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张家口一锅炉工被请到北京,杨尚昆问:恩人,你怎么不来找我

1985年1月,河北张家口的一家煤矿的锅炉房内,一个名叫田政红的锅炉工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他将地面上的煤一锹一锹添入锅炉内,升起的火焰烤得他汗流浃背。

这时,矿上的领导领着几个身穿军装的陌生人走进锅炉房。领头的一名军人看到田政红,开门见山地问道:“你就是田政红同志?我是北京卫戍区的干部,奉杨尚昆主席的命令请你去北京,你还记得这位故人吗?

田政红愣了一下,随即想起19年前发生的一件往事来。不过,他没有过分惊讶,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现在锅炉房离不开人,等我交接完工作,我就去北京!”

就这样,田政红又等了几天,工作交接完毕后,他才根据北京卫戍区提供的地址,来到了北京杨尚昆的家。

杨尚昆接到警卫员的汇报后,亲自出门迎接。见到田政红后,杨尚昆一把握住他的手,用略带责怪的语气问道:“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

杨尚昆时任军委副主席,是政治局委员,身居高位的他,为何对一个锅炉工念念不忘,特意派人请他来京呢?

功名赫赫,不幸入狱

1907年,杨尚昆出生在四川潼南县的一个杨姓大户人家。在12个兄弟姊妹中,杨尚昆排名老五。

杨家的兄弟个个有出息,堪称中国最牛家庭。杨尚昆当过国家主席,四哥杨尚述最早参加革命,曾任中共重庆执委书记、军委书记,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杨家的第11个孩子杨白冰也不简单,1988年第二次大授衔,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尚昆就是在四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抗战时期,他担任中共北方局书记,为华北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被调回中央,担任军委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等职,已然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而且是其中最为年轻的。

新中国成立后,杨尚昆辅佐毛主席、周总理工作,每日废寝忘食,忙到深夜。中南海的警卫员曾说:“有三盏灯一年从不熄灭,一盏是毛主席,一盏是周总理,还有一盏是杨尚昆的!

然而即便这样功名赫赫的高层领导,也未能躲过那十年特殊时期的磨难。1966年8月,被调到山西临汾的杨尚昆正在办公室办公,牵挂着杳无音信的妻儿时,一伙陌生人突然闯入,把他从椅子上拽起,送进了监狱。警卫收走了他所有的个人用品,只留给他一本《毛主席语录》。

入狱后,杨尚昆遭到日夜审问,甚至几度被断粮。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白天参加劳动,晚上研读《毛主席语录》,不给别人留下话柄。

狱中犯病,看守小兵送一包糖救命

当时的杨尚昆年近六旬,身体本来就不好。被关押期间,他因为吃不好饭导致营养不良,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经常头晕目眩。

杨尚昆完全靠顽强的毅力支撑,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严重的时候,他身体虚弱,连手臂都抬不起来。此时的他,是多么需要一块糖啊!

可是在监狱里,他不是高官,不是病人,只是一个身上有“污点”的犯人,没有人会关照他的身体,更不会带他去看病。杨尚昆一度以为,他恐怕要止步于此了。

生死关头,杨尚昆注意到了门外执勤的一个年轻战士。这名战士不过20来岁,长相憨厚,目光纯真,或许能救他一命。于是某天,感觉撑不下去的杨尚昆小声把小战士叫到身边,询问道:“同志,你能给我带一包糖吗?

让杨尚昆失望的是,小战士并没有搭理他,又回到了岗位。

第二天,正当杨尚昆感到绝望的时候,那名战士悄悄走了过来,隔着铁窗塞给他一包糖。

这可是救命的糖块!杨尚昆捧着这包糖激动不已,也对这名战士充满了感激。在这个特殊年代,小战士没有告发他,而是不顾自身安危,冒着被别人告发的危险给他送糖,这可是天大的救命之恩!

杨尚昆纵横政坛数十年,自然了解其中的风险。他预感到这可能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以后一定要报恩,于是低声询问道:“同志,感谢你对我的帮助。你叫什么名字,等我出去就去找你!”

