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百年史话㉟ - 对《中国青年》的希望


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922年,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关怀和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一百多年来,一代代团员青年凝聚在党的理想信念旗帜下,在团组织的团结带领下,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忠实记录下这一百多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

《中国青年》创办于1923年10月20日,是国内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红色主流期刊。《中国青年》百年办刊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清晰缩影,是百年党史 “青年篇章”的重要记录,是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的光辉记忆。

百年《中国青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是一方精神的高地,是一面思想的旗帜,是一部青春的史诗,是一只奋进的号角。它是观照百年青年运动的思想之镜,也是记录中国青年扬帆远航的成长笔记。它锐利,为时代潮汐写下芸芸注脚、变化轨迹;它熙暖,指引一代代青年风帆与共、勇往直前。

中国青年杂志全媒体推出的专栏“《中国青年》百年史话”,旨在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引领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中国青年》赤忱如昨,思辨如故,热血不凉。让我们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崇尚先锋、学习先锋、争当先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俯仰鼓帆,贡献青春力量!

欢迎您在微信上留言或把您的读后感发至邮箱:chinayouth2020@126.com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
对《中国青年》的希望
文-李良明

1940年11月5日出版的《中国青年》第三卷第一期,刊登了洛甫的《对〈中国青年〉的希望》,又在“中国青年当前努力的方向”总标题下,发表了朱德的《中国青年当前的任务》、吴玉章的《伟大时代的青年》、徐特立的《我对于青年的希望》、李富春的《在抗日根据地中的青年新任务》、叶剑英的《献给中国青年》和冯文彬的《中国青年当前努力的方向》。这一组文章,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革命青年的亲切关怀和热情勉励。

洛甫(即张闻天),当时是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中国青年》提出了七点希望,代表了党中央对《中国青年》的亲切关怀。这七点希望是:

希望《中国青年》成为全国青年干部(首先是中下级青年干部)学习的刊物。

希望《中国青年》不但帮助全国青年干部在革命理论方面学习,使他们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也帮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实际生活方面学习,使他们在抗战建国的伟业中能够负担起他们所应做与愿做的各方面工作。

希望《中国青年》成为全国青年干部自由探讨真理、追求真理、为拥护真理而奋斗的广大园地。

希望《中国青年》的文字生动、活泼、简洁、明嘹(了),富于实在的内容与青年的朝气。

希望《中国青年》广泛的散发到全国青年干部的手里去。

希望《中国青年》培养出无数具有“坚定的正确的政治立场,灵活的革命的实际主义,前进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大众的民主主义作风”的新青年的一代。

希望以上对《中国青年》的希望,成为具体的实际。

这七条希望,体现了党中央从政治、思想、业务等各方面对《中国青年》的殷切希望与具体指导。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章,更是为中国青年指明了具体的前进方向。

一、朱德:《中国青年当前的任务》

朱德总司令,是抗战民族英雄,在他的指挥下,八路军坚持在敌后抗战,捷报频传,时有媒体评价:“其神出鬼没之游击战,使日军陷入极端困难之地位。”

1942年9月,德意日三国法西斯政府在德国柏林签署了所谓的《同盟条约》,朱德评价说:“德意日三国的军事同盟签订之后,国际帝国主义两大阵线的对垒将要更扩大更持久的事实就更加明显了。”

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利用德意,牵制英美,来建立它的所谓远东“新秩序”,不但想迅速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企图攫取荷印和英法在南洋的殖民地。对此,朱德分析说,就目前形势而言,“日寇正进攻安南(现越南——笔者),准备积极进攻云南,同时阴谋以武力压迫切断中缅公路,完全切断我国大西南的国际交通路线,以阻绝国际物资的来源。在华中和华北,敌人正布置兵力,阴谋由宜昌进攻重庆,由开封洛阳进攻郑州和西安,用军事压迫来威迫我国屈服,因此,我国抗日正处在空前危险和空前困难的关头”。

但是中国人民绝不会屈服,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更高了。朱德明确指出,我国坚持抗战的力量正在迅速生长着。“毫无疑义地,中国一定要抗战到底,一定要争取最后胜利。”

为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从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八路军总部发起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对日伪主动发起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取得了辉煌战果。

