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番族汉姓初探

#历史开讲#

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的番族,在民族构成上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党项羌;二是居住在西夏境内的党项人;三是居住在河西、陇右地区的汉人。他们与党项、汉人共同构成了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的民族共同体,其姓氏也呈现出杂糅的特点。


从姓氏来源看,党项人主要以“拓跋氏”为姓氏,而汉人则以“刘氏”为姓氏,同时也有少数党项人以“贺氏”为姓氏。从姓氏的来源看,党项人多有拓跋氏、刘氏、王氏、李氏等汉族姓氏,而汉人则以拓跋氏为姓氏,且主要以“刘”姓为主。

从姓氏的分布看,西夏境内有四大姓:拓跋氏、刘氏、李氏、贺氏。在西夏境内,“拓跋氏”是一个大姓,其分布最广,人数也最多。由于会盟是在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进行的,因此也涉及到了宋夏两国境内的其他民族。本文试图从姓氏的角度来探讨宋夏会盟所涉及到的少数民族姓氏。

引言


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的番族,在民族构成上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党项羌;二是居住在西夏境内的党项人;三是居住在河西、陇右地区的汉人。他们与党项、汉人共同构成了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的民族共同体,其姓氏也呈现出杂糅的特点。


从姓氏来源看,党项人主要以“拓跋氏”为姓氏,而汉人则以“刘氏”为姓氏,同时也有少数党项人以“贺氏”为姓氏。从姓氏的来源看,党项人多有拓跋氏、刘氏、王氏、李氏等汉族姓氏,而汉人则以拓跋氏为姓氏,且主要以“刘”姓为主。


从姓氏的分布看,西夏境内有四大姓:拓跋氏、刘氏、李氏、贺氏。在西夏境内,“拓跋氏”是一个大姓,其分布最广,人数也最多。宋夏会盟是宋代与西夏订立的一项重要条约。由于会盟是在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进行的,因此也涉及到了宋夏两国境内的其他民族。本文试图从姓氏的角度来探讨宋夏会盟所涉及到的少数民族姓氏。

党项羌


党项羌是古代西北地区一支重要的民族,也是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党项羌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分布范围广,人数众多,是唐代西北地区民族构成中的重要一员。公元947年,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国(史称“西夏”)统一了中国北方大片地区。在西夏境内,党项与汉地、南蛮等民族杂居,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西夏建国后,由于国力衰弱,党项贵族在统治集团中出现了内讧,其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党项人开始向南迁移。党项人南迁后,就与当地的汉族人融合起来。这支汉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


据《宋史》记载:“西北诸羌至秦、陇而南去矣。”“羌胡之地……东接辽东之夷,西接陇西之羌”。这说明宋代西北地区居住着很多党项人。 党项民族的另一支是拓跋氏民族。拓跋氏是党项民族中最重要的一支,在整个西夏境内都有分布。拓跋氏最初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拓跋氏从鲜卑族发展而来,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其首领为“拓跋”。

由于他们喜欢居住在水草丰茂之地,因此被称为“鲜卑”。后来这个部落逐渐融入到了汉族中去,其姓氏也有了汉化的趋势。

西夏境内的党项人


党项是党项人的一个分支,主要由拓跋氏和刘氏两大分支组成。其中,拓跋氏是党项的一个大姓,是西夏境内的一个大姓。据《新唐书》卷五十五《贺兰氏传》载:“(贺兰)氏字元定,其先世居陇西,因以为姓”。这里的“元定”即西夏开国君主李继迁。


在《新唐书》中,有很多关于李家的记载。如《旧唐书》卷六十七《李敬业传》载:“李敬业于贞元四年(788)夏四月,与韩游瑰等俱起兵反唐”。这段记载明确记载了李家和韩游瑰等人同属于李姓。另外,在西夏境内还有一个很大的姓叫刘氏。据《辽史》卷五十六《刘守忠传》载:“(刘守忠)字兴祖,自号平州大都督、定远军节度使,……汉姓刘氏”。

1、拓跋氏


据《魏书》卷九十三《刘道真传》载:“(刘)道真,字德威,夏州灵昌(今甘肃灵台)人。天福中,为中护军。时吐蕃将入寇,道真帅所部力战,杀获甚众。及吐蕃破夏州,道真为节度使,进封平阳郡公”。另据《宋史》卷四百五十四《李继迁传》载:“(李)继迁者,西夏太祖也,以父为夏王,故姓拓跋”。因此,拓跋氏在西夏境内分布很广。其中以李继迁和李继迁的儿子李元昊最为有名。元昊是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是李元昊的父亲。所以,党项的拓跋姓中既有李姓、也有李元昊姓。


