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儿童阅读现状扫描

四川松潘的孩子们和叶柏书柜。 受访者供图

新疆伊犁某乡村小学,一到下课时间,孩子们就围在一起看书、讨论书里的故事。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乡村儿童阅读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也是我国阅读推广中的重点和难点。新时代推进乡村儿童阅读,对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本版聚焦乡村儿童阅读发展,关注智媒时代阅读变化,助力全民阅读。敬请关注。

如果把知识比作星火,那么,把一本本来自繁华都市的书籍传递到偏远乡村的孩子手中,无异于用“星火”点亮求知的心田。

当下,乡村儿童阅读的痛点难点在何处?如何更好培养乡村儿童的阅读习惯?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耕耘在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一线的奉献者,从他们的经历与视角,共同探寻乡村儿童阅读的更多可能。

全民阅读不能把乡村孩子落下

城乡儿童之间的阅读差距不容忽视。

《2022年乡村小学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乡村小学生每天阅读课外纸质图书的时长仅为18分钟,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3.3本。而根据2022年4月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我国城乡小学生平均每天纸质图书阅读时长为25分钟,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2本。

从数据来看,在阅读时长上城乡小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可获得图书的数量和种类上,差异则更加显著。城市孩子的课外读物种类多元,绘本、文字书、漫画书,文学、音乐、美术,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与之相比,乡村孩子能接触到的课外书类型就很少,尤其在部分偏远地区,艺术类、文化素养类的书籍数量可谓少之又少。

差距不止在数量和种类上,更体现在阅读氛围和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上。

民革党员、四川省绵阳市图书馆馆长吕磊介绍,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往往是一种兜底式的阅读服务。城市家长大多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参加一些收费的阅读活动或组织。而在乡村,家长带孩子到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去主动阅读的意愿就弱很多。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因此并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充足的图书。

另一方面,当下乡村儿童中留守儿童依然占据较高比例,陪伴他们的通常是一些留守老人,他们的文化水平、阅读引导能力有限,致使乡村儿童普遍缺乏城市儿童习以为常的“亲子共读”体验。因此,就算家长们有重视阅读的意识,却往往无从下手,只是干巴巴地跟孩子们说,你们要多看书。

乡村儿童阅读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也关乎乡村振兴发展。在新时代推进全民阅读,乡村不能缺位,孩子不能缺席。

乡村儿童阅读需要汇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

把书送到孩子们手中

多年前,在内蒙古翁牛特旗红旗教学点的一所典型的牧区小学,学生们的课桌是木板支起来的,凳子是两块砖垫起来的,学习环境十分艰苦。当地志愿者向学校老师沐仁询问,能够为这里的孩子做些什么。

“想让你们做的太多了。不过,能不能先帮我们的孩子找一些书?毕竟穷什么不能穷教育。”

一两百本的图书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但却让志愿者犯了难。牧区偏远,买书本就不便,要找到适合当地孩子的蒙语书籍就更难了。后来,通过当地志愿者的牵线,学校联系到叶柏公益。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叶柏公益基金(简称“叶柏公益”)成立于2013年,由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人等众多爱心人士共同发起筹备。发起人大多来自新疆、甘肃、云南、延边等地的乡村,通过努力,如今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他们,希望帮助家乡的孩子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家乡的命运。

“正因为来自乡村,我们更知道村里的孩子需要什么。除了吃饱穿暖,上学读书就是他们唯一希望的事情。”民建会员、叶柏公益管委、中科伊和智能医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妥福军说。

于是,叶柏公益的第一个项目——“叶柏书柜·爱心一本书”就诞生了。

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项目根据孩子年龄、阅读能力、所在地区等不同,有针对性地为乡村孩子挑选赠送课外读物。而图书的来源,除了筹资购书外,还通过“旧书唤醒计划”收集城市孩子闲置的课外图书。

“将城市孩子们读过的优质图书募集送到乡村孩子手中,可以充分利用闲置图书资源,与此同时,让城乡孩子共读一本书并互相留言,还能加强孩子们的情感连接。”叶柏公益秘书长杨玮枋介绍。

接受捐赠的学校多为偏远乡村,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杨玮枋告诉记者,志愿者们每次做活动,其实更多时间是花在了路上。将筹集到的图书送到孩子们手里,这段路程也比想象的坎坷艰辛。

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仁维,从事公益项目、社工项目管理已有11年。几年前,在给重庆巫溪县一所村小送书时,遇到了山路塌方,一直等到道路疏通后,他们才将书送了进去。“叶柏书柜”项目经理曾羡尧,第一次参加落地活动是在云南一山区,“我们到了才知道,当地老师都是骑摩托车上山,但是山路太险,他们不敢带人也不敢带书,所以当时只能将书送到了其中一所小学。”

