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关注」你了解ESG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小康网
“可持续信息披露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按照更高的标准走向国际、融入国际大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走出去和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财政部会计司副司长王东在日前召开的“可持续准则北京研讨会”暨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启动仪式上表示。
可持续准则研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今世界,加强企业可持续相关信息披露已成为全球共识。”王东说。
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以来,ESG(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在全球开始普及,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日益增强。资本市场需要对企业因ESG问题产生的风险和机遇进行评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愿披露可持续相关信息。
2021年11月,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上,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正式成立。各国掀起了全球可持续披露规则建设的热潮。欧盟、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相应行动,设立或指定专门机构,在直接参与国际准则制定的同时,研究推进本国或本地区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之下,制定一套高质量、可理解、可执行并且得到全球各国普遍认可的科学可持续披露准则非常必要,可以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致的和有用的高质量信息,也有助于实现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策目标。”中国财经报社社长万平说。
E20研究院院长薛涛从环保企业角度分析了ESG给予的机会。薛涛认为,环保企业目前在国内市场机会趋向饱和,需要向国际市场拓展业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有利于环保企业在国际上拥有更好的金融环境。同时,环保行业属于目前不太受到国际上敏感技术限制的细分领域,国际合作相对比较融洽。薛涛举例说,在水资源管理方面,ESG会推动更多的中水回用和全过程水效提升,从而增加水处理行业企业及第三方运营投资的机会。在薛涛看来,ESG将给环保企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
谈及企业在可持续信息披露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所所长袁波说,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设计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可持续信息披露评级机构的评估方法、数据来源存在不少差异,最终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数据的评估结果也不尽相同。各级机构把ESG评级方法的认定视为商业秘密,国际ESG评级机构设计的指标普遍缺乏对中国市场发展的理解。
“作为企业,我们特别期望与国内机构合作,以讲好中国企业故事为目标,宣传中国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提升我国在石化行业ESG评级领域的话语权。同时,通过研究合作,进一步细化我们对ESG信息披露清单的要求,获得更好的ESG评价结果。” 袁波说。

图片来源:中国环境报

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认为,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体系设计与现有应用广泛的欧洲、美国相关标准存在相互合作但又错位竞争的关系,目前单一指标难以满足不同地域与行业的披露需求。投资者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目前也未能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与中小企业的需求情况。同时,现在逆全球化和政治化力量对国际可持续准则的推广和应用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建设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2022年5月财政部出台的《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健全企业、金融机构等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和“密切跟踪并积极参与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制定”两项具体措施,对推进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作出初步布局。
王东认为,推动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需要企业、社会和监管部门形成合力。
一是企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当前,我国企业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基础和能力与国际准则要求还存在差距。我们应把握国际可持续准则体系建立和推广的窗口期,逐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二是全社会要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ESG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公众树立节约能源、从简消费、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与行为观念,从而带动全社会广泛形成绿色、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的相关部署,各方合力推动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在教育、科研、国内外交流以及发挥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学校要积极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关键课题研究,创新研发ESG和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赋能青年学生和商界领袖绿色发展新思维,并持续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郭冬梅强调。

来源:透视社综合中国环境报、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官方新闻报道
责编:程艺
制作:王娜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财政部   可持续   全社会   合力   中国   可持续发展   准则   生态   体系   环境   机构   我国   标准   全球   国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