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他小有名气,又是刘表的亲戚,为什么会存在找不到问题呢?

#头条创作挑战赛#上回讲到备来荆州6年之后,第三次他才见着。也有人说亮不好找,住的隐蔽,这个也是不通的,他又不是武侠小说里面写的那一种躲避仇家追杀的大侠,隐姓埋名躲在一犄角旮旯,你找不到他。他老早就来到了荆州,而且他是刘表的亲戚,他和荆州的官场和荆州的上流社会和荆州的士人集团是有往来的,他怎么是一个找不到的人呢?所以这些理由看来不能承认。

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历史学家试图解释这个问题,尹韵公先生就提出了两个原因:1.他认为亮当时的知名度不够,读《三国志》对亮的描述每自比管仲乐毅就说亮自己自信是很强的,但是荆州的士人集团并不是一致认为他是一等一的人才,也有人对他不以为然。备听到别人对亮的介绍时也在心里掂量一下,是真是假呢?他会犹豫,一犹豫几年过去了。

2.亮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到了这个集团以后,他一定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要当首席谋士,要当这个集团的二把手,而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过于密切“食则同栖,寝则同床”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很难挤进去,他也要犹豫。这两个说法都很有道理,但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重要,就是年龄,我们要知道亮出山时多少岁?26岁,备三顾茅庐多少岁?46岁。我们将心比心,让一个46岁的身经百战的天下枭雄,把一个26岁从没表现过自己什么特殊能力的年轻人奉若上宾,就是不可能的。

那么怎么可能要求备在他46岁时候到一个乡下去请一个20岁的人来当他的总参谋长呢?所以年龄也是一重要原因。如果不是曹那么咄咄逼人,这个事说不定还要拖下去,总而言之,备做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决定放下皇叔和长辈的架子,下乡去见一个比他小了20岁的没有任何头衔和功名的年轻人,所以三顾茅庐是可信的,登门自荐只能存疑。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分析,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是可信的,亮当时的确小有名气,他的出山代表一部分人的愿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备对亮的认识,以司马徽和徐庶为代表的荆州士人集团,这也促成了后来的三顾茅庐。

那么三顾茅庐是怎样的?他是不是真如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就是备三顾茅庐他是去了三次只见了一次呢还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一般人读《三国志》从五个字里读出信息是凡三往,乃见。是觉得去了三次才见到,读亮的《出师表》读陈寿的《上诸葛亮集表》不是这个意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没有说去三次才见到一次。

读杜甫的诗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也没有说去三次才见一次,而先生解释频烦二字就是多次,因此有可能是去了三次见了三次,不但去了三次见了三次,很可能还不只去了三次,这个三是多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

按《出师表》说法就是咨臣以当世之事,提问题谈一谈天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越谈越拢,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契合,越谈感情越好。了解越深,备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亮拍板这就是我要找的人,可能是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确定这样一些结论呢,那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那就是地地道道的演绎了,而且即便是备去了三次才见一次,他也是演绎因为《三国志》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但是这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啊,写的非常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荆州   司马   茅庐   出师表   士人   拍板   小有名气   演义   可信   亲戚   犹豫   集团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