骑摩托送、用马驮、肩挑手扛……一本本图书随着志愿者翻越山岭、穿行戈壁,被带往西南山区、北方草原、西北沙漠,传递到一个个渴望阅读的乡村孩子手中。

就这样,书,来了。

多年前的一个场景让张仁维感动至今。当时他在重庆万州区的一户困境家庭做回访,盛夏的重庆山区潮湿闷热,这户人家是土房子,脚下是泥土地。小朋友领志愿者进屋后,小心翼翼地从书柜顶上取下一个宝贝——那是一个用报纸包了书皮的绘本。

“他说他特别喜欢这个绘本,包上书皮就可以保存很久。他还专门挑了家里最高的地方放,说那里又干净又不容易受潮。”张仁维回忆道,“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喜爱与珍惜。这也让我们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阅读,不止于书本

让乡村孩子有书可读只是第一步。如何引导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让他们通过阅读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奠定良好基础,则是乡村儿童阅读推广者们更关注的问题。

“我们去乡村提供阅读服务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对汽车图书馆很感兴趣,但一开始他们会怯生生地围在旁边不敢上前。我们的志愿者就会热情招呼,给他们读绘本。一两个小时后,小朋友们肉眼可见地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也愿意与我们交流了。”吕磊认为,陪伴阅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是推广阅读的好方法。

“我们带去的其实不是书本或阅读活动本身,而是给孩子们播下热爱阅读的种子。”吕磊说。

基于书本,但不止于书本,乡村儿童阅读的推广还有更多方式与可能。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的中山小学是一所城郊接合处的村级小学。早在2015年,校长尹庆海就在思考:如何让有限的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次机缘他遇到叶柏公益,并开始了长达六年的“合作”。截至目前,学校已收到叶柏公益捐赠的1000册图书,最早受益的孩子已经毕业。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中山小学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一堂课定为全校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学生们通过演讲、做手抄报、排演绘本剧、故事续写等方式,集中展示分享自己本周的阅读成果。与此同时,为了给孩子们提供相对专业的阅读引导与陪伴,学校要求老师每周分享读书笔记,还邀请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共读一本书。

经过多年实践,如今的中山小学书香四溢,阅读氛围浓厚。“清代袁枚有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山小学虽小,也学牡丹花开。”尹庆海说。

着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在乡村推广数字化阅读,则是绵阳市图书馆深耕乡村儿童阅读的重要举措。“我们不可能给每个乡村孩子都送去一本书,但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到成千上万本书。”吕磊认为,未来数字阅读将成为更主流的阅读方式,会极大增强阅读的可及性,但目前,乡村孩子的数字阅读能力还有待提升。

“通过给乡村孩子普及数字化阅读,帮助他们掌握寻找书籍的能力,培育他们的信息素养,这方面的意义比只给他们带去一本书更大。”吕磊说。

努力让更多乡村儿童受益

截至发稿前,“叶柏书柜·爱心一本书”项目已经走入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90所学校,捐赠4536个书柜、44.69万册图书;

绵阳市图书馆指导下的“贝壳童书”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育人项目,已筹集原版正版绘本童书9万余本(套),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儿童数8000余人次;

中山小学的周三阅读课已坚持开展了8年,从一开始孩子们连绘本是什么都不知道,到去年这个村小的一名学生在全市的“读书讲故事”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成果中可以看到,在各界力量的帮助支持下,近年来我国乡村儿童阅读条件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谈到对未来的期待,受访者们纷纷表示,还不够,还可以更多、更好。

尹庆海就快退休了,这位老校长把希望寄托在了学校的年轻教师身上。他期盼中山小学的阅读活动能长久地做下去,真正用阅读改变这些乡村孩子的命运,让他们能成长为有文化有担当的“新中山人”,长大后挑起建设家乡的重任;

吕磊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预告图书馆的最新阅读活动。她希望未来能将更多阅读资源和活动带到乡村去,用数字化阅读缩小城乡儿童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

看着越来越长的图书申请学校名单,杨玮枋和张仁维真切感受到了任重道远。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奔走。筹集资金、汇聚爱心,努力让更多乡村孩子受益;

曾羡尧则想尽快把她心心念念的云南项目提上日程。当年没能将图书送到所有学校一直是她的遗憾,近两年当地的交通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这次她决心要把阅读项目在云南好好做一做;

疫情期间,叶柏公益的捐赠企业家很多都在生意上遇到了困难。大家就商量,把公益阅读这颗火种保存起来,先渡过眼前的难关。“疫情好转后,今年过年期间,大家伙儿都在群里吆喝,‘老妥,该干活了!我们又激情满满了!’”妥福军笑着说。(王佳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绵阳市   乡村   儿童   中山   云南   书柜   中国   书本   志愿者   公益   现状   孩子   小学   学校   项目   更多   图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