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退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如当年的美猴王六小龄童

这两天童话大王郑渊洁老师又上热搜了,起因是他写了一封告别书

划重点如下:

1、郑渊洁老师回顾了自己创作童话的光辉岁月和傲人成绩;

2、介绍自己创作的IP角色被商标侵权的案例和自己维权的步履维艰;

3、告别书告别的是什么?告别的是商标维权和发表新作这两件事;

4、重点点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和两家“德国血统”公司。


1


事实上,这并不是郑渊洁第一次就商标维权事宜做断舍离操作了。

远的不说,在2021年12月,郑渊洁突然宣布从2022年1月起,发行36年的月刊《童话大王》停刊,“拿出全部精力和第7197328号皮皮鲁商标、第8229932号童话大王商标、第5423972号舒克商标斗争维权”。(详见《《童话大王》停刊!郑渊洁:如维权失败,将来就停止出版我所有书》)。

在2021年12月那版终刊词里,郑渊洁给那3个侵权方写了一封信,立竿见影,他成功了。

而在此一年后的2022年底,郑渊洁又宣布《童话大王》可能在2023年初复刊,前提是对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侵权注册的舒克燃气阀门商标维权成功(也就是他告别书里重点提到的那家)。遗憾的是,这次没有成功。

我们可以看到,郑渊洁对商标维权这事特别地执着,为此甚至不惜舍弃一部分自己的事业。

实际上,早在2019年他就决定不再发表最新作品,等什么时候商标侵权停止了他再发表。然而,这个愿望至今遥遥无期,除了旧的商标侵权官司还在打,新的注册商标也陆续有冒出来侵权的。

他坚持每天傍晚就睡觉,凌晨两三点起床写作,都是未发表的新作。

至今这些他认为水平远超旧作的新作,都还在他电脑里存着,已经积压了600多万字了,计划出150本新书

而这两天,郑渊洁发出的告别书无疑为这个愿望提前画上了休止符,我们可能有生之年再也无法看到这些新作面世了。


2


按理说这不过是一位作家的无奈表态,应该掀不起多大风浪才是。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事件竟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很多网友尤其是郑老师的老读者们,对于他这般做法以力挺为主;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表示不以为然,觉得郑老师太过执拗滥用影响力。这当中争论得最厉害的焦点在于几个较为特殊的版权案例。

其中一个就是他告别书里提到的苏州市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和舒克(上海)管道设备服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互为合作关系),他怒斥自己起诉前者未获支持的原因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该公司拥有“德国血统”

此话一出,明眼人都知道“坏了”,这暗示了什么不言而喻。在4.19九派新闻对他的专访中,他再次提到了这一点,“德国企业的背景”。

而关于德国企业原名“Schuck”的翻译问题,也是很多网友持不同看法的关键点。九派新闻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当面问了出来。

九派新闻:但也有声音提出,这家德国公司是1972年成立的,名字就叫Schuck,翻译成中文,也叫“舒克”。


郑渊洁:但它是德文。如果它1972年在中国成立,那我肯定不会去维权,但是它是1972年在德国成立的,跟我们没有关系。你不能说在德国用德文这个名称注册的公司,全世界所有语言你都占有优先权,这在法律上是根本说不通的。

@九派新闻

事实上,Schuck的中译有多种选择,它应该规避“舒克”这个词。德国企业以严谨著称,注册中文商标的时候,他一定会在搜索引擎里搜到“舒克”,一搜就会出现几百万的词条。面对这个原创知名文学形象的时候,我认为他应该回避。商标注册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不能侵犯在先权益。


就像之前德国有一个同名的Schuck文学批评奖,前几年北京大学邀请他们来中国活动,就给它翻译成薛克文学奖,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翻译成舒克,他们回答,如果翻译成舒克,这个文学奖就会被所有人误认为是儿童文学。但其实那是一个成人文学,不译成舒克是因为怕混淆。

@九派新闻

有一说一,郑渊洁这种讲法还是有漏洞

虽说这家德国公司的“Schuck”的中文译名是2008年进入中国才定下来的,但“Schuck”在德国也算是个常用名,类似“Hans”(汉斯)。我随手一搜就搜到一个比较出名的德国人Walter Schuck(瓦尔特·舒克)。