“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不但在中国敌后抗战历史上是伟大成绩,而且在全国抗战的战史中,也写下了重要的光荣的一页。”朱德说,“这不但给日寇一个重大的当头打击,而且更鼓舞起了全国同胞的斗争勇气。”他还特别指出,三年多来,中国青年绝大多数都走上了抗日战线,建立了伟大的功绩。现在,中国青年更担负着更大的历史任务。这些任务是:

第一,就是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坚持青年统一战线,团结和更广泛地组织全国的青年,反对妥协投降,反对分化青年统一战线。

第二,动员和组织更广大的青年到抗日军队中去,到敌后方去工作,掀起青年学习军事的热潮。

第三,发展青年参加民主政治的运动,给与青年以抗日的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第四,动员组织更广大的青年,开展全国农村的抗战宣传和文化运动。

第五,动员青年积极参加生产建设部门的工作,以达我国自力更生的目的,特别是陕甘宁边区的青年,应当积极在边区经济建设中起推动和领导作用,从经济上来建立模范的边区,接济前方的军需品,推动全国的经济建设。

第六,更广泛地发展青年团体,进行青年教育训练,确定青年的人生观与信仰,发扬青年追求真理的精神。

朱德在文章最后说:“我深信我们中国的青年一定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配合全国抗日运动的胜利,赶走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光明的新中国。”

这六项任务,也正是党中央所期望的。

二、吴玉章:《伟大时代的青年》

吴玉章(1878年12月—1966年12月),四川荣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922年—1924年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延安大学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

“中国青年是每一个伟大变革时代的先锋队。”吴玉章说,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大革命,直到现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中华民族青年的优秀儿女总是站在时代先头英勇地奋斗着。这个光荣的传统,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必须来继承,而且我相信他们一定能继承而完成他们伟大的责任”。

年逾花甲的吴玉章认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正在扩大。“战争与革命的伟大时代又到来了。这个斗争是持久的、艰苦的,而同时又是伟大的、光荣的……我们为了不做时代的罪人,必须竭尽心力,各在他的斗争岗位上,完成他应负的任务。”

“中国在进行着全人民抗战的斗争,它的胜利完全依赖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吴玉章说,“不仅前线将士及敌后方和大后方的人民应当一齐奋斗,而各阶层、各职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自力更生、自动奋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在他看来,农民要努力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产物,工人要多生产各种工业品,学生要努力学习,商人要流通物品。“总之各尽所能,使抗战能长久支持,而获得最后胜利。最重要的就是在艰苦抗战中同时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起来。”

吴玉章指出,新国家的人民必须是开明的而不是愚昧的顽固的,三年来的炮火惊醒了全国每一角落的人民,全国已经动员起来了,“最切要的是去组织他们,教育他们”。党和边区政府特别注重关于乡村中的国民教育、社会教育。边区青联妇联都有乡村工作团,并取得不少成绩。

“我认为扫除文盲问题,是现在乡村工作迫切问题之一。”吴玉章说,现在党及边区政府决定今年冬学试办扫除文盲工作。“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决定。”

吴玉章表示,我在这一时期应在这一岗位上去尽力。“我愿作一个六十岁的青年,和年轻的青年们一起为这一工作来奋斗。”

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无疑对坚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这位毕生从事党的教育事业的老人,对边区的扫盲工作是多么地重视啊!

三、徐特立:《我对于青年的希望》
这位在边区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人认为,青年需要向各方面发展,“应该保持他天真活泼进取的态度永远不衰”。他说:“谨慎是必需的,但超过了敢说敢做的态度就会成为一个‘少顽固’……假设‘少顽固’太多,就是新社会莫大的障碍。”

在徐特立看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现成的,要靠青年去奋斗。

“试看华北在政治工作中、军队中、生产阵线中,到处是青年站在最前线,县长和专员最大部分是青年。”徐特立说,“华北以外的区域,除政府机关中负责人,站在抗日前线的也无一不是青年。尤其是文化教育界中……所有这些都是新社会的胚胎形式。”他还强调说:“目前的中日战争和国内的部分摩擦,表明投降妥协派企图阻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诞生,青年应充当新社会的产婆,与乌烟瘴气的投降妥协派斗争。并希望中国青年冲破这乌烟瘴气的包围。瘴气和光明的搏斗目前已是整个的相持阶段了,已经行到分水岭了,是坚持斗争还是从岭上滚下去,其胜负之分就在只争这一步。”因此,他殷切希望革命青年:“你们的青年世界到处都表现着乌烟瘴气已经包不住了,整个新世界的产生就在你们的面前。青年要使自己的生活更复杂化、活泼化,向一切方向发展,而且是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着最高批评精神的,不驻足的向各方面发展。”

