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达738万的外卖骑手,大学生占比较大,透露了3个残酷的社会真相

2023年2月28日,美团官方发布《2022年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底美团有624万骑手。

而饿了么在2022年10月20日发布的《2022蓝骑士发展与保障报告》则称,饿了么有114万骑手。

占据国内外卖市场大半江山的两家企业的骑手数量相加,多达738万骑手,实际数量远高于此。

在两家的报告里,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极大,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所为何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学生涌入外卖骑手这一并不怎么稳定的职业?这个现象透露了那些残酷但又现实的社会真相?

外卖骑手职业常被社会贴上“青春饭”“临时工”,或者是“不可持续”“不用坐班的农民工”等标签。

总而言之,社会普遍认为,它不是个稳定职业,也不是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至于会吸引很多大学生,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在当下国内国际的复杂环境和形势下,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很大冲击。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迫不得已转移到东南亚,这让国内本身就比较紧张的就业机会更加有限。

教育部官网上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大学毕业生预计能达到1158万人,每年新增的千万大学生让本就困难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二是不少大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在2022年6月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届国内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17.2%,较2019届增加了4个百分点。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下本科生就业压力很大,不少人觉得,通过考研能够增加今后的就业竞争力。

而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不少大学生转而投向竞争压力较小的外卖行业,不得不说是另一种“先就业再择业”,以外卖骑手这个十分灵活的职业作为跳板先养活自己,再继续考公,考研。

三个残酷的社会真相

而在大学生选择外卖骑手这个职业的背后,揭露了三个残酷的社会真相。

一是当下的社会,愿意给大学生支付培养成本的企业,越来越少。国内的学校教育与国外的教育,在大学门槛上有着完全的不同。

国内是初高中学习要求严格,进入大学后学习放松,而在国外是初高中学习放松,但进入大学以后学习严格。

这样的差别导致国内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间大部分时间沉迷于游戏和娱乐,所学的书本知识根本无法胜任企业的岗位要求。

一个企业招聘了一个大学生以后,需要重新培养,这消耗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企业愿意支付这样的成本。

但是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时候,企业更愿意招聘能够更快上手的熟练工,“文不能拈笔,武不能拉弓”,这让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了极大的劣势。

二是“蓝领”的工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坐在办公室的大学生。

自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国内高速发展的四十年,最早一代的农民工所带来的“人口红利”正在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到来而快速消退,整个社会正呈现出“蓝领”工人短缺的现象。

而00后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大部分年轻大学生们,更青睐于坐在办公室里从事脑力活动的工作。

这导致在招聘圈子内流传起一个笑话—“月薪3000块钱招不来一个搬砖工,却能招来一个大学生”。

在不少一线大城市,只要肯吃苦,外卖骑手的月薪,甚至能够达到七八千元甚至上万。

部分年轻大学生因而选择脱下孔乙己的长衫选择从事更灵活,薪水更多的外卖骑手职业,不得不说是一种市场行为。

三是失业率不断上升,经济转型的阵痛正在每个个体的身上发生和显现。

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奔赴发达国家的进程中,都会遇到产业转型这类“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中。

中国在当下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步的远征。

不少行业末端的中小企业相不断倒闭、很多企业进行“瘦身”,目的是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先进型转变。

同时,这也带来了严峻的失业问题,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失业率5.5%,2023年失业率6.2%。

失业率不断上升,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越来越内卷和失业率越来越高的时代。作为一个个体,其自身的发展,早已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深深绑定在了一起。

大学生加入外卖行业,仅仅只是当下经济调整的短暂现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不断发展,这种残酷的社会真相必然会发生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0

标签:骑手   外卖   真相   大学生   社会   失业率   严峻   残酷   职业   国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