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陷蕃前后沙洲汉人户口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文|清幽说

编辑|辑录君


唐贞元二年,在“毋徙它境”的条件下,沙州军民向吐蕃尚绮心儿开城投降。吐蕃围困沙州十余载,无疑造成了沙州汉人户口的大量减少。而除战争伤亡外,也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沙州汉人户口的流失。

沙州部分官民的逃离

随着唐军的节节败退,吐蕃逐渐占领了沙州以东的河西地区。

迫于吐蕃占领后屠戮百姓的现实,河西军民人心惶惶,不少人萌发逃离想法。

当时,沙州以东的地区被吐蕃占领,向东返还关中已不可行,唯有向西逃离

向西逃离即由沙州逃至西域的伊州、西州等地,乃至经回鹘道返回中原。

正如魏迎春、郑炳林所提到:“回鹘道是唐朝在吐蕃占领陇右及河西东部地区之后,为了同敦煌的河西节度使和西域的安西、北庭节度使联系并对之实施管理,在与回鹘关系有所改善的时期开通的一条通道。”

大历十一年,吐蕃攻陷瓜州,不久便开展了对沙州十余年的的围困。

周鼎以“河西观察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的身份,率领沙州军民抵抗吐蕃军队

《新唐书•吐蕃传下》载:“始,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

因沙州被吐蕃围困,又派人求救无果,周鼎与众将商议,意图坚壁清野,弃城东逃。只因遭到众人反对,这才没能实施。

周鼎作为河西观察使兼沙州刺史,既是河西节度使府的实际领导人,又是沙州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可谓是位高而权重。

连他都觉得苦守无望,不如放弃沙州。可想而知,沙州城内自河西随迁入沙州的军人家眷,有此逃离想法的恐怕不少。

“杨休明死后,河西节度使的职位是空悬着的,周鼎只是以观察使的身份行使节度使的职权。这说明当时沙州已与朝廷失去了联系。”

因河西东部地区皆为吐蕃占据,沙州城中抱有逃离想法的人虽不少,付诸实施且成功的还很罕见。

另有敦煌写卷朱都护请放家口向西并勒男及女婿送》描述了河西官员意图将家眷送离的情形:“人惟邦本,何自封植,挠紊纪纲。进退由衷,是非在我。

老亲少女,或任迁居;爱婿令男,无凭弃职。奴婢量事发遣,奏傔不可东西。殉节佇冀忘家,临难终期奉国,将子无禄,义不缘私。”

文书中的朱都护作为久戍边境的老兵,熟谙边政形势,且清楚擅自送离家眷的严重后果。

但在吐蕃大军压境之际,仍然向上级请求将自己的亲属送离沙州城。

目前,在敦煌文书中发现如朱都护一般,意图将家眷送离沙州的情况并不多

但考虑到朱都护仅为唐军中的中层将领,且迫于吐蕃掳掠河陇多地,百姓苦不堪言的形势,我们也可以进行合理地推测,在沙州被围困之时,唐军中意图将家眷送离沙州的情况肯定还有不少。

也就是说,少部分西逃的家眷也会造成沙州汉人户口的流失。

吐蕃放归唐军将士家属

大历十一年,瓜州被吐蕃攻占,至此沙州以东的河西地区皆为吐蕃所据,沙州的军民难以东向离开州城。

但在吐蕃围困沙州期间,唐蕃也有关系融洽,休战修好的一段时间

据陈国灿考证,吐蕃攻陷瓜州后,“表明吐蕃围沙州城在大历十二年就已开始了”

但为何孤城一座的沙州还能坚守十一年之久?

陈国灿认为,唐德宗于建中元年即位后,即缓和了与吐蕃的关系。吐蕃对沙州的进攻也在两军和好的氛围中停止了。

“建中年间,唐蕃使臣先后三次的聚会、和谈、盟誓,当时的汉蕃朝野都是传为美谈的,沙州的官民当然更能体会到这一点。”

唐德宗时期,多次派使者与吐蕃修好。大历十四年八月,“乙巳,遣太常少卿韦伦使吐蕃,以蕃俘五百人还之,修好也。”

建中元年五月,“戊辰,以太常少卿韦伦为太常卿,复使吐蕃。”

建中二年,“以万年令崔汉衡为殿中少监,使吐蕃。”唐德宗为了缓和唐蕃关系,缓和边境局势,多次向吐蕃赞普释放善意。

在唐蕃和平的大背景下,为了回应唐王朝的好意,此前这些汉族人口被掳去吐蕃本部,仅凭个人无法返回。

《唐方镇年表》载,杨休明于大历元年至二年任河西节度使,并移镇沙州;随后周鼎继任河西节度使之职。

杨宝玉根据敦煌文书所存三牒状分析,杨休明前往伊西庭征兵时,为伊西庭留后周逸所害。

接任河西军务的周鼎因“议焚城郭,引众东归”,遭到众人反对,终为属下阎朝所杀。“自领州事”的阎朝由此率领敦煌军民坚守多年。

直到建中三年,杨休明、周鼎等官员的灵柩由人护送乃得返回京城,“旅榇方旋”。“至德已来陷吐蕃而殁故,至是西蕃通和,方得归葬也。”

因唐蕃建中会盟,这几位河西的高级官员才得以葬回故土。

唐王朝为了表彰旌节,于建中三年五月丙申颁布《追赠杨休明等官诏》,“休明可赠司徒,鼎赠太保,琇璋赠户部尚书,铣赠兵部侍郎”。

不难想到,在杨休明、周鼎等官员的灵柩放归途中,必然有家眷随从护送其灵柩回京。

以往河西走廊为吐蕃所据,无法东还。获得吐蕃首肯后,这部分官员家眷才得以返回故土。当然人数不会很多,对沙州汉人户口总数影响不大。

再有,《颜鲁公宋广平碑》侧记记录了宋璟第八子宋衡的经历,其收入于《金石萃编》卷九七:“公第八子衡,吐蕃素闻太尉名德,遂赠以驼马送还,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护归”。

这段记载说明在吐蕃在围困沙州时,确有放归部分唐军将士的情况。河西节度使行军司马宋衡是已故太尉宋璟的后人。

因吐蕃欣赏宋璟的为人和德行,便允许宋衡一行返回京城。到了大历十二年十二月,宋衡在二百骑兵的护送下便回到了京城。

这是为数不多的河西将士顺利返回中原的例子。

但也仅仅只有二百名军人成功返回,于沙州的汉人数量影响不大。这也可以从反面证明,没有吐蕃的默许,沙州军民几乎没有可能东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汉人   吐蕃   建中   河西   敦煌   观察使   大历   晚唐   节度使   家眷   军民   沙洲   户口   时期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