小战士思虑片刻,回答说:“我叫田政红,张家口人。”

“田政红。”杨尚昆一边念叨着,一边翻开《毛主席语录》,在三页书的角落里分别写下了小战士的三个字。不过由于时间紧张,杨尚昆要随时观察周围的动静,一时竟忘了田政红的籍贯。以至于他想找田政红的时候,发现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受到牵连,回老家当锅炉工

果不其然,田政红给杨尚昆送糖的事情,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田政红被告发后,丢掉了看守的工作,离开了监狱,此后十几年间再未见过杨尚昆。

后来,田政红回到张家口的农村,娶妻生子。他的妻子体弱多病,还有一个儿子要抚养,生活过得无比艰难。

田政红只好到处找工作,但大家听说他履历上有“污点”,都不肯要他。那几年时间,他没少遭到旁人的冷眼,一度心灰意冷。幸运的是,他终于在老家的一家煤矿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也勉强能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

田政红因为给杨尚昆送糖,人生跌落谷底,泯然众人。可在另一边,杨尚昆从未放弃寻找他的救命恩人。

1978年,杨尚昆洗清了自己的不白之冤,离开监狱,恢复了名誉。出狱后的他,第一时间想到了当年给他送糖的田政红,却记不起对方的家庭地址了。

无奈之下,杨尚昆只好拜托北京卫戍区的同志,让他们加大寻找的力度。一旦田政红有消息,务必立刻联系他。

期间,杨尚昆曾出席在张家口举行的华北军演。但他没料到恩人也在张家口,遗憾失之交臂。

皇天不负有心人,1985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终于接到北京卫戍区传来的一个喜讯:人找到了,在张家口的一家煤矿工作!

得知恩人的消息后,杨尚昆兴奋不已,当地要求北京卫戍区的同志, 务必将田政红请到北京来,他要当面感谢恩人。

就这样,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发生了。当田政红看到几名陌生军人走进锅炉房,他一度以为自己犯了错,要拘留审问他。

直到领头的军人表明来意,称杨尚昆主席要见他时,他才恍然大悟,思绪一下子飘回了19年前关押杨尚昆的那个小院,想起了送糖的往事。

拒绝帮助,回赠一包糖、一块手表

交接完煤矿的工作后,田政红根据北京卫戍区同志留下的地址,从张家口赶赴北京,与杨尚昆见面。

得知恩人前来,杨尚昆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出门迎接。此时的田政红人到中年,早已不复当年青涩纯真的模样,但杨尚昆还是一眼把他认了出来,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你可让我一顿好找啊!

杨尚昆看到田政红一副农民打扮,料定他生活比较困难,询问道:“你为什么不早点来找我?

田政红脸微微一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接着,杨尚昆把田政红请到家里坐下,再次出声询问:“你生活或工作上,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田政红脑袋摇得像拨浪鼓,连连摆手说:“没有,没有。”

其实,田政红当初之所以帮助杨尚昆,是认定他是个好人,自己也只是出于对好人的同情,根本不图什么报答。可只要他回答一句“有困难”,必然能被安排一个比锅炉工舒服得多的工作,但他还是拒绝了。

杨尚昆拗不过他,只好留他在家吃了一顿饭。吃饭期间,杨尚昆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包糖和一块手表,说道:“当年你用一包糖救我的命,今天我也送你一包糖,这块手表你也一并收下。”

田政红坚持不要,但拗不过杨尚昆的好意,只得收下了。

送田政红出门时,杨尚昆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手,暖心地说道:“以后咱们就是亲戚了,欢迎你常来北京找我!

田政红顿时红了眼眶,激动地回答:“有您这样的好领导,人民放心!”

此后,田政红偶尔会带着家人前往北京拜访杨尚昆,两人间的缘分也在河北一带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张家口   恩人   北京   锅炉   卫戍区   警卫员   华北   军委   监狱   语录   军人   煤矿   战士   同志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