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比健步走更「健脑」!专家:每次最好持续40分钟

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教授 黄康辉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作为一种传统功法,太极拳可谓“上下得宜”,既是武者习练的绝学,也能当作是老人们强身健体的“广播操”。早在2020年,太极拳就已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刊登的一项研究,再次证实了这项运动的好处——对于合并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来说,练习太极拳可显著改善认知功能,且效果明显优于健步走。

这项研究纳入328名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和轻度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他们来自中国福州、哈尔滨、深圳、北京四个城市,年龄均大于60岁,糖尿病平均病程为10.48年。受试者被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健步走组、对照组,前两组分别参与24式简化太极拳和健步走训练;每周训练3次,每次60分钟,持续干预24周。与此同时,三组均接受30分钟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每4周一次,持续24周。分析结果显示,随访36周时,太极拳组认知功能获得改善,且明显高于健步走组。

在此之前,202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认知训练+太极训练”不仅能延缓轻度认知障碍,还可控制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症状。同年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太极拳对延缓社区中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有效。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拳法,是在大脑支配下进行的一项身心运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武术套路教研室教授黄康辉称,行拳时,太极拳重视身法,强调开合虚实,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可在整体上起到气血转换的作用。这意味着,打太极时,大脑需要持续集中注意力,并通过对近端和远端肢体的同时指挥,实现大脑的多任务处理训练。此外,太极拳的动作相对复杂,以经典招式搂膝拗步为例,手脚需要协调移动、做动作,还要求练习者具有较好的情景记忆能力、视空间能力,以及平衡能力等。通过对平衡能力的锻炼,可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相较来说,健步走的动作比较简单,整个运动过程可视为在重复同一个动作,对大脑的锻炼效果就会较弱。

黄康辉介绍,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传承至今,已随其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进行了不少改进。早期的太极拳法更具技能攻防特点,现在的太极拳则融入了导引吐纳等,虽然没有抛弃武术的防身部分,健身功能却愈发凸显。

由于太极拳属于动作缓慢柔和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练习。不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在加入太极健身的行列。“因为太极拳不光有健身功效,还被赋予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其中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得到不少年轻人的认同。”黄康辉说。

黄康辉建议,单次练习太极拳应持续40分钟或以上,感觉身体微微出汗、稍有些累时效果较好。老年人练太极拳谨记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初学者在冬天打太极,应注意保暖,尤其是腿部。因为该运动强度不大、上劲儿也较慢,穿得少容易着凉。第二,老年人练太极不宜过早,早起锻炼应以安全为先。第三,练拳时最好选择空气环境较好的地方,更有益身心健康。最后,虽然太极拳有简化版本,相对简单,但仍建议先找专业老师指导,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健步   太极拳   太极   拳法   中老年人   北京   武术   老年人   认知   糖尿病   大脑   中国武术   动作   能力   功能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