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左右

央视网消息:目前,我国已经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到底“高”在哪里?

高标准农田第一个“高”表现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据评估,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部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二是增强了农田抗灾减灾水平。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显著减少,从全国每3年的平均受灾面积看,2019年—2021年的平均受灾面积比2010年—2012年降低约45%。

第三“高”表现在资源投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水24%—30%、节电30%以上、节药19%以上、节肥13%以上。

四是推动了农业生产转型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小并大、坡变平等农田整治措施,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各地实践来看,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规模化经营比例比一般农田高30%左右;机械化水平比一般农田高15%—20%;新型经营主体占比比一般农田高20%以上。

五是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与建设前相比,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本增效500多元,还能增加农民就近获得劳务收入机会,项目区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来源:央视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农田   节本   项目   作业   集约   产能   劳务   农业生产   生产能力   基础设施   粮食   比例   平均   面积   水平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