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抓不完的贪官说明了什么?“直接枪毙”真的靠谱吗?

永远抓不完的贪官说明了什么?建议“直接枪毙”的言论真的靠谱吗?

在解答疑惑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贪官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

环境?家庭?还是生活方式?

其实都不是。

虽然在老百姓眼中“穷人家里更容易出贪官”,因为穷人小时候缺钱,长大了就更容易贪钱,就像饿了很久的流浪汉想吃肉一样,但实际上穷人与富人家的贪官比例差不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贪官羊舌鲋就是出身贵族:

羊舌鲋乃羊舌职之子,羊舌四族之一;羊舌鲋家中贤人辈出,史书上对其父、兄、嫡母都有清廉贤明的记载。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都曾经称赞过羊舌鲋的哥哥;更厉害的是《左传》中更是对其盛赞称其为“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儒家之理想”由此可见羊舌鲋家庭背景与教育背景的显赫。

但正是如此优越教育背景之下,羊舌鲋依旧铤而走险,贪婪成性。当官之后,他并没有把老师教的廉洁二字记在心中,而是大搞腐败,大敛钱财。

所以说一个人是否贪腐,与家庭背景与教育程度并无太大关系。

我们都听过神探狄仁杰的故事,他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但很少有人知道,狄仁杰的家庭背景并不优越。

狄仁杰受到的教育水平与羊舌鲋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羊舌鲋出身在一个令孔子都称赞不已的家庭,而狄仁杰家庭才基本达到小康。之所以能当官,也是后来因为朝中实在无人,才被任命为汴州判佐。

如此大的家庭差异下,羊舌鲋贪腐被斩首,而狄仁杰却上承唐太宗“贞观之治”,下启唐明皇“开元盛世”,功参造化、名垂青史。留下“清白”“果断”“廉政”的形象给后人。

这样的反差让我们明白了贫富并不是贪官形成的原因,教育水平也不是贪婪的因素。历史上那些高学历的贪官多了去了,是否成为贪官,更多的只是取决于个人素质,以及能不能抵抗诱惑。


“逮着就毙”真的可行吗?

那么就有人会说了,既然贪官品德和素质都有问题,而且一般都没办法矫正,那么直接都把贪官毙了,世界上不就没贪官了吗?而且也可以抓个典型。

这样的说法看似有效,实际上却不可行。

罗翔律师就“强奸案该不该一律死刑”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

“强奸案该不该一律死刑?不该,而且也不能这样。因为他们会想啊‘强奸一个是死,十个也是死,既然都是死,那么我为什么不多做几个’如果是这样的话,社会不就乱了套了?那些不法的人,都会追求犯罪效果的最大化,如此假设,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像网上经常说的一句话“有一两万负债,我着急得睡不着觉,如果有一两千万负债,我睡得比谁都香!”

因为知道自己还不起了,也就无所谓了。

和强奸案的例子一样,如果把贪腐的罪行一律定为死刑,那么后果会是如何呢?

答案是他们会变本加厉的贪,甚至会为了贪变成可怕的亡命之徒。那么这样的话对社会的危害岂不是更大?

前段时间有个贪50万的市长落网了,与他搭班子的市委书记贪了五千万,足足是他的10倍,临走的时候他说“50万的量刑会更轻一点”虽然很无耻,但也约束了他。让他贪腐的程度低了。

但如果一律死刑,他知道贪50万就定死刑了,他肯定也会贪500万、5千万。因为他会想了,“既然贪了,横竖都是死,为什么不多贪点?”

所以说,逮着枪毙的这个说法肯定是不现实的。


“抓不完”的贪官根源在哪?

羊舌鲋的故事已经距今二千五百载,按说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生活方式,与现在相比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然而我们细数羊舌鲋的贪腐行为,贪权、贪财、贪色、知法犯法,这与如今的贪官们又何其相似!

羊舌鲋收的是绫罗绸缎、金银财宝、年轻美女,如今贪官收的是茅台、别墅、银行卡和性贿赂。羊舌鲋运用的是自己的军权、审判权贪赃枉法,如今贪官照样是运用职权、职务便利索贿受贿。

只是时代不同,贪腐的方式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让人叹息,难道贪腐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吗?

从古至今,腐败落网的贪官没有一亿也有五千万。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贪腐之多,贪官永远都抓不完”。

刚抓住一个,又冒出来一个,“前腐后继”一直重复,似乎永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有人提出“不死刑,但重刑”,重重地罚,以便能引以为戒!

但曾经朱元璋对贪官使用剥皮的方式进行惩治,依旧没能阻挡贪腐的历程,反而明朝成了我国历史上贪官最多的朝代。

所以说,单纯的加大惩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惩罚是在事情发生之后,而如果想解决本质问题,就应当事情发生之前。只有把贪腐扑灭在萌芽之间,才能彻底解决贪腐的问题。

只有完善监督机制,才能把贪腐扑灭在萌芽之间。

目前,我国也逐渐在往监察机制中发展,从撤反贪局到设立监察委员会,都是最伟大的举措,把监督机制下放到人民中,更加的贴近生活,监察的力度更大。

这样的监察系统,相比于其他的国家,更为严谨、科学。真正的解决了贪官屡禁不止的问题。那些深藏在深处的大老虎也逐渐被挖掘出来,那些刚开始贪的,也慢慢浮出水面。可谓是“苍蝇老虎一起打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相信贪官会消失在不远的将来。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贪官   孔子   生活方式   萌芽   死刑   穷人   贪婪   背景   我国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