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园公认的男神,更是一个真正的贵族,为了执念终身未娶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一个大雨滂沱的雨天。简陋的教室里,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噼里啪啦直响,教授上课的声音,完全被雨打铁皮声淹没,学生根本无法听课。

这时,只见教授悄然转身,淡定地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静坐听雨

然后正襟危坐在讲台,任凭屋顶漏下的雨水打湿肩头,也不为其所动。学生们在他的带动下,渐渐安静下来,静静地感受那一刻的风声雨声……

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的人,教授从容不迫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静坐听雨”传递的深刻内涵,启迪人思考。

这是章子怡、王力宏主演的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个片段,而电影中的人物原型,便是我们本文的主角——经济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一代宗师的陈岱孙。

01

陈岱孙出生在福建闽侯的名门望族,这是一个书香氛围浓厚的世家,祖上曾出过很多进士,祖父陈宝璐官至翰林院,伯祖父陈宝琛,更是皇帝溥仪的老师。外祖父、舅父也都是清政府驻外的公使。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优秀而严格的家学熏陶,使他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历史,还会一口流利的英语。加之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在学业上,他是一路开挂。

他18岁入清华学校留美预科班,后留学美国,26岁拿到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因成绩杰出,还摘得过全美大学生的最高荣誉——金钥匙奖。

学成回国后,陈岱孙任教于清华,那一年他27岁,第二年升任经济系主任,第三年成为清华园里最年轻的院长。

52年院系调整后,陈岱孙去到北大,仍担任经济系主任,直到1984年。

刚入职清华时,身高一米八几、有着明星般出众的颜值,西服笔挺,衣着考究的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如鹤立鸡群,气度不凡。

他的出现,无疑成了校园里最耀眼的存在。

“这仪表堂堂的人能教好书吗?”有人表示了这样的担忧。

不久,他便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生动有趣的讲授,赢得了学生们的称赞,他不是徒有其貌。

先生讲课风格独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幽默风趣。他把一门看似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概论,讲得妙趣横生,听得人如沐春风。

最令人叫绝的是,他的课节奏张弛有度,没有废话,每次最后一句讲完,下课铃便响了。如果课讲完铃未响,那一定是铃出了问题。

他对时间把控的精确,成为课堂的一大特色,被学生们广为传颂。

他学贯中西,厚积薄发,且精于打磨讲义。他传授的知识,简练精辟,干货满满。只要能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完整记录下来,那就是一篇完美的经济学佳作。

在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他曾任教的西南联大,老师们公认:具备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才能的,教授中只有两位,一位是冯友兰,另一位就是陈岱孙。

因此,无论是在清华、西南联大还是后来的北大,他的课总是座无虚席,堂堂爆满,连外系学生也会跑去抢座位,女生们更是趋之若鹜。

02

在常人眼里,好读书、学问深广的人,一般都性情孤僻,生活能力差,喜静不好动。陈先生却完全颠覆了这一看法。

他不仅学识渊博,颜值和衣品一流,还颇有运动天赋。排球、篮球、高尔夫、游泳、跳舞、桥牌,样样精通。尤其是桥牌,逢打必赢,几乎就没有输的时候。

球场上、舞池里,他健硕的身躯,翩翩的舞姿,常常招来众多女生的注目。当时女学生们都说,以后找对象,就要找一个像陈先生那样的。

他也颇富生活情趣,别看他是单身,却能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妥当。他的家虽简朴,却陈设安静而有序,物件摆放整齐,一尘不染。

床单被枕随时都洁白如新,甚至烧水的茶壶也罩着绣花的针织套子……

透过这些细节,你能感受到主人对生活满满的热爱和情致。

曾经,物理学家周培源结婚时,想给新娘买个结婚礼物,佳期临近,他还不知买啥,情急之时,他想到了审美一流的陈岱孙。

陈先生陪他到北京崇文门的洋行,挑选了一个非常精美又实用的针线盒,不仅解了周培源的燃眉之急,礼物也赢得了新娘的喜爱。

事情虽小,但如果不是平日里的细致,那是不可能把事办得既快又好的。

论及为人处世,先生情商高,善办事会待人,也是有目共睹。

20世纪60年代末,那是一个特殊时期,不少知识分子遭受冲击,被批斗、关“牛棚”。按理,陈岱孙出生显赫的世家,祖上又都是“封建官僚”,自己也留过洋,是最容易被冲击的对象。

但奇怪,关于他的大字报却很少。后来,虽被打成“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竟没被关“牛棚”。据说,工宣队、军宣队还很尊敬他,没有直呼姓名,而是称他“陈先生”。

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时期,没受到太大冲击,还保持了相对的安稳,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这恐怕跟他低调内敛的处事方式有关。

这特质让他保全下来,逃过一劫,免遭了伤害。

对于身边朋友,先生向来也是温暖相待,和睦相处。朋友有难之时,为了帮助对方,甚至不顾自身安危,而竭尽全力。

那个时候,物理大师叶企孙蒙冤,出狱之后,鉴于当时的情况,没有人敢主动接近他,大家都避而远之,生怕惹出麻烦,遭受牵连。

陈先生却没顾及那么多,经常带着营养品上门去看望,直到叶先生去世。

03

出生世家,学识深厚,英俊潇洒,生活情趣浓郁,几乎十全十美的翩翩君子,还不乏倾慕者,怎么就跟孤独终老挂上钩了呢?

