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已来临,比“传统啃老”更严重,很多父母还没意识到

近些年来,网络上报道的“啃老族”屡见不鲜,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社会现象,子女们年过而立却仍不思进取。

他们在生活当中靠父母的支持生存,更可悲的是他们在精神上也极度的依赖于父母。

时代的变迁也让现在的年轻人“啃老”啃出了花样,他们对自己的这种行为丝毫没有荣辱心,在他们看来这是人生当中必然要经过的一段历程罢了。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人生历程”过于漫长了,而且一直要由自己的父母来买单。

可怜天下父母心,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本来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却还在过度的履行着所谓的“抚养义务”却又乐此不疲。

这在现代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子女不以为耻,父母无怨无悔,这种现象到是怎样造成的呢?

啃老一:结婚不是自己的事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形成,究其根源都会从他的文化传承中找到理论的支撑,中国作为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

传统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整个社会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而在西方,大家更崇尚自由和个体,通常孩子们很早就会被要求独立的生活。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通常更看重家庭的荣辱,而并非是个人的得失,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人们更加的注重物质生活,从而促使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个别的新一代青年人自我意识膨胀,我行我素,强调自我但又缺乏生存能力。

说的再直白一点,这一代人基本可以划定为出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繁荣了,经济好转了,父母们有能力给自己的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给养却没有跟上,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上更是欠缺的。

这就导致了受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和饱受西方拜金思潮影响的子女,两代人共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其结果必然是严重的代沟和意识形态的上的不适应。

而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间接导致了中国很大一批“啃老族”的形成,而这种“啃老”在中国社会中大多已经约定俗成,并且形成了惯性而欲罢不能。

首先这种“啃老族”主要是体现在婚姻大事上。

过去我们讲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男女双方家庭不论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都基本上相差不多,双方也都会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地风俗备下相应的彩礼和陪嫁,这就是我们讲的约定俗成。

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会凭借着惯性一发不可收拾,延续到今天已然是水涨船高,通常男方给予女方的彩礼大概是在20万元左右,而更大的投入则是婚房,按照目前一线城市的均价每平米最少应该在5万元以上,而这一般应该由男方家庭提供。

而女方也不会只是坐享其成,她们的陪嫁也同样随行就市,小到各类的家用电器、大到婚房的装修和汽车,琳琅满目,细算下来少说也要二三十万。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下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要想组成一个像样的家庭,大概就要投入几百万元,而这些钱从哪里来呢?

当然是他们的父母,中国有很多家庭的父母存了一辈子的钱,就是为了应付子女们的婚事,这是他们一桩心愿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使然。

然而现代社会不断进步、物欲横流,攀比心理越发严重,这笔钱已成为了父母们无法承受之重。

但即便如此,父母们也会毫无怨言的满足子女们要求,而某些子女也是毫不体谅父母的难处,自以为是,一味的攀比,把这笔本来象征意义更浓的款项硬是越推越高。

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拿出这笔钱,也就只能“啃老”了,“庆幸”的是父母们无怨无悔。

啃老二:都是就业惹的祸

其次现代社会面临很多的难题,就业难就是其中一个,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过去国家包分配。

但时过境迁,现在想要谋一个好的工作已非易事,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多数企业都紧着裁人,根本没有更多的招人指标。

曾经象牙塔里的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就已经感受到了社会上的残酷竞争,而对于这些即将面临的问题,他们显然还没有准备好。

2022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仅为73%,这也就意味着在全国有大约134万名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就已经失业了。

当然这里面不包含中职等毕业生,也不包含就业后又出于种种原因离职的就业生。

总之我们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面对这样的严峻局面,广大待业的年轻人们又会有着怎样的抉择呢?

就业难和就业门槛的提高,让一部分人选择了重新走入校园,近年来的考研热就是被这一问题所催生出来的。

人们想通过提高自己的学历,提升自己水平来获取更高的竞争力,本来这无可厚非,但很多人都会选择脱产学习,这样一来便又会加重了自己的经济负担。

而其他的一部分人则走向了另一条道路,他们放弃了原本既有的工作,甚至是刚刚毕业就选择了考取公务员。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有着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被人称为“金饭碗”,待遇稳定、福利优厚、工作体面,如今的公务员考试也是热度不减。

但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务员,人们都习惯于放弃自己的工作。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在于想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宽松的学习状态,但这两种考试都并非是那么简单的,有的人考了两次、三次都不一定能够考过。

这就好比无形当中延长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而这笔学费又会被毫无疑问的转嫁到了自己的父母身上。

通常在这种时候,父母们都会义无反顾的予以子女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但我们知道此时的子女们通常更关注的只是物质。

随着时间的拉长,考试能否通过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考生们似乎更看重这种准备考试的状态。

为了赢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父母们也不在乎更多的等待、更多的付出,这一切都是望子成龙的心态在作怪。

子女们也是抓住了父母们的这一心理,而不再有所顾忌了,他们心安理得的“啃老”,脑海里飞扬着那个即将出人头地的小目标。

而父母们也被这个小目标搞得激动不已,于是又一个两情相悦应运而生。

啃老三:永远在创业的路上

同时也是基于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人们的多种经营打造了灵活的平台。

人们有理由相信财富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但人们也往往把创业想象的过于简单,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媒体上的商业精英、私企老板不时的出来营造美好的未来,缺乏自我认知的一代年轻人,立刻就踌躇满志了,但是他们在励精图治、摩拳擦掌之后却发现有一个根本性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启动资金哪里来?

