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而大家只对他的爱情绯闻感兴趣

他是民国著名西洋文学家、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办人之一、更是中西比较文学的拓荒者,可是要问起他留下的金句、著作,估计没人能列举一二;明明是一生治学严谨的学究派,却因为青涩爱情上了民国大文人的热搜。

钱钟书说他只是一个矛盾的自我,一位“精神错位”的悲剧英雄。他是吴宓,他是一位人人只记得“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的文学大师。

图为吴宓先生


01.悲剧的开始:媒人跳进花轿里


中国有句古老的名言“媒人跳进花轿里”,意思是为人做媒的第三者与当事人中的一个相爱,反倒成了新郎或新娘,上了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花轿。吴宓先生的婚恋悲剧便是从这句名言开始的。

1918年,远在美国留学的吴宓先生接到了清华同学的来信,信中提及其姊陈心一,想着将两个人撮合成一对儿。吴宓先生虽然看到了陈心一的照片和文章,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写信给自己清华同学朱君毅,拜托朱君毅的未婚妻毛彦文代为考察陈心一。

毛彦文考察之后回复说

倘欲伊为一贤主妇,在家中料理家务,实甚佳。......若欲得出色人才,陈女士或虑不足。

说白了,就是如果你想找贤妻良母、举案齐眉,合适;如果你想找灵魂伴侣、比翼双飞,差点意思。

按理说这样的回复应该可以让吴宓判断准确了,可是1921年8月,回国之后的吴宓和陈心一见了一面,西湖泛舟之后十三天就来了一场“闪婚”。

图为吴宓先生与陈心一女士

婚后吴宓先生说,他不喜陈心一“呆滞迟钝”、“冥漠昏盲”。这番判词和婚前毛彦文的考察回复内容一模一样,那吴宓先生这番折腾为哪般呢?

爱情的悲剧一般是2+1或者2-1模式的,吴宓先生的这场悲剧走的是2+1模式,而那个多出来的1就是毛彦文。

早在吴宓和朱君毅当同学的时候,朱君毅就总是拿着毛彦文的情书给吴宓看,那时候吴宓就已拜倒在毛彦文的文字下了。

离婚后,吴宓虽然和陈心一分居,但是仍然负担陈心一的生活,领到薪水后,必到陈心一的住处交给她。在这件事上,毛彦文也评论说:吴君并非薄情者,他是心地善良的。


02.“好色之徒”的爱情宣言: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那么,为什么吴宓又被贴上了“好色之徒”的骂名呢?

一则是1919年日记中写到:盖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夫情欲如河水,无处宣泄,则必泛滥溃决。这番言论对照当时答应陈心一闪婚的时间,学生刘绪贻总结道:

他婚前不爱陈心一而与之结婚,主要是为了解决“人之大欲”的问题;婚后不爱陈心一,是因为他对为他解决“人之大欲”问题的这个工具久而生厌。

二则是吴宓锲而不舍追求毛彦文,1931年夏,毛彦文答应来巴黎完婚,结果吴宓却当了一次落跑新郎,不想结婚,改为订婚了。毛彦文说:你总该为我想想吧,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可是吴宓却觉得虽然毛彦文哭得伤心,但是我竟然不动心了,徒增我对她的憎厌。

当真如此?无非是那段日子吴宓身边出现了留法美国学生H和M,随后还有德国女子N,太浪漫了。

图为吴宓先生、毛彦文女士

吴宓和陈心一离婚,毛彦文总结到:

吴脑中似乎有一幻想的女子,这个女子要像他一样中英文俱佳,又要有很深的文学造诣,能与他唱和诗词,还要善于辞令,能在他的朋友、同事间周旋,能在他们当中谈古说今,这些都不是陈女士所专长。

非我专长,皆为我错?

同样的闹剧又一次在毛彦文身上体现,1931年憎厌毛彦文的理由竟然是:好久未见,下车为什么不拥抱和接吻?按照外国习惯,一点都不通融?

可是,你为什么要用外国习惯呢?

又是一番非我专长,皆为我错!

吴宓一生纠结于毛彦文的感情,一生的情愫都揉碎在他的诗歌中,并完全不介意在课堂上和学生们分享。

于是,引发了金岳霖的劝解:你的诗如何我们不懂,但内容是你的爱情,并涉及毛彦文,这就不是公开发表的事情。这是私事情,私事情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宣传的。我们天天早晨上厕所,可是我们并不为此而宣传。

图为金岳霖先生

这个比喻,让吴宓很生气“我的爱情不是上厕所!”

