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皮张之洞墓茔取土记

来源:人文武汉


2020年国庆期间,万学工和昌庆旭参与了人文武汉豫冀鲁皖寻访活动,参加这次活动凡33人,其中有武汉张之洞博物馆前馆长顾壁阶先生,十余年来,他致力于张之洞研究,堪称张之洞专家。在车上我们聆听了顾馆长对张之洞生平、历史功绩与影响,以及顾馆长与南皮县长期交往的故事,侃侃而谈,引人入胜。10月4日下午我们一行乘车抵达河北省南皮迎宾馆,受到南皮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边疆、政协南皮县学习文史委员会主任叶书龙、南皮县文化旅游局局长鄢越强、南皮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刘辉等人的热情接待,当晚主人为人文武汉一行接风洗尘。

武汉张之洞博物馆前馆长顾壁阶先生致辞

翌日晨,宾主一道来到张之洞墓园,对张之洞进行祭拜,恰逢张文襄公的忌日。祭拜仪式由万学工主持,人文武汉团队敬献花篮,众人在张之洞墓前肅立,三鞠躬致敬,顾壁阶馆长致辞,行礼如仪,然后,万学工和昌庆旭在张之洞墓地取土,装在早已准备好的盒子里,并手捧墓土在张之洞祠前拍照留念。由墓园出来后,我们一行人接着前往张之洞的故乡双庙村,张之洞的祖屋早已荡然无存,在原址上建了新屋,本想找到老祖屋的一砖半瓦,遍寻不获,郁闷不已。

正郁闷时,忽闻锣鼓声,南皮县宏艺河北梆子剧团正在村里唱古装戏,台下偌大一个场地,中间坐满了听戏的观众,以中老年居多,周围停满了电动车和三轮摩托车。我们团队里几位摄影爱好者,在观众中来回穿梭,用镜头捕捉观众的表情,在观众里,也不知哪些人与张之洞是同门?我曾询问叶书龙先生有张之洞的家谱否?答曰没有。

万学工昌庆旭在张之洞墓莹取土

南皮东门张

湖北省图书馆前馆长张遵俭先生曾道出张家原委:“南皮张姓是个大族,是明代从山东省迁到河北南皮去的。家族很大,张姓祠堂分东西两门,一个家庙在县城东门,另一个家庙在西城门,分两门张。我们这一族是东门张家。东门张明末有个张淮,做过监察御史,劾过魏忠贤,从那时才起刻宗谱。清代末年出了张之洞和张之万,张之洞是老弟。张之万做管盐务的官,管两准盐务,好像是漕运总督。张之万中了状元之后,做漕运总督时,张之洞才中探花。张之洞中探花后,一口气给皇上写了八个表。张之万有块怀表,说:我只有这一块表,我老弟有八表。张之万谥文达,张之洞谥文襄。”

张之洞祖籍河北南皮,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出生于贵州兴义府,其父张瑛时任兴义知府。张家仕宦家庭,其父、祖父及曾祖父都是科举入仕,在明清科考中,张氏族人中进士21人,举人50余名,到张之万、张之洞入仕之时,张家声威鼎盛。张之洞天赋异禀,五岁入塾,博闻强识,文采出众,十一岁作《半山亭记》,名噪一时。咸丰三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1884年春,奉命署理旋又补授两广总督。

1889年,张之洞调湖广总督,此后十八年间,除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外,久于此任。他将在广东向外国订购的机器移设湖北,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包括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并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力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1894~1895年署督两江时,仿德国营制,在江宁筹练江南自强军,后又以之为基础在湖北编练新军。为培养洋务人才,尤注重办学,在鄂、苏两地设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普通教育、师范等类新式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他主政湖广多年,口碑甚佳。

张之洞于1909年10月 4日病逝,翌年归葬南皮县双庙村的张氏祖茔,早年亡故的三位夫人与之合葬。张之洞墓位于张氏祖茔墓园东北角,坟墓封土高4.5米,底部直径7米,四通大碑立于墓前。其中两通神道碑,一通纪念碑,一通遗爱碑。遗爱碑系门生故吏捐资所建,碑刻有张之洞兴学育才的事迹及捐资者的姓名。神道两旁布立着石像,有石马、石羊、石猴等。张之洞的墓与父亲张锳墓、四世祖御史张淮墓、堂兄张之万墓以及其他张氏支派的坟场连成一片,坟场里树木森森,刻石林立。“大跃进”时期,南皮县搞大炼钢铁,砍光了墓地周边的树木,偌大的墓园中,只剩下坟冢、墓碑。

“文化大革命”中,张之洞墓横遭挖掘。据《南皮县志》载:1966年秋,南皮中学“造反派总部”组织重新挖掘。原封土4.5米,墓前有碑。墓室砌砖套,木棺、棺木厚0.13米,黑色。张之洞遗体完好。合葬者三女棺,“造反派”开馆倾尸、曝于野外数十日。一代有影响的历史人物,葬于地下50余年,亦未幸免于难。

1966年秋,南皮中学的红卫兵和一家工厂的造反派以“破四旧,立四新”的名义发出通告,宣称农历九月廿六日掘张之洞墓。南皮中学的前身恰是张之洞捐资兴办的慈恩学堂。是日上午,“红卫兵”和“造反派”带着铁镐铁锨等工具到达现场。当天正好南皮大集,墓周围站满了围观者。现场有20来个大个子男生手拉手围成圈,维持秩序。有一位当年南皮农校的学生叶祖玉,就站在圈子的西北角上,离张之洞的棺木只有两三米远。他记得那天的情景:

