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探“绿”⑦-博兴县:“一只虾”带来的幸福生活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清明时节,随着打渔张引黄灌溉闸开始提闸放水, “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 “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博兴县乔庄镇又热闹了起来。黄河岸边,数万亩盐碱地里,万余方露天土塘和扣着大棚的室内池塘开始注水,南美白对虾新的生产季开始啦。

从夏天一洼水,冬天一片白,种啥啥不长,看着就头疼的盐碱地,到如今的养殖福地、聚宝之乡,行走在乔庄镇的田野、村庄,随处可以看到这里的一幕幕巨变,随时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与欢乐。

打渔张引黄灌溉闸。

巧用黄河水,

盐碱窝变致富虾塘

4月3日,狂风骤起,气温陡降,乔庄养虾人的热情却依然高涨。

上午9时,记者一行来到乔庄镇驻地乔庄村对虾养殖基地,高永波正在自家的养虾大棚内察看注水情况。

今年47岁的高永波,是乔庄镇乔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位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户。4月1日,黄河开始放水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养虾大棚里。

高永波在巡视虾池。

“早些年,我做棉花生意,赔了不少钱。2015年,我开始回村养虾,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在,我有14个虾池,其中4个是温室大棚,10个是露天土塘。”棚内的虾池刚刚注满了水,5台增氧机开足马力,调节水氧比,为两天后投入虾苗作准备。为了方便管理,水面上架起了一座两尺宽的简易木桥。木桥踩上去吱吱作响,高永波在桥上巡视着,却走得很稳,言语间踌躇满志, “4个温室大棚主要用来育苗标苗,10个露天土塘用来后期养殖。标苗卖苗连带养殖,一年收入七八十万元不成问题。”

“像高永波这样靠养虾致富的人,在乔庄有很多。我们镇共66个村子,现在65个村都在养对虾,对虾已成了我们当地的富民产业。”博兴县乔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贾永超告诉我们,乔庄镇是博兴唯一一个沿黄乡镇,村村都有大片的盐碱地。盐碱地,种啥都不行,看着就头疼。过去,当地农民主要以棉花种植为主,管理挺麻烦,收入很一般。头些年,也有人尝试着养四大家鱼、罗非鱼等淡水鱼,但不是产量低,就是价格上不去,关键是销路也不行,收入一直都很不理想。2001年,在镇政府的组织下,12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到广东湛江考察、学习,开启了乔庄南美白对虾养殖之路。

“南美白对虾是海虾,本该在海水中生长。我们乔庄既有黄河水资源,又有退海之地独具的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黄河水调和适量卤水,非常适合对虾生长。” 博兴县乔庄镇水产办主任王金强介绍,由于项目选得好,效益连年攀升,现在,乔庄镇对虾养殖已从最初的百余户,百余亩,发展到现在的3500多户,养殖户占到全镇常住人口的60%。虾池多达1.2万多个,养殖面积达到了3.5万亩。

“这几年,我们的对虾产业发展得特别快,等一下到我们的千亩连片虾塘去看看,很壮观哦!”贾永超笑着说。

高科技助力,

小对虾长成大产业

尽管贾永超早已作了预告,但是走进位于三合村的对虾连片养殖基地,我们几个初次来访的记者还是忍不住连声赞叹,“真壮观,好漂亮!”

只见这里的虾池整齐化一,连方成片。为了防止水草生长,池壁统一铺上了绿色的防草膜,每个池塘都配备了标准的红顶看护房,远远望去,红绿相间,甚是好看。

连方成片的虾塘。

“防草膜、看护房,还有这平展展的水泥路,都是镇上协调帮我们弄的。”三合村对虾养殖户徐民感慨地说,“养虾产业不断升级,政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养虾越来越省心。”

养殖户徐民。

王金强介绍,最初乔庄人养虾都是粗放式养殖,单纯的土塘露天放养,遇有极端天气,幼苗死亡率很高,养殖风险很大。针对此况,镇政府和技术人员、养殖户多方外出考察学习。2017年,镇上探索出了“135”二茬分级接续高效养殖新模式,即虾苗先在育苗场淡化10天,再在大棚标粗30天,待虾苗变得更加强壮后,再放置土塘露天养殖50天。

“自从用上‘135’模式,不但提高了对虾的养殖成功率,而且大棚的利用还让我们实现了一年双茬养殖,1亩池塘轻轻松松能赚一两万元。”徐民告诉我们,现在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镇上的对虾产业链条日臻完善。2020年,乔庄镇还在全国率先推行对虾养殖保险,让养殖户吃上了定心丸。

收获大虾,收获幸福。(资料图)

产业不断升级,向科技要效益。这两年,乔庄镇对虾养殖的步子越迈越大。王金强告诉我们,去年,镇上投资 1000 万元,打造了一处占地 249亩的“5G+”反季节拱棚对虾循环水智慧渔业养殖基地。基地通过1个5G 基站和20个点位水质在线监测中心,对水质进行在线监测,可实现对虾1年双茬错季养殖。一般对虾生产季为4月到10月,而这里的对虾第一茬3月放苗,9月出池;第二茬7月放苗,11月出虾。而且通过精细化养殖,亩产值大幅提升。1斤30头的虾,售价可达35元左右,高于正常价格10元左右。一年下来每个虾棚收入可达5-7万元,整个园区248个棚的利润额,保守估计可达500-600万元。

