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京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区

颐和路公馆区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放射宁海路、颐和路、牯岭路、莫干路、江苏路、北京西路,有200多座民国政府要员的宅第公馆,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景点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分别以颐和路为中轴,被“珞珈”、“灵隐”、“普陀”等道路分割成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


  颐和路公馆区是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提供给政府官员居住的高级住宅区,也是民国按照《首都计划》实施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公馆仍有225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 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即颐和公馆)作为颐和路公馆区的改造范本由26幢风格各异的民国时期别墅组成,并于2014年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15年4月,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成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首都计划》:1927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发布了由蒋介石亲笔题字的《首都计划》,这是一份城市规划文件,其中的产物之一,就是上层人士住宅区——37.8万平方米的颐和路公馆区。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国建筑师茂飞和他的同事古力治,领衔《首都计划》的编撰,中国青年建筑师吕彦直亦作为专家参与。

颐和路公馆区是国民党军政机关要员、富豪和外国人居住的花园别墅,被誉为“民国官府区”、“使馆区”、“近现代建筑样板区”。

颐和路公馆区有蒋纬国、马歇尔、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马鸿逵、汪精卫、杭立武、邹鲁、薛岳、胡琏、周至柔、钮永建等名人公馆18处,还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葡萄牙、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的驻华大使馆旧址。

虽然这些老建筑,已经成了展览馆、酒店、餐厅、咖啡吧,好在老建筑是肯说话的——只要你有心,阅读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就可以感受旧时的气息和味道。

沿着小路参观,两边的绿化做的的确不错,虽谈不上现在豪华小区绿化那么精致,但也没有如此矫揉造作,倒是多了一份典雅与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南京   公馆   周至   宁海   要员   住宅区   民国   首都   计划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