

1970年以前,我国的生育率一度达到了6,到2010年时生育率降低至了1.18,到2020年时生育率仅为1.3,可以发现近十几年的生育率仍然低于生育率警戒线。

研究结果显示,房价在上升1%时,生育率会下降0.0711%,而由于城乡差异的原因,房价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样的涨幅下,农村居民的生育率会下降0.0588%。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农村居民更愿意生孩子,这可能和农村住房市场化程度低有一定关系,房价变动虽然会让购房压力变大,但这一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他因素影响下,程度变低了。

举个例子,房价涨了以后,建房所需的材料、工程、人力需求也会加大,这会使得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获得更高报酬的机会。

收入一提高,生活质量也会渐渐变好,农村居民就更愿意生孩子了。

这一现象也侧面反映了城市的房价确实贵,城市居民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更大。

四、年轻人“摆烂”导致的低出生率

现在,年轻人摆烂,不愿意谈对象结婚,甚至不愿意生孩子,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大标志和特色。

导致这一现象诞生的两个重要原因,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房价太高以及消费欲望低,但深入思考可以发现,这两个原因的本质还是牵扯到个人财富问题。

大家找不到好工作赚不到钱,一时半会也买不起房子,很多人原本打算结婚生子的计划也因为这两点而搁置。

长此以往,个人心态受高压影响发生变化,导致“年轻人卷不动了、逐渐摆烂”,想着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就行,于是不愿意结婚生子,国家生育率也因此急剧下降。

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出生人口超过了1800万,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约为1200万,2022年出生人口则仅有956万人。

全国各地出生率明显下降,加之现在中国老龄化严重,恐怕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对此,国家肯定不会坐视不理,但国家曾用过多种办法刺激生育率,都没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有人说,可以参照英国提高生育率的方法:英国为了提高生育率,曾推出过长时间的孕产假、儿童公共照料等政策,但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成效有限。

说到底,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就要实打实地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

比如,政府告诉老百姓生孩子会给大家发钱发补贴,大家可能就会关心到底要发多少了!

随着我国的税收体系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国家税务总局个人所得税系统已经把子女教育等项目列入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其中,每个子女会按照每年1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虽然对于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而言是杯水车薪,但能看出国家为了解决问题已经在发力了,我们不妨对此多一份期待。

至于上述问题,如果将来几年、十几年内仍然存在的话,那到时候才是老百姓真正要过“苦日子”的时候。那么,大家对于这几大问题持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生育率   这一点   疫情   征兆   老百姓   农村居民   房价   年轻人   房子   压力   日子   原因   大学生   社会   国家   数据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