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美三角关系

中美互相传达友好,其背景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两极对峙,中苏关系的破裂,以及亚非拉国家的崛起。中美建交前美、中、苏格局复杂多变,这种三角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非常巨大。

20世纪60年代的美、中、苏关系大致是这样的:美国和苏联持续对峙,但是美守苏攻;中苏分歧逐渐增大,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中苏在边境陈兵百万,大战一触即发;中美仍然持续着二十多年的外交隔绝,没有任何交往。

1958年是中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分别发生了“长波电台”事件,苏联对中美在台海局势上的紧张反应迟缓,与中国渐行渐远。1959年,苏联又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特别是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不顾事实,袒护印度。1960年,苏联突然宣布召回在华工作的全部1390名专家,并带走全部图纸、计划与资料。1965年的“莫斯科三月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分裂。

在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挑起边界事端,其中以“珍宝岛”事件为最。1969年,在苏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期间,苏联曾提出美苏共同对付“来自一个拥有核武器的第三国的挑衅性进攻”的问题,很显然这个“第三国”指的就是中国。

1969年到1970年,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五次经济危机,其国际经济地位受到冲击和影响。这个时期,苏攻美守的局势特别明显。

另外,西欧、日本经济迅速腾飞,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与中国“和好”,显然对美国有百利而无一害。这也促使了三个国家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

“珍宝岛”事件之后,尼克松认为中美之间有了接近的机会。他认为,中国人希望找到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于是,中美之间20多年来的隔绝和孤立的状态,开始一步步在改变。美国倾向于把“谈判”作为处理同共产党国家关系的主要途径,制约苏联,扭转被动局面。#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珍宝岛   西欧   苏联   中美   关系   美国   中国   格局   中苏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