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菌子鲜,自己上山捡的菌子比肉还好吃

在乡下,有一种活动叫上山捡菌子。(图源:舒总123)

“采蘑菇”这三个字从我这乡下人嘴里说出来有些拗口,还是沿用农村人的话,就叫“捡菌子”吧。

捡菌子的经历是发生在50年前。那年我被调到了两县交界处新建的一间“三线工厂”。珍宝岛刚打过仗,南边又蠢蠢欲动。一时间“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变得时髦。一些工厂开始迁往偏远山区,尽管不生产枪炮子弹,却一律以“三线工厂”称呼,“三线”被普遍认为是准备打仗,变得有些神秘。

我去的这间工厂和沅水隔了几个山头。环半山腰建有一圈厂房和办公楼,生活区在山窝底部。宿舍和食堂紧邻着稻田,去车间上班要穿过田垅,爬上山坡。

没有文化活动,没有电视机,夜晚生活区十分寂静。出门可见到萤火虫闪烁,能听到青蛙“呱呱”,还隐约传来对面山坡农户家的狗吠。

工厂离最近的镇都有好远,生活极不方便。房前屋后的空地种些蔬菜可以自给有余,想吃肉却很困难。没有电冰箱可存储食物,若不是馋得慌了,谁都不肯花上两三个小时翻山越岭到镇上买上半斤八两猪肉的。

有山那边村妇穿过厂区到镇上去赶集,发现背篓里装着的那些野生的枞菌十分诱人。一朵一朵,体型小的如圆形的小馒头,大点的像反向张开的伞。褐色的菌顶部有细密的花纹,看着十分舒服。我知道这玩意用来煲鸡汤在城里算是难得的美食了,一问价钱,每斤才八分钱,如果你愿意,也可用二两粮票换一斤。到称重时,农民大姐却没带称,说平时都是集市上找别人借称称重。就见她随手捧了一堆,说你随便给点钱吧,这东西我家门口山上到处都是。

一句“到处都是”让我开窍。听说过“钓鱼比吃鱼要有味”,那捡菌子比吃菌子肯定更有趣。和班组两位来自农村的同事一说,这二位立马把这种野生枞菌是生在七、八年树龄的松树下,因为吸收了松树根部的营养才有了香味,每年六月和十月两个时段从土里冒出,每次也就20天左右的生长期。说着来劲了,我们就约定次日上山捡菌子。

工厂里中午有两个小时休息,随便扒拉两口米饭后,我们拿着用六毫米园钢做好的二齿耙头就要进山,楼下住着的一位副厂长知道后也说要去。工厂就在山区,十几分钟便到了一面背阴的山坡。松树下那些草丛中,那些枯落的松针盖着的地方,用二齿耙一拨弄,不时就冒出几朵枞菌,有时甚至好几朵长在一块,用手轻轻拨开杂草,拇指食指顺着菌把往下一掐,一朵菌子就到手了。我胆子小,荆棘丛生的地方不敢去,就怕忽然钻出条长虫来。来自农村那两位就放肆多了,一个小时不到,带去的畚箕便装满了。最搞笑的还是这位南下干部的厂长,从他袋子里倒出的竟全是叫不出名的毒蘑菇,好歹让他全丢了。

有福同享是那时的邻里规则。一个单元几户人家当晚的饭桌上都上了枞菌做菜,有打汤的,有炒辣椒的,有位邻居把自家养的鸡也杀了一只。过了好几个时辰,楼梯间那股菌子香味也散不去。

如今,五十年眨眼过去了。每逢枞菌上市的季节,尽管价格较五十年前翻了千倍,我仍然会买上两斤,品那些香味,回忆捡菌子的那种乐趣。(文/怀化老头)

温馨提示:食用野生蘑菇有风险,请您千万要当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珍宝岛   怀化   自给有余   山窝   畚箕   称重   生活区   松树   镇上   山坡   香味   山区   好吃   难忘   当年   工厂   农村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