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的课堂”中探寻诗和远方

原标题:在“行走的课堂”中探寻诗和远方

漫画:谢佳

近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旅游专列驶出宁波火车站,开往六朝古都南京。宁波市鄞州高级中学1054名学子乘坐本次旅游专列开展研学旅行,这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开行的首趟定制化研学专列,也是该校历年来乘车人数最多的一趟专列。

当下,气清景明,万物皆显。随着学校研学、亲子度假、春运踏青等出游需求出现井喷,旅游市场呈现了较为快速的复苏态势。中国铁路凭借安全、高效、快捷的优势,成为学生研学出游首选的交通工具。为助力研学旅行,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主动与学校对接,制定研学乘车组织方案,精心布置红色主题车厢,通过使火车变“校车”,让研学专列的学子们体验不一样的优质服务。

研学旅行并不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游学自古便有之。从孔子携学生周游列国,到凭借着游学之路,走遍了整个中国的徐霞客,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在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过程。

作为一种寓学于游、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研学旅行近年来备受家校的青睐。研学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一种创新形式,通过到大千世界、草木深处研学游,探访印于书本、讲于课堂之外的鲜活故事,既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加深学生对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了解和认同,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家校而言,让孩子参与“研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与自然界的亲近感,丰富对集体生活方式的体验,培养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有时候让人颇为失望。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家长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不少旅行社或者机构都想来分一杯“甜羹”、吃一块“肥肉”。比如,有的地方出现动辄上万的“豪华研学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盲目攀比之风;有的研学方案不明确,研学导师能力不佳,变成“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结果是只学不游,学生昏昏欲睡。这样炮制出的“研学游”让研学旅行偏离了初心。

“研学旅行”绝不是单纯的旅行,而是在研学实践活动中亲近祖国山水,求知求学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游”与“学”的关系。游是路径,学是目的。游学不等同于我们一般认知上的旅游,参与者应带着学习的目的,通过旅游的方式来获得某种知识、观念和能力,只有在游览的过程中做到了在学中行、在行中学,才能有望达到“研学游”的目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期待社会各界推出更多高质量的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收获,使研学游真正发挥出教育助手的作用。(崔伟、刘春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目的   专列   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课堂   远方   过程   能力   旅行   学校   学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