在造反派动手挖掘张之洞墓时,来了四人的试图阻拦,他们说是县委的,省里指示张之洞为清代重臣,墓地为历史古墓,不在“破四旧”之列,不准动,但没有人听他们的。两个小时后坟被挖开,墓被打破,棺椁被砸开,里面四口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最先被打开的棺内是一位身材高大,面皮干枯的妇女,穿着清代贵妇人服装,“造反派”拽着褥子把尸体拖出,扔在墓坑北边。第二口棺材里就是张之洞。“棺材油漆得很厚,一铁镐下去,镐弹得老高,可棺材只锛出一道白印。”叶祖玉回忆,他看到的是一个身材瘦小、身穿朝服、头戴官帽的干老头,神态如睡,面容安详,长长的白胡子已经有些发灰了。随后,另外两口棺材也相继被打开。三位夫人的尸骨中,只有最后去世的王夫人尚保存较好,另两具尸体已经骨化了,这三位夫人都早于张之洞几十年就相继离世了。张之洞随葬品有一把小梳子,一块怀表,一架眼镜,两个鼻烟壶,砚台、珍珠、金银、字画等四十余件,这些出土的文物当时就被县财政局收去了。张之洞和三位夫人暴尸于坟场。

后来,叶祖玉几次经过墓前,看到张之洞的尸体有时躺着,有时趴着。身上的衣服已经不见了,不知是被人扒了,还是风化了。一次,他见四下没人,就把张的尸体拖进了路边一个沟子里。可当他再次经过时,发现尸体不见了。

万学工昌庆旭在张公祠前捧土留影

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

直到2007年春,南关村支部寻找当年掩埋张之洞尸体的知情人,有一个名叫鲁春生的年轻人透露,当年掩埋张公尸骨的就是他表舅张执信。人们找到在南关村的张执信,终于解开了张之洞尸骨失踪之谜。

1966年,张执信只有20岁。秋末,村里的壮年劳力都去挖河,他和一些老头、妇女们在村南张之洞墓地旁边的地里平地、刨棉花柴。几个妇女说有点害怕,又有味,张执信就和一位王老头一起将张之洞尸体和一具女尸拖到原坟墓,重新掩埋。表面上看墓是毁了,其实尸骨还在墓底下。另外两个夫人的尸体则下落不明。掩埋尸骨后,张执信再三叮嘱知情人,千万不要声张,以免造反派知道。张执信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说,就是不知道说了会怎么样。以前也有人问过我,这回我看是政府诚心要找。”

2007年6月1日,邢家训将《寻找张之洞尸骨的实施方案》报告县政府。方案得到了县长的批准。万事俱备,只待麦收了。7日,邢家训在参加张之洞纪念活动从武汉归来的火车上接到南关村支书张汉旺的电话:“麦子已收割,可以开挖了。”8日下午,一台黄色挖掘机开到了田里。张执信一直在附近的田里干活,对这里的变化比较熟悉,当年又是他亲手埋的尸骨,他指认的位置应该靠谱。在他指认的中心地带,挖掘机由北向南挖了七八条宽一米、深两米、长20米的纵沟,沟之间间隔一米。当天无果。

第二天,四点多,张执信就和挖机司傅来到了地里,他特意带上了抹铲。没有了头一天的大队人马督阵,两个人安静地开始了新的挖掘。刚挖到第四条沟,就看到一个像是头骨的东西。张执信大喊一声“停!”“真悬呀,大'抓挠’就擦着张公头盖骨上掠过,再深一点,尸骨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又可能错过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尸骨是不能见天的,张执信赶快用一张报纸盖住,一看时间,刚刚早上六点。消息很快传开,邢家训、叶书龙、王玉良等人纷纷赶到,副县长来了,民政局长也来了,当场到城里订制了两具棺材。村支书张汉旺租来了大棚,买来鞭炮。张氏族人张厚谦应邀来奉纸敬骨。张执信和挖机司机戴上白手套整理尸骨。两具尸骨头朝北,并列平躺着,东侧一具为男性,西侧为女性,和此前张执信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鲁春生和张厚谦也一起帮忙。他们将挖出的两具尸骨分别摆放在备好的红绸布上。

张之洞的尸骨怎么确认?

邢家训讲了四个理由:第一,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第二,找到尸骨的位置是当年的掩埋者亲自指划的,附近方圆几十米内也没有其他坟墓;第三,这两具尸骨没有衣服,没有棺材,不是正常入葬,却与当年张之洞尸骨的情形非常一致;第四,曾有传言说当年挖出张公尸骨时,他的嘴里含着珠子。为了撬出宝珠,曾撬掉了尸骨上的几颗牙。而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是牙齿不全,少了一块牙床。由此可以基本肯定这是张之洞遗骨。

现在南皮县对张之洞这位历史人物十分重视,县里规划重建张氏陵园,张之洞故里,规模宏大。我们将张之洞墓莹上所取之土带回武汉,安放于石门峰名人园张之洞衣冠冢。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河北南皮张之洞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南皮   南皮县   墓茔   东门   学工   尸骨   馆长   总督   湖北   河北   武汉   尸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