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以日本教育创造力开发为例


日本教育创造力开发的特征

在日本的中国人社会中有这样的说法,那就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竞争的话,十有八九是中国人获胜,但是,一群中国人和一群日本人竞争的话,基本上是日本人获胜。此说法未必正确,但却反映了一个事实,即一群日本人的力量大于每个人的力量的单纯之和。这是为什么呢?

1.表演和竞技不设个人项目

日本的幼儿园每年都会举办文艺演出和运动会,从小培养儿童的文艺和体育方面的兴趣,这一点和我们国内的幼儿园没什么两样,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幼儿园只设团体项目,没有个人项目。例如,文艺演出时没有单人舞、独唱或独奏,会弹钢琴的可以为合唱伴奏,但不单独弹奏。歌唱得好的,可以担任领唱,但不搞独唱。运动会也是这样,只有团体竞赛项目,如团体操、接力赛、拔河等,没有个人项目,而且,每个年级也只有两个队,即红队和白队,不管哪个队赢了,都只听见“我们赢啦”的欢呼声,而听不到“我赢了”的自豪声。这样做是为了让儿童从小树立自己只是团队中的一员,要为团队做贡献,离开了团队就什么也干不成的信念。同时,他们在培养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而不是个人的荣誉感。而且,文艺演出也好,运动会也好,都要求家长参加,来得越多越好,所以,父母亲自不用说,爷爷奶奶、兄弟姐妹都会来助威捧场,家长们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参加个人表演而不满。在这样的氛围中,儿童们的心中“自己”的概念就很淡薄。

这种情况不仅在幼儿园阶段,在小学、初中,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都一样。进入高中以后,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文艺演出也好,运动会也好,都由学生自主策划和运行,似乎淡化了团队意识,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已经形成,所以,即便老师们不那么强调,也能自然地体现出来。去年日本媒体的一个报道非常有代表性,在一个全国性的运动会上,某高中参加的女子接力赛中,一位选手不幸途中骨折,无法接着跑,但她没有弃权,而是忍着痛双膝着地爬行到200米远的接力点,把接力棒交给下一个选手才瘫痪在地,这时她的膝盖已经鲜血淋淋。在电视上看到这一画面的观众无不为之感动。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支撑她完成最后200米的动力是什么呢?不用说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团队意识,哪怕自己受伤了,也要尽自己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团队的损失。值得指出的是,当时在场的老师都没有阻止她这么做。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该学生在履行自己作为团队一员的义务和责任,而这些都是他们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所强调的。

2.学习成绩不排名次

进入小学以后,学生会有一些作业,但不多,通常用不了半个小时就能完成。第二天交上去以后,老师也不打具体的分数,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老师的评语是“很好”“你很努力”,对于做的不那么好的学生,老师的评语是“再加一把劲”“下次你一定会做”,等等,都是鼓励的话语。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时候,会打分数,但是不排名次,也不会在班上宣布,所以学生互相之间都不知道他人的成绩。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会做的孩子产生自己与众不同的自负心和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也防止不太会做的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丧失努力的信心。这里我们看到日本的义务教育旨在培养的目标,即高素质的通才,而不是少数的英才。

当然,也有对学习成绩排名次的地方,那就是遍布各地的私塾。按国人的理解,私塾是个人经营的小范围的补习机构,其实不是。日本的私塾通常都由企业在经营,著名的私塾企业在全国的主要城市都有教室,有很大的影响力,每年都要为国内外著名的大学输送许多人才。

总体上来说,私塾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为考试尤其是高考而设的,在那里学习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另一类是为补习而设的,在那里学习的都是跟不上学校学习进度的学生。私塾的收费都比较高,所以,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对升学不太在乎的家庭就不会让孩子上私塾。由于私塾的竞争力取决于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人数,所以教师的水平都很高,学生也学得认真,而且经常实施的模拟某大学的考试以后都公布名次,并预测进入这所大学的几率,这就刺激了学生的竞争心理,通常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私塾得以生存的根本原因。

3.工作后的团队意识强化教育

当年轻人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以后,团队意识就进一步得到强化,无论是在政府部门工作,还是在企业就职,最初接受的入职培训,都包含了团队意识的教育。日本的大企业通常都在大城市的郊外建有自己的研修设施,所以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也在那里进行,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熄灯都有明确的规定,新员工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过4个星期的准军事化集体生活。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的历史、创业者的生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及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对企业的忠诚心,俗称“洗脑”,可以想象入职培训有多么痛苦。由于日本社会的新年度始于每年的4月1日,入职培训一结束就迎来了五月的黄金周。从前黄金周的存在对员工并无多大的影响,但是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能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吃得起苦了,黄金周期间基本上都是在家睡懒觉,以弥补过去4个星期的睡眠不足。但问题是黄金周过了以后还是有一些人早上起不来,结果请病假的就多起来了,而这些人就是早期退职的后备军,媒体给这种现象取了个名字叫“五月病”。而黄金周以后精神振奋地来上班的人,就是被企业成功“洗脑”的员工,他们成了企业的忠诚力量,无论被派往什么地方工作或出差,也无论自己的家庭情况是否允许,都是一样的回答“是,我明白了”,然后第二天就会出发。对他们来说,作为企业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舍己奉公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从来没有人讲待遇、提条件,因为他们相信企业会考虑的,用不着担心。而且,日本社会鄙视喜欢讲待遇、提条件的人。这已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4.不忘感谢他人的帮助

日本人如获得某项荣誉的话,绝对不会忘记感谢对自己有点滴帮助的人,小至组织内部的业绩奖,大至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奖,获奖人的态度基本上都是一个样,那就是念念不忘对自己的工作和研究有过任何帮助的人,最典型的是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将获得者田中耕一。他在得知获奖后在单位即岛津制作所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个劲地对研究团队的同事们表示感谢,让人听了以后甚至产生同事们的贡献比他自己更大的错觉。也就是说,即便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也不把它视为自己一个人的成就,而是在同事们的大力帮助下完成的。他还要求诺贝尔奖委员会允许他的4个团队成员一起出席授奖典礼,不然的话,自己也不去斯德哥尔摩,最后诺贝尔奖委员会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只是不承担其他人的费用。田中耕一的这种姿态为他以及岛津制作所赢得了无数的称赞。毫无疑问,团队成员也因田中耕一的获奖而变得更加团结,更加热爱团队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日本   诺贝尔奖   私塾   文艺演出   日本人   创造力   运动会   意识   团队   学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