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该这么干:军官安置100%进机关,士兵退役100%事业编!

剑客行者 三剑客

三剑客


转业待安置的那段时间,你是怎么度过的?

是开心?是迷茫?是焦虑?很多人告诉我,这段时间一点也不好过。

那,对于这段时间,该怎么办?来听我说道说道。

我转业当年,5月份回到了地方,但直到12月份才回到原部队办理了各类手续正式成为了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在这近八个月的时间里,我过得一点也不轻松。所以那个时候就一直感慨,为什么不能把这个等待时间提前一点,如果可以和退役无缝连接,该有多好。

有战友说这个待安置期其实不错,既不用在军营里服役,还继续领着工资在家里呆着,挺好的。但是经过这个过程的人才知道,这个过程可谓是苦辣酸甜啥滋味都有。而且确切地说,军转安置是没有待安置期的,任何的文件也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和明确,只是大家自己这么说习惯了而已。但是对于由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来说,这个待安置期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待安置期给大家有不同的感受。

什么感受?

小刘说是急迫。他说翻过年后他就离队了回到家,可是当地的安置要到年底才有具体的结果。这意味着自己有大半年的时间要处于等待状态之中:等待各项工作的开始,等待最后的结果,“你不知道等待的滋味多难受,有期待又担心,急着想上班心里落地但是又只能干着急等通知,感觉人都因此老了两岁。”

小张说主要是担心。小张的担心,是对未来的担心,是对安置结果的担心:既担心安置部门的电话自己接不到耽误了进程,又担心今年的岗位不好选不到心仪的单位,还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不足没有好的选岗顺序,“好几次想出去旅游散心,但是想想还是放弃了,万一刚出门就接到了电话咋办!”

阿东的感受则和他们不同,他是有些无奈。为啥?因为7月31号军队就不发工资了,而在上岗之前自己虽然有补助金但是实在不多,更麻烦的是曾经的医保待遇没有了,如果生病可能更多还是要自己负担。所以那个时间他特别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怕万一得了大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负担。

当然,也有人感到欣慰和期待。一个退役士兵说,没上班也有收入,虽然不多但是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特别是想到这个安置期结束后就能有个单位和工作,心里是甜的,也对未来有期待,“等待的时间虽然不短,但是有人管有人问,心里知足也感恩!”

我们无法知道每个身处其中的战友的想法,但是将心比心虽然政策规定六个月内要完成安置,但是六个月的时间真心不短,其实挺长。对很多人来说,长时间的等待真的不是一个好事,甚至是一种煎熬,大家更希望这个等待安置的过程可以短一点,越来越短如果可以清零无缝连接自然就最好了。

这个可能吗?还真有!

近期,安徽省宣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了《宣城市提前按下退役军人安置启动键》一文,文中指出该地提前谋划2023年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其中最让人振奋的是文中提到的安置做法,即:“继续保持转业军官100%进机关单位、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00%进事业单位和“零待安置期”做法……”

“零待安置期”,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感到很惊喜。一方面是为有这样做法有这样的效果感到高兴,这里的退役士兵有福了;另一方面也确实感到奇怪,在其他地方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安置完毕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如何实现零待安置期的。

其实他们是这样做的。因为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官的集中交接时间,一般从翌年的1月开始,至4月底结束;集中交接的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官的工资,由部队发至翌年7月31日。而八月份之后,退役士兵保障任务将交给地方负责,退役士兵的待安置期也算真正开始。

而宣城市之所以可以实现零待安置期,是因为该市明确要求8月份之前必须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工作:2019年,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局、编办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以8月份安排退役士兵上岗为时间节点倒排工期,3个月内完成方案拟制、岗位落实、公开选岗等所有工作。而对于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部队工资结算至7月底,8月选岗,意味着退役士兵从部队到地方实现“无缝衔接”,相当于让退役士兵“待安置期归零”。

有人说,待安置期是有生活补助费的,而且无论等待几个月都会安置的,所以这样的清零意义不大。但是我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能他不是退役士兵,不需要经历待安置期。或者说他还没有退役,离退役安置还很远。正如有关工作人员说的那样,“待安置期归零”能够让退役士兵尽快安下心来,尽早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且如果等到12月份安置,在5个月待安置期里,退役士兵只能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水平领取生活补助费,并且社保接续会‘挂空挡’,尽管安置后社保会由单位补交,但中间过程会给他们看病就医、接续养老保险等带来不便。

所以与其说零待安置期缩短清零的是等待的时间,不如说是退役士兵回归社会、恢复正常、迎接新身份的时间,缩短的是退役士兵和达到幸福、未来新起点的时间。而较短的待安置期,给与大家的将不仅仅是时间的减少,还有安心、稳心、暖心,还有更好的保障、更好的规划、更多的幸福。

也有人问,为什么不能直接把待安置期缩短,这样不是更能保障退役士兵的权益吗?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地方不愿意零待安置期,主要是退役军人的安置工作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协调很多的部门、单位,做好相应的计划。特别是接收单位的范围确定、指数分配等,都不是简单的一两天能完成的。如果人数少还好说,人数多就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才行。这也是为什么条例中明确,六个月内完成安置而不是一个月的原因所在。给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时间范围,符合工作实际,也能照顾到地方的压力和实际。

当然,从宣城的工作实际来看,要求每个安置地都零待安置期估计不现实,但是缩短时间却是有可能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统筹安排,打好提前量提前做好统筹工作,再加上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可以把这个好事办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做法的有限性,无法推荐推广到所有地区,有些地方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且我们也应该有个应有认识,那就是无论待安置期时间长短,大家的都会有一个安置结果,都有相应的保障。为此而等待几天,也值了。只不过,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借鉴参考宣称的做法,尽量缩短待安置期的时长,越短越好,归零更好。

最后,既然说到了待安置期,还是要把大家关心的几个事情给大家说说。

一是按照现行的最新标准,从2018年8月1日以后退役的符合安置条件的退役士兵,待安排工作期间生活补助,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逐月发放生活补助。现实工作中,生活补助有的是逐月发放,有的是一次性发放。

二是退役士兵在国家规定的待安排工作期,以其在军队服役最后年度的缴费工资为基数,按20%的费率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8%作为个人缴费记入个人账户,所需费用由安置地人民政府同级财政资金安排。

三是退役士兵在国家规定的待安排工作期按规定参加安置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由安置地人民政府足额缴纳,个人缴费部分由退役士兵个人缴纳,军地相关部门协同做好保险关系接续,确保待遇连续享受。一点小小的建议,不妨提前给自己买一份短期医疗保险,可能更好。

四是待安排工作时间计算为工龄,享受所在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是部分省市还会在待安置期组织相关的学习培训等,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参加活动的情况,对安置的结果有一定影响。

最好还要提醒,待安置期还要是管好自己,慎独慎行,毕竟在待安排工作期间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取消安排工作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宣城市   士兵   都会   军官   军人   部队   做法   担心   工资   条件   机关   过程   事业   单位   时间   地方   政府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