左图右一、右图本人

据记载,1920年瓦尔特·舒克出生在德国萨尔区,1937年加入德国空军,在二战期间执行过500次战斗飞行任务,击落敌机206架次,拿到了中尉军衔,后因伤休养至二战结束。他一直活到了2015年,可谓高寿了。注意,这位舒克是一名开战斗机的飞行员,这就有意思了。

我提供一个思路啊,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郑渊洁1970年至1976年期间在南昌向塘机场服兵役,在空军航空兵负责维修歼6战机,据说飞行员舒克和坦克手贝塔的灵感就来源于此。

而瓦尔特·舒克作为一名在战斗机圈内战绩卓著的老前辈,你说郑老师有没有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字呢?这个你们自行判断。我再补充一点,郑老师笔下另一个经典角色“皮皮鲁”的姓是怎么取的——来源于我国开国中将皮定均将军。所以你们就合理猜想一下,我没有下结论啊,可做不得数。

而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则在于郑渊洁另一个失败案例——新疆前海集团舒克天昆百果公司。

这次败诉很简单,舒克天昆百果是卖枣子的,而它的枣园位于新疆南疆图木舒克市,“图木舒克”这名字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了,它在维语中的含义是“鹰面部突出的地方”。“一方面代表产品来源,一方面取其‘雄鹰’的含义。这个商标和‘舒克贝塔’不近似,并不能形成对应关系,不会引发消费者的误认。”

也因为这两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不少人吐槽说郑渊洁老师不是在维权,而是在搞“避讳”,像古代皇室那样让其他人迁就他改名。

我觉得倒大可不必开这种玩笑,郑老师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还是做了不少实事的,这都是他自己搞商标维权一步一个脚印趟出来的。他确实有很多方面被侵权了,也是有不少成功案例的,这些不能否认。

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郑渊洁老师,决定不再维权,也不再发表早已写好成堆的新作。虽然看上去像是在“赌气”、“耍小孩子脾气”,但对一个年近70岁的老人来说,无非是在用自己的一点理想主义在与维权艰难的大环境抗争罢了。


3


郑渊洁老师的作品影响了70后-00后五代人,这毋庸置疑,我也是其中一个。小时候我就看了不少郑老师的作品,包括书和动画;前年甚至花了1000多买了他旧作全集,也算是迟到地弥补了一下童年缺失的一角。

而近些年,郑渊洁老师又时不时上一次热搜,基本上都是轻松有趣的话题。比如他又给某些网友作了神回复

又和某个知名人物对话啥的(比如《狂飙》张颂文老师),甚至连《万万没想到》“白客”取的这个艺名都是来自于他的作品。

还有一个经典老梗就是郑渊洁“早年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用来存放读者来信”,这是真的。十多年前他曾经发过一个活动叫“郑在寻找”,随机抽取10封很多年前的小读者来信,通过微博找到了这些已经长大的读者们。

如今的知名作家马伯庸老师当年也曾给郑渊洁老师写过信,郑老师回复他“马伯庸小朋友”(郑老师是1955年生人,而马老师是80后,这一声“小朋友”叫得没毛病)

可以说,郑老师能有如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且理所当然的。


4


以上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因为这次郑渊洁老师引起的争议还挺大的,我在首页随手就能翻到一些大V对此事的锐评

还有一些人的评论让人迷惑——

像上面这个网友提到的“六老师”,就是我们熟知的86版《西游记》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老师,前些年也曾因为某些“霸道”言行被扒出来而一度翻车,险些“晚节不保”,在某些网友看来,这似乎和如今的郑老师有一定相似之处。下面就简单回顾一下。

我们都认可86版《西游记》是永恒的经典,六老师在当年也毫无疑问贡献出了一个演技无比精湛的“美猴王”形象。

比如跑到全国各地去标榜自己演的孙悟空是独一无二的,完全无视“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道理。

还经常示范一种“错误”的拿金箍棒的动作,声称这是糟蹋经典,像个小流氓。

虽然他嘴巴上没点名,但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在踩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他还认为这种恶搞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不惜在官媒出口成脏。

但他自己恶搞好像也不少,各种代言飞起。

这正应了六老师的经典台词——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以及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作——

“什么叫国际影星啊?”(战术后仰)

