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戏能说话就算好演员?国剧乱象让人笑掉大牙,现在怎么张嘴就夸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最近剧宣的热搜,多了个新方向。


“夸原声”。



犹记得,前几年大家还在吐槽演员配音泛滥。


群众的监督起作用了?


肉叔想泼盆凉水。


国产原声,还不到叫好的时候。



01

偶像内卷新指标:原声出演


去年@收视率研究中心汇总了一波“全部古装电视剧非原声演员”。(统计截至2022上半年)


那些长期制霸屏幕的演员们原声率成绩相当亮眼:


迪丽热巴、鞠婧祎、刘诗诗、唐嫣、王鹤棣、任嘉伦、许凯等古装剧原声率为0。


图源@收视率研究中心


演员原声配音之少,以至于大众为此造词:演贝。



这早是一个被诟病已久的国剧乱象。


演员母语出演的剧,却要找别人来给自己配音。


“声、台、形、表”作为演员的基本素养,原本是样样不能少,却反倒轻易被剔除了两项。



(可能实在看不下去了)广电总局在2022年5月出台了《演员聘用合同范文本》,明确规定演员应完成配音工作,若不能自行完成配音工作,要自己掏钱请配音演员。


2.2.3 配音工作:演员方应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完成该剧的后期配音及相关后期制作工作,如演员方无法按照甲方要求 (未能按时配音或配音质量欠佳等)完成配音工作的,演员方同意甲方有权为演员方出演角色选择专业配音演员进行配音,相应成本(如配音酬金、差旅、食宿等)由演员方承担,或在支付给演员方的片酬中予以扣除。


于是,国产剧配音开始进入2.0阶段——演员原声配音。


国产剧演员原声出演的比率有所增加,演员尤其是古偶&现偶的爱豆系,都在努力原声出演,甚至连某些千年不原声的演员开始洗心革面。


比如原声率只有23%任嘉伦,手握9部年代+古装剧作品,在去年终于有了第一部原声配音的年代剧《请君》。



许凯,出道7年来,他有且唯一一部原声配音的电视剧,是2022年《爱的二八定律》。(太难得了



还有原本逢古装就上配音的宋威龙,2023的《君子盟》也原声出演。



再比如最近力争转型的赵丽颖,去年连续三部新作都是原声。


图源@新京报文娱


看到这可能你会想,内娱终于拨乱反正。


开头的热搜肉叔我还没列举完呢。


但凡有原声出演的爱豆,剧方/艺人方恨不得拿个大喇叭上微博广场大喊:快看啊,我们原声啦!



夸赞的句式也统一:“xx原声台词爆发力/感染力/压迫感/好听/好哭”。




粉丝更是了不得。


原声就是厉害,就是能打。




明明只是做到了分内事,热搜欢天喜地地仿佛完成了什么了不起的任务。


是的,只是做到。



02

演员原声来了,问题解决了吗?


早在2016年,配音演员夏磊,曾在TED X的演讲中分享过一组数据:


2015年国产电视剧总产量15320集,438部,加上引进剧,需要配音的剧集有80%以上。而实际上,他认为这个数据”应该在95%以上。”



配音演员的存在,除了弥补环境音的嘈杂和修饰错音外,还需要帮原声不合格的演员遮丑。


当演员们纷纷亮出真身,各种问题也就一一暴露。


1. 吃字型。


让你梦回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现场,再度感受被听力支配的恐惧:


咬字不清的毛病在内娱仿佛有人传人现象,不看字幕半天反应不过来是在说啥。


某凯的《爱的二八定律》。


我试过不带字幕刷了一集,感觉这套卷子我撑死也就听对5成吧。


最高难度的考题,当属这段本该是重头戏的念诗告白。


每句开头三四个字我还能勉强对上,但句末的字永远突然轻声飘散在空气中。


窗外更深**

今夜落花**



某博《冰雨火》。


他不着急的时候我都有点听不懂,当他着急地疯狂输出时,我就知道我该彻底摆烂了——@#%*@*#(语音加密中)



钟大哥的《今生有你》。


虽然他吻戏很棒,演技也没拖后腿,但口音始终是硬伤。


内地发展十余载的他,港普依旧没得救,苦情戏顺利逆转成搞笑秀:


你就不用炸(嫁)给那个姓孙的!


(此处让我们掌声送给李小冉,职业素养很到位,就这她都不带笑场的)



2. 全吐型。


让你梦回小学早读现场,再度感受被班主任盯着念课文的恐惧:


妥妥的字正腔圆,分分钟“诗朗诵”范儿走起。


《人生之路》里的小沁同志。


剧里的设定是小学毕业的小村姑,台词念得郑重其事,每一个字往外吐都要用嘴周所有肌肉。


你。可。千。万。别。这。么。说。

我。哪。有。那。本。事。啊。

是。你。自。己。争。气。



类似朗诵风表现,乔某在《嫣语赋》里也有同款。


配合上她的演技,感觉这段她看起来就3岁不能再多了。



3. AI型。


梦回肉叔中学时代考文言文断句的恐惧。


来,一起品品这些谜之断句。


《落花时节》里的某兴。


他饰演的复仇心机boy在情急关键之时,表现得宛若智障,极其僵硬地结结巴巴说台词:


所以...所以我分析 啊

这个...鹅...简宏成他 啊...

他啊/估计是/碍于情面



摸不清断句逻辑。难道这就是音乐人的“节奏感”???



4. 催眠型。


之前因《请君》被嘲上热搜的阿超,早在《一生一世》我就想吐槽他的原声台词了——


每说一句话要叹上三口气。(如果他去演催眠大师,那我是服的


但那天早上六点嗐...

实验室里嗐...一个人都没有...