徐特立说,一切事业一切学说一切前人的遗产都摆在青年的面前,青年应该动脑子认真分析,经过自己的试验。检查的标准不是成规,而是大多数革命青年的行动。

“你们应该遵守决议案,服从组织,尊重他人的意见,尤其是接受群众的意见,接受一切人的批评。”他对青年说,“同时一切要经过自己的脑,不是盲目的服从而是自觉的服从,一切不经过脑的信仰是迷信。对于一切真理都要经过自己的脑加以分析,加以集体的讨论,不把任何真理神圣化,还要经过自己的手及群众的手执行过,在革命过程中,还要加以补充,加以发展。不把一切真理(马、恩、列、斯的都在内)当作教条,不加了解而相信,不加以执行而只当作神咒而崇拜。”

这就是希望青年,在抗日战争进入持久战的困难时期,更应该开动脑筋,结合革命实践认真思考,不要使投降妥协派刮起的乌烟瘴气迷惑自己,既保持青年天真、活泼、进取、追求真理的精神,又要坚持在革命实践中,不断补充丰富和发展革命的真理,不要把真理当作教条。

徐特立还特别希望青年,不要终日停止在书本的争论上,要用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来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是正确的,不能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及革命的需要学谈天衍,雕龙爽。这不是青年应取的态度。一定要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尤其是要替鸦片战争以来曾祖辈父辈雪耻!”

徐特立老人的殷殷嘱托,革命青年当永记于心。

四、李富春:《在抗日根据地中的青年新任务》

李富春(1900年5月—1975年1月),湖南长沙人,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在李富春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是新中国的雏形。要使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以自力更生支持长期的民族革命斗争,就必须加强政治的和经济的建设工作。“这是在抗日根据地中与军事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不可分离的三位一体的基本任务,是建国工作的中心一环。”因此他说:“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参加民主政治的行政工作和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工作,成为青年们工作的新任务。”

“我觉得有许多有为的青年还没有认识建立民主政治的行政工作与经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以为这些都是技术工作与事务工作,而将所谓‘政治工作’抽象化,与真正实际的政治工作的具体的丰富内容隔开。”李富春说,“我以为要支持长期斗争来改造中国,建设中国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要使新中国有新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基础,要以新的基础、新的因素去肃清腐旧,那么,我们优秀有为的中国青年非多多的负起艰巨的切实的埋头苦干的责任,多多向行政战线经济战线上开拓不可。”

李富春指出,陕甘宁边区与晋察冀边区之所以成为抗日模范根据地,正是由于他们实行了民主政治与经济建设的正确政策,自力更生的经济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上了轨道,这正是实行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三三制”的民主政治,青年们鼓舞奔向政治的经济的实际工作战线上去。

那么,怎样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参加民主政治的行政工作和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工作,实现抗日根据地的青年新任务呢?李富春认为:

应当培养与提拔成千成万的优秀青年干部参加政权工作与经济工作,反对那种以为青年“不老成,无经验”而阻碍青年参加行政的经济的工作的错误,应当发动广大青年的政治积极性,热烈的参加民主政治选举运动,使青年群众成为民主政权的有力的支柱之一。

应当发扬广大青年的劳动热忱,成为经济建设中各个生产战线的先锋,创造出千万的青年劳动英雄,与活生生的领导者。

要改善青年的地位与生活,要发扬青年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要充实与活跃青年工作的内容,要建立青年工作的广大群众基础,要使青年运动与广大的群众运动配合起来而不孤立。

总之,就是要紧紧把握在新形势下党给予青年工作的新任务。

李富春的这些思想理论观点,体现了党中央对抗日根据地青年的高度重视、信赖、支持和关怀,使他们懂得了自己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五、叶剑英:《献给中国青年》

叶剑英(1897年4月—1983年10月),广东梅县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为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

