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战国时期最大的帮派头目

今天我们来聊聊墨子。


假如你穿越回战国时期的宋国,一定能看到一群奇怪的人。


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有时在烈日下辛苦劳作,不知在造着什么奇怪的器具。


有时在大树下围坐一团,讲着一些旁人听不懂的奇谈怪论。


有时更是行踪不定,出没于各个国家之间,帮人打着奇怪的战争。


你说他们是乞丐吧,他们有明确的信仰,你说他们是道士吧,他们又携带管制刀具。你说他们是黑社会吧,他们又纪律严明,慷慨赴死。


这群集乞丐、信徒、黑社会、军人于一身的群体就是墨家,他们的首领就是墨子。



墨子,战国宋国人,祖上为宋国贵族,后降为平民,墨子年幼时学过木工,也当过牧童。家境虽然落寞,但该有的文化教育还是有的。


这就决定了他比其他的知识分子更接近工农阶级,也更了解工农阶级。


成年后,墨子决定外出求学,希望能重塑祖上的荣光。


他将目光投向了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帮派组织——儒家。


此时的孔子已过知天命的年纪,知不知天命我不知道,但在之后的几年,墨子带领的墨家学派成为了儒家最大的敌对派别,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儒家并称“显学”。


显学就是显赫一时的学说,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热点。但热点是有时效性的,今天大到地球毁灭的热搜,明天醒来又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但墨家学说却持续了三百年,直到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告一段落。


而这一切,孔子应该是没有想到的。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敌对派别的头目,早年竟是师承自己的儒学。



下面来说下帮派的日常活动。


1:由于构成成员多为底层的工农小生产者,所以每日的日常劳作是少不了的。


2:出现在各个小国中,帮助他们守城。


3:骂儒家(也包括各诸侯国的暴政)。


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人人平等,互惠互利,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


当时的社会,战乱不已,动荡不休,就是由于存在着等级差别。有了阶级差别,就会有上层对底层的掠夺。


但如果人人都怀有大爱之心,与他人互惠互利,那就会超越血缘,不分地域,不分老幼,不分阶级,所有人成为一个整体,自然也就没有了战争。


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共产主义。仅凭这一条,墨家学说就应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解决生产力不足导致的物质贫乏,是不可能达到墨家所提倡的兼爱。


但这却给了广大底层人民一个美好的愿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攻伐杀戮。这样的世界,谁不向往呢?


毕竟,希望是个好东西。



但你说墨家只懂得教人向善,热爱和平,被人欺负只会静坐非暴力不合作?那接下来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正如《古惑仔》中的牧师所说:叫他们大家信耶稣,他们不一定相信,但是我叫他们砍人,你问他们去不去?


墨家有着当时最为严密的组织结构,相比于儒家松散的结构,墨家组织纪律更为严格,墨子为“兼爱”设定了完美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尚同”。


人越多,不同的声音就会越多,怎样将“兼爱”这一共产主义上升到全体意志。那就是所有人都要听命于贤能的领导者。


所有人必须有也只能有一种意志——义。


这个“义”就是“非攻”,就是反对侵略战争,进行正义的保家卫国,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而“义”则是由领导者来传达。这就导致墨家下属对于首领极为忠诚。


其中有专门司职辩论,称为墨辩。有专门司职武侠,称为墨侠。而首领称为钜子。钜子拥有绝对的权威,有着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的法律之上


但墨家内部也是有自己的律法,《吕氏春秋》中提到: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不仅如此,墨家还极具实干精神,讲求实用主义,由墨子本人编写的《墨经》更是成为了帮派的内部教科书。


里面不仅记载了各种守城器械和军事器械的制作方法,还有冶金建筑等相关说明。


甚至连守城到最后进入地道战的战法都予以说明。比如:地道中放窃听器,比如用浓烟熏敌等等。


可以说整个墨家是一支武器装备自给自足的准军事化组织。



有完善的理论去支撑信仰,有自给自足的军事装备,再加上广大底层人民的踊跃参与,使得墨家成为各国间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军事组织。


墨子也带领着信徒游走于各国,帮各国“平事”


一次楚国要攻伐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制了一把云梯,以用于攻城,墨子连夜赶到楚国,面见楚王,一番劝阻后,楚王决定放弃,但又舍不得云梯,想试下威力。


墨子当众和鲁班进行沙盘推演,结果鲁班的攻势已尽,而墨子的防守依然有效,最后鲁班说自己有办法就是不想说。


楚王问什么办法,墨子笑着说:鲁班想杀我,这样就没人能救得了宋国了。但我早派了三百门徒带着守城器械去了宋国。


最终,楚王放弃了伐宋。


总的来说,墨家虽然面向底层百姓,但游说的对象却是各国诸侯,君王自己不会放弃权力,只能通过革命推翻,建立新政权。


但这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墨子,是不可能达到得认知高度。


而且墨家还主张众生平等(非命),主张贤能者当之,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就是先秦版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说我们搞封建?谁说我们不民主?


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势必遭到统治阶级的记恨,不做良民,拥有自己的武装,还有先进的军事装备,高度的组织结构,统一的行动目标,你说各个诸侯怕不怕?


总的来说,墨子是一位完美的领袖,但正是由于太过于完美,导致墨家后来的渐渐式微。


事事亲力亲为,有高度的思想认知和军事理论,还有完美的品格德行,这都使得墨子在信徒中的形象过于伟岸,以至于死后没人能接班(没人做得到)


还有墨家弟子们太过于慷慨赴死,使得墨家人才大量凋零,后继无人。


后来的钜子孟胜,为了信守承诺,与180名弟子死于守城之战。临死前派三名弟子转告田襄子接任钜子,三人告知后返回赴死。


后来墨家分为三派,再后来合为两派,一派重认知研究逻辑、数学、力学等学科,另一派则转为游侠。


一介平民,创立一派显学,能文能武,又能毫无私心,心系百姓,一生以苦行僧般的行动践行自己的信仰。即使是在那个群星闪耀的先秦时代,也是那么的夺目璀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墨子   帮派   楚国   儒家   显学   墨家   楚王   头目   工农   底层   阶级   战国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