却发生了爆炸...

半个实验室都炸没了嗐...



救命,谁能给他安排个呼吸机吗?


5……


未完待续,欢迎评论区补充。


当然,肉叔把这些案例拿出来说,意不在嘲。


我们当然需要肯定这些演员们愿意原声出演的敬业负责。


敢暴露,才能谈进步。



03

什么才算好台词?


作为一个观众,肉叔觉得好的台词,首先需要让人听得清;接着能准确表达角色情绪,如果还能让人物绽放出角色魅力,那就更锦上添花。


就说蒋欣的华妃。


一开始华妃这个角色,导演连试都不打算让她试,觉得她看起来就不够跋扈。


结果,蒋欣一张嘴说华妃那句词:“哭哭哭就知道哭”,当天就被定下演华妃。



后来的故事咱就都知道了,蒋欣AKA天选华妃。


她有华妃出身尊贵的傲,也有爱而不得的卑。


下令打废妃子时,她脸上轻描淡写,嘴里优雅却字字狠厉地念到: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



她伤心怀不上孩子,咽着酸黄瓜假装孕吐时,说了两次“本宫吐了”,一次更比一次心酸悲愤。



《狂飙》,高启强。


张颂文对角色台词的设计就精细到了三个阶段。


还是个人微言轻的小鱼贩,高的吐字轻柔,音量也不大。


偶尔还会带点乡音。


大步揽过(幸运地躲过灾难)



第二阶段,势力初成,霸气外露。


中气足了,嗓门高了,掷地有声。


告诉他,我想吃鱼了



第三阶段,藏在“老百姓”皮下的猛虎。


吐字亮堂有底气,但音色和分贝都往“平易近人”的标准靠。



阵线拉长的电视剧,台词的爆发不如电影。


这就不得不提到拿过三次奥斯卡影后的麦克多蒙德,在《三块广告牌》中她饰演一位丧女母亲。


她全片几乎从不落泪,刚强又偏执。


当广告牌着火,她仿佛觉得自己最后的希望也要被烧成灰烬,于是扛起灭火器往前冲。


儿子再三阻挠,她回头,一句带着哭腔的悲吼,把全片情绪推到高潮。


我们在那一刻都猝不及防地,被一个心碎的、绝望的、悲愤得无处释放的母亲给打动。


罗比!



演员的表演功底,除了看肢体,还得听台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表演奖都有规定,不是原声的拿不了奖。


孙俪当年因《甄嬛传》与“白玉兰视后”失之交臂;周星驰也曾因国语配音,而与金马奖影帝擦肩而过。



音色、气息的问题,能通过训练调整。


只要肯下苦功,基础弱不是问题。


不是科班出身的孙俪,台词基本功在中戏老师看来没什么太大bug。


因为她够重视。


提前半年拿到剧本,理清楚台词,标重读,正确断句,在理解的基础上输出。



甚至,连口音都能克服。


张颂文刚上北电那会,他张嘴就是一口广普,口音糟糕到去食堂打菜阿姨都听不懂他点啥,搞得老师给他下通牒:要是他四个月内普通话考试不过关,就得卷铺盖退学。


咋办?


他只能费尽心思地苦练。


别的学生开始学表演,他深夜还窝在角落里练绕口令。


为了练习卷舌音,他专门含着石头说话。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仅过了考试,最后以全届专业第一的成绩毕业。


包括拿石头含在我的舌头里面

因为他们说你广东人口条不行啊,不会卷舌



来内地拍戏的胡杏儿,曾经也有“渣渣辉”们同款口音烦恼。


她演的剧,大部分都是配音。


2016年《领养》,用的是配音


现在呢?


上综艺,被陈凯歌夸,以为她在内地长大。


演剧,已经能原声出演。


标准清晰到被观众夸。



这,是她苦练14年的结果。


我没有特意请过老师,但我会把自己放到普通话的氛围里。小时候听邓丽君的歌,也有朋友说普通话,包括入行后有很多普通话媒体的采访。2009年在内地拍戏的时候我就逼迫自己一定要用普通话来演,让我助理标出平舌翘舌,去纠正自己的发音。

尤其是对戏的时候,如果我说广东话,对手演员说普通话,我会担心我们俩之间的交流会有问题。其实就算很难的台词,我逼着自己一遍一遍去说,也会说得越来越好。


内娱流量时代发展至今,观众早已对“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生态厌烦已久。


演员动作戏有替身,身材有“肌肉衣”,台词有“配音”,而必须靠自己的面部表演还还常常“无表演”(AI演技)。


说到台词,奇葩也不少。


譬如之前夏磊在TEDX演讲里提到的“biubiubiu先生”。


抗战剧里,演员跳出战壕端着抢说的词是“biubiubiu”。


2016年金星在节目里曝出“数字小姐”。


连台词都不背了,开机直接念“一二三四五六七”。


……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止演员的懈怠,还有唯效率图流量的大环境造成的死循环困境。


为了压缩时间和设备成本,大多片场不会选择录同期声,而是采取后期配音这种更高效的方式;专业配音员的效率高成本低,性价比高于某些演员;演员因拍摄节奏导致轧戏无时间背词......


总之,快餐国剧下表演的“根基”在被流量冲击。


幸好,我们来到了第二阶段。


且不说这些热搜是否名副其实,甚至本末倒置。


但稍许欣慰,对原音出演的“吹捧”,至少是一个信号,他们终于重视起来了。


原声彩虹屁不可怕。


被彩虹屁哄到故步自封,沾沾自喜,才是真恐怖。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国剧   演员   配音演员   笑掉大牙   全片   彩虹   甲方   口音   演技   原声   台词   普通话   流量   角色   说话   电视剧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