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童年回忆”,大火出圈的为啥偏偏是《灌篮高手》?

作为一个资深动漫迷,早就料到《灌篮高手》会火,万万没想到,居然会这么火!

今天凌晨,国内26万人漏夜赶赴电影院,在零点场穿越回20多年前的少年时代。

更多的中年男女不惧“暴露年龄”,在各种社交平台,在大街上、商场里——是时候亮出自己“25年灌篮真爱粉”的身份了……

《灌篮》大电影有多火,无须赘述,朋友圈里,媒体上,比比皆是。以至于,有同样曾经的灌篮迷,开始抱怨那些大喊“爷青回”的人有点“矫情”了。

然而,你不觉得,这种情况很不寻常吗?

事实上,次元破壁,绝对是小概率事件。B站上每个月都有动画新番上线,99.99%都局限于亚文化的小圈子里,社会生活的水面上,见不到一丝涟漪。

经典日漫凭借剧场版上映在国内火到一塌糊涂,《灌篮高手》很可能就是唯一。

在世纪之交前后20年内,那个动漫和特摄剧的黄金时代,70后、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有很多,其中不乏当年和《灌篮高手》一样火的,比如《圣斗士星矢》《七龙珠》《高达》《蜡笔小新》《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海贼王》《火影忍者》……同样是日本动漫作品,各自拥有一大群忠实的铁粉。

在记者的记忆中,《灌篮高手》只是“顶流之一”。在家看《灌篮》漫画书,废寝忘食进入“心流”的忘我体验,在看《圣斗士》《城市猎人》《神龙之谜》时也曾体验过。

在知乎上的“经典日漫热度排名2011-2022”里,这份前15名的榜单,冠亚军绝大多数时间是《海贼王》和《火影忍者》,轮番霸榜,《灌篮高手》基本在10多名徘徊,甚至经常跌出榜单。

同样是无数70后80后心中“白月光”的《圣斗士》,当2016年其剧场版《圣域传说》在国内院线上映时,票房仅有可怜的3788万元;本世纪头号日漫《海贼王》剧场版《狂热行动》2019年也曾在国内上映,票房2.04亿元,热度同样远远不如今天的《灌篮高手》。

为何偏偏是《灌篮》,20多年后成为破壁出圈的“超一流”?几日来,记者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归纳出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得益于三大球体育运动题材,NBA带动篮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姚明的球星效应,篮球又几乎是人人都能玩的运动,带给《灌篮》极大的用户黏性。

稍微熟悉《灌篮》的人,都知道湘北的原型是NBA的芝加哥公牛队。《灌篮》作者井上雄彦是NBA铁粉,1991至1993年、1996至1998年公牛队两次拿下总冠军三连冠,缔造了两次“公牛王朝”。而井上创作《灌篮高手》的1990至1996年,基本与“公牛王朝”同步并略早,更多地融入了公牛队的奋斗史。

1997年NBA总决赛上,乔丹在对犹他爵士队的比赛中上篮。图视觉中国

很多“灌篮迷”都津津乐道:樱木花道的原型是“大虫”罗德曼,流川枫的原型是当年青涩的乔丹,赤木刚宪的原型是“大猩猩”尤因,三井寿的原型是克里斯·穆林,宫城良田的原型是“微笑刺客”托马斯,牧绅一的原型是“魔术师”约翰逊,森重宽的原型是“大鲨鱼”奥尼尔……

乔丹时代NBA的全球影响力,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在那个时代,当一部漫画能够与NBA巨星如此同频,而且又让主角们代入青春热血的高中校园,让他们更多地呈现巨星们不完美的、凡人的一面。当年中学时代的中国孩子,从樱木三井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又有NBA和篮球大氛围的加持,天天都可以上篮球场在女同学面前耍帅,让漫画能无缝融入自己的生活,自然为之着魔、痴狂。

其次,《灌篮》本身是写实派画风漫画的巅峰,是日本热血漫的神作,那种高度的现实感,可以有效的弱化“幼稚”标签。

在日漫的谱系里,以北条司、原哲夫、井上雄彦为代表的写实派,留下了《猫眼三姐妹》《城市猎人》《北斗神拳》等名作,线条细致考究,人物栩栩如生,连背景都精益求精。而井上师承北条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灌篮高手》成为本门派登峰造极之作。

然而,精致写实的画风是需要代价的。同样一集,写实派耗费的时间精力比魔幻系、萌系漫画大得多。久而久之,漫画公司老板嫌弃出货太慢,投入产出比太低,逐步将他们抛弃。

主流社会天然认为,动画漫画是小孩子痴迷的东西,成年人还迷动漫,会被认为“幼稚”“不成熟”。

出生于1980年的周星杰告诉记者,他热爱动漫的高峰是整个中学,读大学后自然地失去了兴趣。“虽然小时候也迷这些,但我还是觉得人到中年就该做中年的事,不要紧揪着青春不放,青春不是你攥着它就不走的。”

《海贼王》《圣斗士》等魔幻题材,《凡尔赛玫瑰》《浪客剑心》等历史题材,虽然在圈子里影响极大,但与现实生活过于遥远,画风又偏向萌系;《哆啦A梦》《蜡笔小新》等风格又过于低幼,这些都导致了出圈困难。

在面临破壁出圈的机遇时,写实派就因为贴近现实,拥有了巨大优势。篮球、运动、健身,即使是中年人,也可以毫不掩饰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面对生活毒打时的正能量和不屈服。

第三,当年的热血中学生已经在全社会拥有了话语权,以集体无意识的“爷青回”,反击00后的某种“年龄歧视”。

《灌篮高手》铁粉基本上都是40岁上下,在现实的舆论场上,这群“大叔大姐”其实是有些弱势的,因为青春已经不再。而青春和颜值一样,在社会语境里永远有天然加成。同样做一样好事,少男少女就天然比“大叔大姐”吸睛。

不过,这群不惑中年在社会生活里,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很多人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实际上拥有巨大的社会能量和影响力。当《灌篮高手》剧场版4月20日上映的消息发酵,不知从何时开始,一声“集结号”响彻网络空间,那么多有能量的人怀着对全国大赛上银幕的强烈愿景,产生了某种集体无意识效应,把《灌篮高手》的热度加温到匪夷所思的程度。

就像在银行工作的85后女生露露所说,“因为《灌篮》里有热血、有犯傻、有迷茫、也有执着;青春无法重来,但他们在故事里永远年轻。”

最后,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自己的《灌篮高手》?

或许很多人这些天都会这么感叹,但在记者看来,这只是一个伪命题。

在国人心目中《灌篮》的地位如此之高,其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童年滤镜”——自己孩提时代看的作品总是最好的,现在的小孩好可怜,只能看《熊出没》《喜洋洋和灰太狼》《奥特曼》……“厚古薄今”乃是人之常情,当00后一代长到灌篮迷的岁数,相信《熊出没》有望封神。

过去十年来,国漫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长足进步。《大圣归来》《哪吒》《白蛇》《魁拔》《中国奇谭》……根植于无比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异军突起的魔幻科幻文化产业,优秀国漫作品正在呈现井喷之势,超越期待的动画一部接一部,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日本动漫的繁荣,根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奇迹,而且相对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滞后。

中国已经拥有了过去40多年的经济大发展,在科幻赛道上,我们已经有了真正的世界级IP《三体》,有了世界级重工业电影《流浪地球》系列……

而中国动漫超越日本动漫的那一天,相信已经不久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灌篮高手   写实派   铁粉   灌篮   原型   大火   圣斗士   中国   剧场版   童年   漫画   青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