“2021年,我们的对虾产业,产值突破了十亿元大关,成功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去年,我们的对虾年产量达到了 2.3 万吨,占到全省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产值再上新台阶,达到了12.5 亿元,实现利润 4.5 亿元。”贾永超欣喜地说。

更让贾永超和大伙儿自豪的是,以虾为媒,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博兴乔庄白对虾节”,持续擦亮“博兴对虾”地标品牌,乔庄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的乡村振兴之路。

下一站,贾永超要带我们到新兴旅游村黄家村去看看。

农旅融合发展,

小村端上旅游饭碗

离开三合村,只三五分钟车程,黄家村到了。

一条条平坦整洁的柏油路,一树树花开正艳的海棠树,一盏盏古色古香的路边灯,还有那一墙墙漂亮的宣传画,移步即景,让人忍不住拿出相机,频按快门。

漂亮的黄家村。

“我们村是镇上第一个建起温室虾棚的村子,家家户户有虾塘,是名符其实的养虾专业村。不过,现在我们村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旅游村。”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志远说。

贾永超告诉我们,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打渔张引黄闸开始建设时,便修建了打渔张森林公园。近年来,随着对虾产业的发展,镇域经济不断提升,镇上投资1000余万元对打渔张森林公园核心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与此同时,围绕“旅游+农业”模式,镇上重点打造了几个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黄河安澜地,幸福黄家村”“美丽宜居,乡愁梁楼”“稻米空间,田园谭家”……黄家村端上了旅游饭碗。

黄家村建起的鱼趣园,成了当地有名的科普研学基地。

“我们村离打渔张森林公园只有5里地,这几年森林公园越建越漂亮,不光我们本县的,济南、滨州、东营、淄博等地的游客来的也不少,餐饮、住宿需求量很大。”黄志远告诉我们,为此,2021年,村里吸引社会资金1100万元,上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村东的安澜渔趣园,养殖了许多稀罕的热带鱼类,吸引客源。再就是村西的黄河农家苑民宿,建起了5个别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儿,承揽游客食宿。

黄家村的民宿小院很有特色。

“前两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一般。不过,看今年这样子,应该差不了。”黄志远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停车场。

黄河农家苑民宿离村委会不远,正值饭点,民宿外,大小车辆停的还真不少。

“别看今儿个风不小,这个点儿,打渔张公园,坐在黄河岸边野炊的人肯定也不少。不信咱们去瞧瞧!”贾永超笑着道。

入选新八景,

三闸飞潮景色新

通往打渔张森林公园的村村通宽阔平展,柏油路泛着油亮。与之并行的是刚刚修好的红褐色的沿黄休闲步道。两道之间垂柳依依,景致极佳。

“在乔庄,对虾养殖鼓起的不单是大伙的腰包,还有一份自豪感和建设家园的自信心。”贾永超告诉我们,产业大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变化。

说话间,一座石牌坊出现在眼前。描金的大字告诉我们,打渔张森林公园到啦!

公园一侧,锦玉梨园内一棵棵梨树正值花期,花开如雪,随风摇曳,煞是好看。“咱这梨园共有两万多棵梨树,每到花开季节、收获季节,都会吸引众多游人前来赏花、采摘。以农促游,以游促农,一座梨园,让更多的人爱上咱乔庄。” 打渔张森林公园景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延龙说。

锦玉梨园内,满树梨花洁白如雪。

边走边聊,已到公园服务区。虽是大风天,来游玩的还真不少!

公园小卖部,老板高金光正忙得不可开交。要水的,要小零食的一拨接一拨。

“我是咱乔庄高家村的,前几年也养对虾,森林公园改造后,我把虾池包了出去,承包了这个小卖部。景区越来越漂亮,来玩的人特别多,昨天是周日,路边的车停得满满的。今天有风,来的人也不少,你看沿河树下,有好几桌烧烤的。”高金光告诉我们,每每看到蜂拥而至的游客,听着大伙的溢美之词,他都无比的自豪,感谢这一方水土。

虽然天气不好,但在黄河岸边野炊的人不少。

告别高金光,沿黄河大道向前走去。记录引黄惠民历史的三道闸口就在眼前。

“前几年,滨州评新‘八景’,我们的‘三闸飞潮’成为其中一景。前面这道闸建于1956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之一。后面那道闸是1981年,为防洪改建的。中间这道是2017年新建的……”黄河博兴段,呈“S ”型,蜿蜒而来,河水平缓,故事很多,贾永超手指三道引黄闸,娓娓道来。

引黄闸前,说起镇上的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贾永超很兴奋。

用好黄河水,造福一方人。乔庄人正沿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金光大道,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将这一方土地打造成黄河岸边璀璨的明星。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姬飞燕 王萌 通讯员 李乐 韩其婕 王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博兴县   博兴   南美   黄河   对虾   养殖户   镇上   森林公园   露天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