于是自信心爆棚的“青年创业者”们便在为自己描绘美好蓝图的时候,捎带脚也给自己的父母画了一遍。

在父母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无疑是最优秀的,看着他们激情四溢的演说,胸有成竹的自信和运筹帷幄的筹划,他们仿佛看见了青年时期的巴菲特,他们为自己有这样孩子而感到自豪,于是父母们心甘情愿的充当了投资人。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一部分的年轻人的确实现了他们的愿景,但更多的人则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

当然他们可以把这些归结于创业者必然要经历且付出的代价,但问题在于,你的代价是需要父母来为你买单的。

我们鼓励创业,相当一部分的年轻人勇敢的迈出了这一步,有的甚至选择到更远的地方,到更适合发展的地方去施展拳脚。

但很少有人选择更市场化的投资方式,比如贷款、融资等,他们更倾向于向自己的父母去伸手。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创业者”踩着父母的肩膀,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倒下,只要振臂一呼,自己的父母依然会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的事业。

而我们可爱的父亲、母亲们又会再一次的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舐犊之情。

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作为,为了完成孩子们的梦想,他们愿意倾尽所有,甘心去做孩子们创业的坚强后盾。

在中国,拥有这样背景的小企业比比皆是,年轻的“企业家”们外表衣冠楚楚。

而真正的董事长却在家里含辛茹苦,他们随时准备着,为了孩子们“更远大”的宏伟目标而添砖加瓦,但也许他们所能得到回报永远只是那一轮水中的明月。

啃老四:最好的工作在家里

当今的社会,人们普遍活的都很累,压力大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不管是工作也好,学习也罢,人们总在疲于奔命,谁又不想有更好的生活呢,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人开始不停的更换工作。

他们原本有着稳定的工作,却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频繁的更换工作却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渐渐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更换工作中,损伤了工作的连续性,自己也在这样的状态下失去了工作的信心。

就这样他们成为了又一批的“啃老族”,这些人失去了信心但是嘴上却还坚定不移,他们坚定不移的确信下一个份作是最适合自己的,而在这之前的蛰伏阶段他们又能靠谁呢?

无疑他们的父母又承担起了生活物质的保障,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源于父母对于子女的亲情,然而这样的亲情也恰恰也助长了他们的惰性,渐渐的他们不在乎是否能够找到工作,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生活已经足够舒适了。

这种情况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不在少数,习惯于衣食无忧的年轻人们,渐渐的丧失了社会的属性,找工作也只是停留在了口头上,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父母和亲友的期盼罢了,他们的抗压能力也在长时间的懈怠当中丧失殆尽了。

我们无法得知当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是否有勇气或是有能力去抓住,亦或是他们已经习惯了像一名“巨婴”一样依靠着父母生活,但可笑的是他们还要在面对外界的时候装出一种超然、无所谓的样子。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的父母似乎拥有同样的处世哲学,一方面在面对自己子女的时候悉心照顾,加倍鼓励,一方面在外人的面前也是处处维护,事事偏袒,总是希望给人留下“一切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印象。

但殊不知习惯成自然,孩子们也在父母的放任下更加的颓废,成了名副其实的“啃老族”,而父母们也别无他法,只能任其“啃食”,悠然自得。

综上所述,如今的“新型啃老”一族比起从前来讲,有了一定的进步,那就是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因为懒惰,或者能力欠缺而被迫“啃老”,相反他们一般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或者文化素质,这是一种主动性的“啃老”,这是非常可怕的。

他们“啃老”的原因通常都会有着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比如结婚、买房,比如考研、考公务员,比如创业,再比如换工作等等。

每一个原因看似都是顺理成章的,而每一个过程又都无不荒腔走板。

这种提高了技术含量的“啃老”无疑是要比原始的“啃老”更加隐蔽,造成的危害也更大,一方面子女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啃老”行为,他们下意识的认为这只是自己人生旅途当中的一个过渡阶段。

而被“啃”的父母们也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自觉的承担起了原本不属于他们应尽的责任,只是为了顺应文化的传承、世俗的约定罢了,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和望子成龙让他们也成了新一代“啃老族”的推手,真的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父母   传统   都会   文化教育   中国   子女   公务员   物质   年轻人   原因   能力   家庭   大学生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