纵观一生,吴宓到底爱谁呢?他称自己为《红楼梦》中的紫鹃,守候纯美的爱情,那份他想象中的完美感觉。而这份感觉一旦投射到现实中,就立刻稀碎。

这也许就印证了那个铁律:山盟海誓抵不过吃喝拉撒。


03.二马理论:入世活动、恬然隐退,宓不幸则二者兼之


其实金岳霖的一番话:你的诗如何我们不懂,已经揭示出了吴宓的悲哀,即人们看到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绯闻。这点在1959年12月27日的日记中也体现了:

近值岁暮,静思宓平生行事,殊多悔恨自责。最要者,宓当坚苦不懈,专心编撰《学衡》,尽力维持其久久出版。......不应走入空虚浪漫,惟情自适,而毁灭自己精力、时光、名誉、金钱之一路。

其实吴宓先生一生推崇卢梭精神,他的日记中时时刻刻都在对自己的做人、做事进行反省,尤其注重培养的道德理想主义信念的确立和完善,但是为何依然无法减少各种错误的选择呢?

在这一点上,吴宓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心爱中国旧礼教道德之理想,而又思以方积极活动之新方法,此二者常互背驰而冲突,强欲以己之力量兼顾之,譬如二马秉持,宓必强二马比肩同进。

这是吴宓先生在处理爱情、交友、思想等方方面面都无法改变的底色: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艰难求生。

所以吴觅的一生,概以矛盾二字。

图为堂.吉诃德

比如,他一生不知道恋爱了多少次,但是又写诗云“奉劝世人莫恋爱,此事无利而有害。”

再比如,他可以当着苦恋的毛彦文的面谈他与其他女子的恋情,但是却当友人劝他与陈心一复婚时,他像《红楼梦》中的赵姨娘一样,偷偷搞巫术,诅咒其人速死。

还比如,昆明有家牛肉店取名“潇湘馆”,他认为这就是玷污了林黛玉,提着手杖去砸该店的招牌,最后硬是改成了潇湘饭馆才了事。

甚至当他被批斗的时候,友人特意带着肉食、苹果来看他,他都觉得是破坏了他的规则,丝毫不留情面,要么东西丢出去,要么人赶紧走。

吴宓的学生说,他身上矛盾的尖锐程度不亚于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终身都在解答“理想与现实”选什么的人生难题。


04.着相:我们比较、纠结的或许都是一副空皮囊


犹如堂.吉诃德带给我们的隐喻,吴宓也给我们一种生活的参考:我们该以什么样的距离和尺度来面对现实,才是体面的、高贵的和安全的。

就好像我们知道自己无法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是也不能就要像爬行动物一样匍匐前进。

看似这个是个选择题,但在小卓子看来,之所以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纠结十分痛苦,都是陷入了张爱玲式的迷阵: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我们有多具象现实,我们就有多痛苦。

还是说回吴宓先生那悲凉无奈的二马理论:一匹马代表理想,一匹马代表现实,二者常常矛盾,舍弃其一实在不甘心,所以只能手握两个缰绳,一路勒紧,直到筋疲力竭。

可是,头脑中的理想可否变异?身边的现实可有改变?

二马之中必有一匹是自己定式思维下产生的,只是我们从未好好想过这个问题。

举个最近我听来的一男和一女的故事,男的是罗振宇,女的是脱不花,两人在女厕所门口有一番对话。

男:嘿,听说最近那个谁在追你啊?

女:嗯,你怎么知道?

男:我说,你怎么还不答应啊,35的一个女的,还想啥呢?

女:就你这情商?!

可是三条黑线和短暂的认知失调后,女的立刻找追求者结婚去了。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我们会觉得,嗯,脱不花总算认清楚现实了,35岁一女的,不好找了,有人愿意要,就不要挑挑拣拣,差不多行了。

这是选择了现实。

可是实际上呢,脱不花说在认知失调的瞬间,她意识到一个问题:她想找一个合适的伴侣,这点从没变,可是20岁的合适伴侣和35岁的合适伴侣标准一样吗?

20岁,我要的是事业有成,他负责赚钱养家;

35岁,就不是看谁赚钱赚得多,而是看谁性格稳定、身体健康,因为他将是我的老伴儿。

由此看来,你还能说理想真的就不会变异?时间在推移,理想的核心不变,但是理想的外沿是可以修正的。

同样地,现实也不是不能改进的。

正如吴宓抱怨毛彦文下车之后为何拒绝接吻拥抱,如果妥善沟通一下,这个现实的问题将不会是问题。只是吴宓永远都活在强调不能变的理想和不会变的现实之间,终身不得救赎。

佛家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吴宓看似一生都在自贡反省,但是却只是在着相的思维下内卷化。

正如温源宁对他的评价:一个孤军奋战的悲剧人物,然而,更可悲者,则是吴先生完全不了解自己的个性。


尾记:


吴宓弥留之际已经神志不清,却反复念着这两句“我是吴宓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给我水喝”,令人无限伤感,因为这是文化大革命中给他最沉痛的伤害后遗症。

同时也给他更添一份悲剧:至死都无法解开枷锁。

教授、文学家、好色之徒,一生扮演谁都求而不得、假而不真,吴宓啊吴宓,何曾真正地活在人间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清华大学   好色之徒   爱情   花轿   创办人   国学   绯闻   伴侣   悲剧   合适   矛盾   现实   理想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