2、刘氏


关于刘家的来源,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西夏境内有很多刘姓的人。另据《辽史》卷四十四《萧嗣先传》载:“(萧嗣先)字兴祖,汉名守忠,……字兴祖”。《辽史》和《宋史》中均有关于刘姓的记载。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刘姓是西夏境内一个很大的姓。另外,刘姓还有很多人是以官名为姓的。如刘承祚是辽朝的左丞相,他的儿子刘仁轨是宋朝的右丞相。刘承祚在担任左丞相期间,有个儿子叫刘承训,他就以“刘”为姓。

汉人


根据《宋史·刘继祖传》所载:“(继祖)本姓拓跋,父名阿保,少为铁勒所破,后归附契丹,又为西凉州刺史。……景德二年,徙居河西。……宋仁宗嘉其功,赐姓刘。”这段话明确记载了刘继祖是“刘阿保”的后代,与北宋时期党项人所改的“刘阿保”不同。在这段记载中,除了记载了刘姓以外,还提到了拓跋氏和阿保氏两个姓氏。


从姓氏的来源上看,宋人以拓跋氏为姓氏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河西地区及西夏境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河西地区及西夏境内的汉人中多有拓跋氏、阿保氏等汉族姓氏。《宋史·刘继祖传》中所载“(继祖)有武烈王庙……以(继祖)为灵州节度使”,《宋史·刘继祖传》中所载“(继祖)娶李思忠女”等都是以拓跋氏为姓氏的例证。

而西夏境内也有许多以拓跋氏为姓氏的汉人。如《元史·刘继祖传》中就记载了西夏境内的一位名叫刘继祖的汉人。第二,与北宋时期党项人所改的“刘”姓不同,西夏境内的汉人多以拓跋氏为姓氏。西夏境内有许多拓跋氏后裔,如《元史·刘继祖传》中记载:“(继祖)……徙居灵州”;《元史·刘继祖传》中记载:“(继祖)徙居灵州”。这两处记载所说的“拓跋氏”都是西夏境内的汉人姓氏。 第三,随着西夏对宋战争的进行,西夏境内的汉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改姓为刘。因此可以看出西夏境内的汉人以刘姓为主。

结语


“姓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和民族历史的载体”,它记录了一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繁衍生息,也记录了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姓氏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史及文化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宋代西北地区及西夏境内番族姓氏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番族内部姓氏的杂糅特点。

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党项人与汉人在姓氏上的杂糅。此外,还有一些党项人以“贺氏”为姓氏,但这一大姓仅限于西夏境内。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研究的深入,这些民族融合中所产生的新的姓氏将会被更多地发现和发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论羌人姓氏姓名变迁中的族群认同问题[J]. 罗尔波.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03)

[2] 西夏蕃姓订正[J]. 佟建荣.西夏学,2013(01)

[3] 早期党项八大部西夏姓氏考[J]. 彭向前.西夏研究,2014(02)

[4] “联蕃制夏”抑或“以夷制夷”?——北宋前期赵宋对西北远蕃民族政策的再认识[J]. 韩小忙;许鹏.宁夏社会科学,2013(05)

[5] 元昊改姓考[J]. 彭向前.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6] 西夏番姓汉译再研究[J]. 佟建荣.民族研究,2013(02)

[7] 西夏的汉族和党项民族的汉化[J]. 史金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8] 西夏蕃姓补正(一)[J]. 佟建荣.西夏学,2010(01)

[9] 党项宗族与封建化进程探析[J]. 郑彦卿.宁夏社会科学,2010(03)

[10] 西夏后妃宗族考[J]. 佟建荣.西夏研究,2010(02)

[11] 鲜卑族裔府州折氏研究[D]. 高建国.内蒙古大学,2014

[12] 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 郑炜.兰州大学,2011

[13] 宋夏沿边侵耕问题研究[D]. 陈冠男.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 张澍的姓氏研究[D]. 郭绪怀.苏州大学,2009

[15] 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政治思想考述[D]. 张之佐.西北师范大学,20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西北地区   西夏   宋史   宋代   境内   汉姓   河西   汉族   汉人   姓氏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