他还根据自己个人理解对《西游记》原著吴承恩笔下所谓的封建糟粕进行了删减后,出版了印有自己照片和本名的《西游记》书籍。

以至于还投拍了一部《吴承恩与西游记》,在吴承恩故居也挂着他照片。

当然以上这些跟他最惹人争议的骚操作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2009年第一部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先生逝世,六老师却在2015年的悼念微博上公然宣传自己的电影《敢问路在何方》

这都不算完,2017年六老师又在给《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女士的悼念视频里梅开二度,再次宣传起所谓的中美合拍3D大片《西游记》大电影,史称“零糖麦片”(灵堂卖片)。

这么一来,网友可就炸了,毕竟那是一部年年落空、永远都在路上的电影,大家对六老师的信心和耐心早就耗尽了。既然老艺术家如此败坏人品,可就别怪大家疯狂玩梗了。于是乎,2018年底,“六学”风靡全网,“文体两开花”随处可见,起码火了有半年之久。

这波风潮起于2016猴年,很多网友看到六小龄童没有被邀请参加央视春晚而忿忿不平,因此六老师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在互联网上的口碑和影响力,昏招迭出,旧时言行也被不断挖坟,一步步将自己陷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后来“六学”是怎么消停的呢?固然有新梗比如“鸡你太美”取代其地位,也与六老师自己的态度有关。根据文艺博主赵皓阳了解到,对于网上的恶搞,六老师选择了低调淡化处理,既不发律师函起诉鬼畜他的视频up主,也不趁此风口出来做短视频、搞直播带货。

这么下来,大家也就渐渐地淡忘了六学梗。而且之后娱乐圈很多德不配位的艺人陆续塌房,六老师这点操作跟那些玩黄赌毒的家伙比起来简直称得上是道德标兵了。


5


以上花了一点篇幅回顾了一下六小龄童老师,其实你们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和郑渊洁老师是有一些共同点

六老师和郑老师他俩,都是给跨越年代的很多人塑造了儿时经典回忆的老文艺工作者,但他们多多少少有些瑕疵在身上,尤其是到老了之后显得愈发强烈,以至于很多本来天然支持他们的粉丝,遇事都会在心里打个秤掂量掂量。

一旦他们的某些错处被扒出来,哪怕再小,肯定也会被人为放大;加上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他们早年的一些有争议的表态自然也会跟着出来凑热闹。这对他们来说明显是不利的。

前面我就提到了,“舒克”角色名被用来打德企官司很不妥当,因为深究起来可能这名字本就来自于一个著名的德军战斗机飞行员。如果有人咬死这一点甚至找出直接证据来,那也够郑渊洁老师受的了。

而这次郑老师选择告别,既是对他过去21年如同“吃苍蝇”般的商标维权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也是在和自己的作家生涯达成和解。我将其称之为“激流勇退”,一如当年六小龄童老师的低调淡化。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

至于他那些未发表出来的600万字作品还有没有可能看到,这我倒是持乐观态度。因为早在10年前,郑渊洁就曾说过未出版的13部成人小说将在自己离世后100年之际再出版。

所以其实没关系,毕竟遗嘱是可以改的,微博上说过的话自然也可以圆回来。而那600万字作品,既然它短期内不会发表,那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也可以等同于不存在,难道不是么?看不到惋惜归惋惜,但也没到非有不可的地步。

我说句大胆的话,50-100年后,我国现当代作家里头笔下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的小说,大概率只有一部大刘的《三体》

无论如何,对于郑渊洁老师的激流勇退,我还是持肯定态度的。我不像那些大V们,拿着两个特殊案例就批评指责郑老师个没完。他好歹是一个快70岁的老头了,在客观上也确实推动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而且都已然表现出了一个认输的姿态,还是给他老人家留点体面吧。

正如他自己所说——

郑渊洁:我觉得,质疑的网友们可能忽视了我告别书里的一句话,我说,我认输了。大家质疑我时说的话,总感觉像是我赢了似的。实际上,我认输了,我已经服输了,就说明我认可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裁定,认可了我书里的“舒克”和阀门公司的“舒克”完全没有关系。我都认输了,还要说什么呢?大家应该说,郑渊洁认输是对的呀。

@公众号:九派新闻对话郑渊洁:过去21年商标维权生活像在“吃苍蝇”

对啊,他都认输了,大家就散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国家知识产权局   德文   大王   西游记   童话   德国   激流   新作   当年   商标   读者   案例   老师   网友   作品   新闻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