“三年的抗战,证明我国的人力和物力,是无尽藏的。”叶剑英说,“问题是要全部动员,要合理利用,才能争取民族独立的存在,自由的存在,乃至幸福的存在。”他寄语中国青年说:

中国青年的战士,年轻的工农,年轻的学生,年轻的知识劳动者,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骨干,当着民族危机日益沉重的今天,只要你们的团结,只要你们的进步,只要你们的奋战,我们一定能够从当前的危机中,杀出一条血路,把抗战引道(到)上胜利的坦途。

他指出,三年来的抗战雄风,已把南京那股行尸走肉像枯叶一样扫进堕落的污泥中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战的森林在无数的鲜血和无数的忠骸培养下,生长出许多新的后代,苍翠欲滴,欣欣向荣,发育成为独立自由之花幸福之果”。

他还特别强调说,有些人对抗战前途失望,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中国今天恶果的原因,瞧不见抗战的出路。并最后鼓励中国青年说:“失望这两个字,在我们中国的青年中,应该是不存在的吧!中国青年团结起来,奋斗抗战!争取胜利!”

六、冯文彬:《中国青年当前努力的方向》

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当时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冯文彬的这篇文章,根据中共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青年的希望,更具体地指出了中国青年今天努力的方向。他首先介绍了世界青年团结起来,在反对侵略战争大道上迈进的情况,又说明了中国青年正处在坚持持久抗战的重要时期中。在今天面临这样的形势下,今天中国青年应如何努力呢?

“要克服困难和危险,争取抗战的胜利,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必须记着毛泽东同志的话:‘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冯文彬说,“我们中国青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将来,在民族的空前困难和危险行将到来的时候,对于中华民族的兴亡,我们青年负有极大的责任……我们全中国的青年应该亲爱的团结起来。”为此,他要求中国青年:

我们主张各级青年组织的领导机关,应该是统一战线的,应该包括一切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青年参加,反对任何党派的统治和包办。各级青年组织应该由广泛的民主选举产生,应该确实保证有各抗日党派青年及非党青年参加领导工作。

我们主张读书自由,学术自由,思想自由,我们反对非党学校的党化和党治,反对复古、守旧、束缚青年思想自由,以及强迫青年入党入团等办法。我们欢迎一切抗日党派和无党派的青年,在遵守政府法令、遵守校规、不破坏学校的条件下,大批的到我们创办的青年学校、青年训练班中来读书。

……我们再一次的向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青年提议……只要主张抗日团结的,我们都愿意建立友好的关系……经常进行各种有利抗战工作的合作;同时亦继续坚决反对任何一党专政式的“一团专青”的企图,反对捕捉青年陷害青年的行为。

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青年,“必须好好学习革命的理论和当时当地的环境与工作对象,灵活地运用马列主义的武器”。冯文彬最后说:“必须坚决的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学习各种工作方式,造就自己成为能够独立工作的干部,为广泛的开展青年运动中的统一战线而斗争。”

综上所述,《中国青年》本期发表的这组文章,是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指导青年运动的革命纲领和具体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对新时代中国青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好新的长征路,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青年》百年史话” 专栏
《中国青年》的前身《先驱》(一):刘仁静与《先驱》
《中国青年》的前身《先驱》(二):施存统与恽代英
关于青年运动,施存统刘仁静曾争论什么?
《先驱》停刊,《中国青年》创刊

《中国青年》的办刊宗旨

读什么书与怎样读书

学术与救国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

传播马列主义(上)
传播马列主义(下)
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陈潭秋:《国民党底分析》
林育南:《青年的革命修养问题》
恽代英与杨闇公
恽代英与王盈朝
中国北方的学生运动
青年的工作、婚姻与家庭
反对国民党右派
反对戴季陶主义
打倒列强除军阀
收回汉口英租界
李求实与《蒋状元叛变记》
共青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悼我们的死者》里的三位英烈故事
剿灭麻城会匪
鄂南暴动
动员青年参加抗战
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
“乔木是个人才”

“打胜日本帝国主义”

记毛泽东同志

从战俘到“日本革命青年的模范”

哀悼白求恩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刘晓

责编:黄莲蕊(实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陕甘宁边区   中国青年   党中央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边区   史话   自力更生   帝国主义   日本   战线   中国   真理   青年   全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