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专病保险 险企争相布局健康管理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诊断技术、新药研发及医疗手段的进步,重症及慢病患者带病生存逐渐成为常态。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慢病人群已达4亿人,其中,罹患慢性病的老年人为1.9亿人。

由于以往商业健康险主要集中解决健康人群医疗费用补偿,对带病人群拒绝承保。但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该情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保险业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保障功能,顺应老龄化趋势,努力为带病生存人群提供可保方案,打破行业长期存在的超龄投保难、非标体承保难等瓶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险企推出了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保障带病人群的专属疾病保险,如帕金森病定制保险。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意识到,保险不再是一纸赔付,而是主动预防、管理疾病。保险公司目前正积极整合线下医疗资源和线上技术手段,为已经出现的健康异常人群匹配相应的健康服务,旨在通过介入带病人群病程周期,对客户进行实时健康追踪和医疗干预,引导客户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用药习惯,减少疾病发生,从而降低赔付率和赔付金额。”

“专病保险+健康管理”渐成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针对病程时间较长、治愈缓慢、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小一些的患病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乙肝、肾病、帕金森等患病人群,多家险企推出了可投保的专属医疗险。不仅如此,这些产品大多附加了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包含对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日常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就医建议、用药指导等)。

例如一款保障血糖异常的医疗保险,在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的人群投保成功后,将会免费享受到保险期间健康管理服务,包括每年一次的免费门诊陪诊及协助住院安排服务。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市场在售的个别医疗保险产品中,亦有附加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障条款:在本附加合同保险期间内,我们向被保险人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及就医服务,被保险人可通过我们指定的方式申请各项健康管理服务。被保险人无需自行支付获取和使用上述服务的费用且我们不再接受受益人对上述费用的申请。若上述服务由我们授权的第三方服务合作机构提供,所需的费用将由我们直接支付给提供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合作机构。

目前, 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较为庞杂,主要以健康检测服务为主导,而健康咨询、就医指导等为后续辅助支持服务。其中健康检测包括肿瘤筛查、亚健康检测、基因检测、动脉硬化检测、电子扫描代谢分析系统等,进行相关疾病早期预测与分析评估。健康干预技术服务包括能量监测仪、睡眠监测仪、健康体适能等,实施单项干预管理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的提供商,主要是保险公司投资自建医疗管理公司以及第三方合作机构两种。

近日,记者从平安健康保险获悉,其已与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武医院)达成战略合作,并联合发布健康体早筛产品,产品包含线上健康管家计划、帕金森及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筛查测试、专业问卷量表、线上报告及图文咨询解读,帮助客户及早发现风险,早期介入干预,延缓疾病进展。而后续对于帕金森高风险人群和带病体人群,计划将提供包括专家会诊、用药监督、定期量表评估等在内的全病程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部分省份基本医保正在开放慢病管理基金,积极引入商业公司提供专业慢病管理解决方案,系统性管理区域人群健康,旨在实现市民健康状况提升、政府医保经费节省、商业公司服务创收三赢。

正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与专业健康管理服务融合正从初级阶段向融合阶段转变。

“在产业融合方面,部分险企开始着力搭建覆盖广、合作深入的外部医院网络。比如从各级重点医院入手,通过开展高效合作谈判,共同探索价值创造点。在广泛的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评估、预约挂号等初级服务基础上,开始聚焦特定疾病领域,整合核心医疗资源(各领域顶尖专科医生)、问诊治疗关键医疗服务环节的互联网医院平台;专注特定环节能力的垂直领域服务方(如药品配送、检验检测)等。”宁威表示。

不过,宁威进一步表示,商业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探索方面,从病程介入角度来看,医疗价值尚未明确,各主体还在努力探索中。

显然,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受现阶段受定位不清晰、专业化发展较低等因素影响,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尚游离于保险服务之外,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实现专业化健康保险形态应具备的指标监测、量化评估、健康干预主要环节链条有待打通,健康管理服务的实质作用有待发挥。

在当前的健康管理和保险融合方面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从用户参与角度以及保险精算适用方面,均显示二者融合的程度相对较低。

“从用户参与角度上看,目前,健康管理的两种形态是保险中20%的保费责任和额外可选的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吸引力不够、使用率较低,导致致客户在使用健康管理方面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从保险精算方面来看,不管是保障方面的升级,还是体检方面的升级,或者早筛,目前真正能够在保险的精算假设上与健康管理有关联的还是比较少、比较弱。此外,健康管理的长期价值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本原因在于实行的年限比较短,没有真正实现有价值的长期数据积累,导致在产品设计时某些精算假设还难以与健康管理实现深层次的联动。”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业内普遍认为,从提供健康管理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来看,促进获客、保险销售在当前的作用更加明显,而非控费降低赔付率。

一家医疗健康管理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健康管理服务在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应用场景中主要担当销售促成服务或者作为 “附加服务”, 如体检、基因筛查、重疾绿通、境外救援、海外就诊等健康管理的外延服务项目,并非消费者真正所需的包含健康监测、评估、干预等健康管理核心项目。

“保险公司在有效发挥健康管理服务的核心价值方面尚待加强。 保险企业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定位不清晰,投入力度也不大, 尚未搭建较为完善的服务平台, 在帮助被保险人改善健康状态方面有待推出更加令人信服的措施。”上述高管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赔付率   帕金森   被保险人   病程   健康   精算   保险公司   布局   人群   核心   疾病   记者   价值   客户   医疗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