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信不信?两个女儿的家庭,可能会比两个儿子的家庭更发愁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开始放开二胎政策,在我国全面实施,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家终于意识到,人民的生育观点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使通过各种福利政策来吸引年轻人提高生育率,也并没有见到多大成效。

除了在生育观念上有所改变,在生男生女的态度上也有所变化。在过去,农村重男轻女的风气似乎根深蒂固地驻扎在了人们心中,但在现在的社会情况中,这种现象并不明显。

不过在男女的教育成本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重男轻女的原因

关于重男轻女很多人可能立马就会联系到女性的平权运动,目前,在各大网络平台的评论下,经常都能看到,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而被引申成为“打拳”运动。且关于重男轻女的历史并不止发生在中国,而是全球的各个地方。

其实,追究到底这种现象还是来源于人们对于利益的追逐以及生产力的看重。在原始的母系社会中,女性由于掌握了纺织和种植,因此也获得了主要权利与地位。不过随着社会演变,农业的发达让男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至此长达千年女性都活在被动中。

同样如此,在这种现象频发的农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只有繁殖大量的男性后代,一个家族才能获得足够的劳动力,而女性则成为了被交易置换的物品,不具有很高的投资效益。

当今社会重男轻女观念发生改变,一方面得益于女性思想的解放,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也逐渐能够获得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通过不断投资自己来获得足够的话语权。但即使这样,却仍然避免不了男性视角下的一些批判与指责。

重女轻男时代的到来?

很多人认为,在如今这个社会,中国女性的权利和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还有人不断叫嚣社会给予女性的福利要远远高于男性,这已经造成了重女轻男现象的到来,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专家表示,生女儿的家庭要比生儿子的家庭负担更加大。因为在如今的社会,人们都讲究女儿需要富养,而儿子却并不需要,但这种理由并没有任何道理。

无论是男是女,只要决定了生育,就都要承担起一定的抚养和教育责任,在孩子的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需要父母的支持与陪伴,这是不分男女的。

而且现代社会看起来似乎女性确实拥有足够的地位,但是只需要从社会新闻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主流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仍未发生改变。即使她们是一个经济独立思想成熟的女性,似乎也仍然要被套上结婚生育,照顾家庭的枷锁。

归根到底,女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仍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社会贡献,尽可能的平衡男女在社会上的话语权。只有在达到足够生产力的情况下,女性才有可能在根源上拥有和男性一样的地位,而不只是口头或表面上的承诺。

生男生女都一样

根据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低生育率已经成为了我国的一个现实问题。这种现象自然离不开当代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在过去人们都将生育看为人生头等大事,似乎没有孩子,人生就不那么完美。

即使是在生育之后,人们也对于孩子的性别有一定的偏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血脉的传承需要靠男性来维系,为此孩子的性别也至关重要。当然生男生女的几率完全是一样的,并不随人为而改变。

因此,为了达到目的,在过去的农村,一家有十几个孩子并不是一件奇闻异事。只不过在这种情况下,难免让人们忽视了教育和陪伴的重要意义。

反思在如今的社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于他们清楚的知道孩子的降临是需要父母负起一定责任的。

从这一点来看,社会观念已经潜移默化的朝着好的方向在发展,只要能够享有足够的社会保障以及经济条件允许下,生育也就不再成为难事。而在未来社会的演变中,男女关系的完全平等也终将实现。

结语:

事实上,无论是男是女,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可以享受到自主选择权,选择是否结婚和是否生育除了在身体特征上有所不同,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性,因此就更没有必要一直被社会风气裹挟着去比较。

在当今社会不同的领域,女性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未必比男性要低,但这也并不能否认,男性劳动力对于社会所创造的贡献。一个家庭对于子女的培养并不应当以性别来划分,孩子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在于家庭的培养与自己如何去定义。

最后想问一下,大家如何看待男女培养成本不同这个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生育率   家庭   重男轻女   观念   儿子   地位   男性   现象   女儿   两个   孩子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