关于他的感情生活,坊间传说有多个版本,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19岁那年,陈岱孙与同学同时爱上了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子,二人约定,谁先取得博士,就娶其为妻。

本科毕业之后,他毫不犹豫地申请了哈佛大学,为了早日达到目标,他每天泡在哈佛的图书馆里,勤奋苦读,仅用四年时间就获得了哈佛博士。

此时,他非常欣慰,他终于可以坦然地走到心仪的女子面前,告诉她:我要娶你为妻。他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迫不及待地想早日到女子的身边。

但只可惜,等他归来时,那女子已经嫁作他人妇。

原来,就在他哈佛苦读时,他的情敌早已先下手为强,对那个女子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追求,全然背弃了二人当初的承诺。

得知此事之后,陈岱孙转身黯然离开,未做任何解释和辩白。在未来的岁月中,他也从未再提及此事。

从此,他不曾再爱过谁,也不曾娶过妻,而是为了心中那不可渎职的爱选择了独善其身。

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戏剧性的传说。在这里,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明白了陈岱孙为什么终身不娶?

但是非常遗憾,先生的外甥女曾亲自问过他,这个故事是否属实?当事人断然地否定了。或许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爱护对方。所谓真正爱一个人,就是让她幸福。

但是,传说到底与真实有几分吻合呢?为什么他宁愿独自一人安枕,也没有找一个伴共同迎风?

晚年时,陈岱孙曾接受过央视《东方之子》的采访,当谈及感情问题时,他对为什么终身未娶给出了两个原因:第一是没时间,第二是感情需要两厢情愿。

回答看似很简单,也很有道理,但却耐人寻味。

是将太多心思放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实在无暇顾及个人感情问题?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答案。

他没有得到两厢情愿的感情?

关于最真实的情感,他的心包裹得很严密,就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不曾知晓。如今,先生已经仙逝,那原因就永远是个谜了。

但从先生的为人、行事中的细致,特立独行以及追求极致的状态来看,其实我们不难推测: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肯定喜欢过一位美丽的女子,只是阴差阳错,命运没有成全他们。

作为失败者的陈岱孙是个真君子,既然无法与佳人携手一生,那就退到合适的位置上,把那份感情深埋在心底。

他甚至不愿意透露任何信息,以防扰乱别人的生活。佳人幸福圆满,生活安好,自己便别无他求。

在先生心里,婚姻应该是两情相悦,爱的结合。没有爱情,那就宁缺毋滥,绝不愿委屈自己。

04

情场不如意的陈岱孙,为了减轻亲人们对他婚姻问题的焦虑,他也曾试着去努力过,直到50多岁时,都有去相亲。

但丘比特的箭却始终没再射中他,后来随着年岁增大,慢慢地他对婚姻也就淡然了。

于是,他把所有的热情,化为一股动力,在三尺讲台上去释放。工作就是他的情人,学生便是他的子女。

对他而言,教学不仅是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他全部生命的诠解方式。

陈岱孙教书整整70年,在他90岁生日的时候,还在给学生上课,95岁高龄还亲自主持博士毕业答辩。

1995年,先生95岁寿辰,北大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生日典礼。

那天,大礼堂里坐满了人。他们大多是先生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世界各地,有的正值盛年,有的白发如雪,其中不乏中国经济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可谓是春风化雨,桃李满园。

前总理朱镕基也发来贺信,他说:“先生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

陈先生一生专于讲义,惜墨如金,所以著作不多。直到他81岁才出版第一本专著《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

96岁高龄时,陈岱孙又主编了经济学巨著《市场经济百科全书》,给世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回顾自己的一生,他竟谦虚地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直在学校里教书。”

一辈子甘于只做一件事,竭尽一生做好了一件事。试问,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像陈先生这样,拼尽全力,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情呢?

1997年7月27日,陈岱孙走完了他97年漫长而又传奇的人生旅程。

弥留之际,先生从昏迷中醒来,第一件事,便是要看时间,当得知是早晨6:30时,他欣慰地点了点头,因为这是他每天起床的时间,他没有错过。

然后,他挣扎着起身,慢慢地走进卫生间,打理了一下个人卫生,再把衣扣扣整齐,回到病床。哪怕离开这个世界,也要整整洁洁,干干净净。

“这里,是清华大学”, 最后时刻,他恋恋不忘的,是那个曾经熟悉,留下过许多回忆的校园。

05

这个世界帅哥不少,但像陈岱孙这样,既有颜值,又有才华,还有操守的大帅哥,却凤毛麟角。

他是一代宗师,更是一个真正的贵族。

贵族不是金钱万贯,也不是地位显赫,它是一种修养。

是下雨的时候,像他一样,能在漏雨的校舍里端坐讲台,露出儒雅温文的笑容;也是命运不成全的时候,能坚守初心,能不惧孤独寂寞,坦然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正所谓: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作者:木 梅

编辑:丽人行

参考资料:

1.《忆我的大舅陈岱孙》,档案春秋,2016年02期

2.《陈岱孙:一生清高,三立不朽》,金融博览,2018年01期

3.《陈岱孙:出世与入世》,《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05月3日总第994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哈佛大学   两厢情愿   哈佛   牛棚   联大   清华   宗师   讲台   世家   经济学   贵族   教授   感情   女子   时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