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的大清帝国是如何把家底败光的?

#历史回眸#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威压和南方革命军的武力相逼下,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就此灭亡。随即,袁世凯执掌的北洋军阀开始清点末代王朝的国库,可当他们打开国库大门之后,却被惊呆了,国库里仅有10个银元。真如《红楼梦》所言:“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紫禁城的黄昏

想当初,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时,李自成攻破北京直奔大明国库还搜刮到10万两白银,李自成当时嘲笑这区区银两还不够将士们塞牙缝,而这大清王朝更破落至此,让人唏嘘不已。

封建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往往被认为是天底下最有钱的人,而国库都被认为是最有钱的地方。清朝的国库主要由内府库和户部库两大部分组成,内府库是属于皇帝私人财产,也就是归皇帝个人所有,属皇帝的私人小金库,皇帝有自由支配权,户部库又叫国库,是属于国家朝廷所有,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和财政部,由户部专人专管,主要负责国家的各项财政事务,总管国家的财税,还有各种开支。

康熙画像

康熙为雍正留下大概800万两白银。到嘉庆上位,清王朝尚有7000万两家底,但他为剿灭各地的农民起义就花了一亿多两白银,国库很快透支。好在乾隆给嘉庆还留了个和珅,嘉庆从和珅家里抄出八亿两白银,抄出的白银就相当于乾隆时期十年的税收。到了道光时期,清朝的财政每况日下,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总量是英国的6倍、日本的9倍。在英国苏富比拍卖会上,一组圆明园旧照被拍出175万的高价,可见圆明园被毁前是何等瑰丽!难怪大文豪雨果称赞它“恍若月宫”,是“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

如此富庶的清王朝最后怎么会变成个穷光蛋呢?

首先,当然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清朝的统治者都过着奢侈尊贵的生活,即便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亦是如此。比如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都曾经巡游江南,说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其实更多的就是为了个人游山玩水,而每次出游都会从国库调取巨额的银两用于路上的开支,地方官府也要拿出真金白银讨好皇上,这让皇帝的出游花费甚巨。皇帝日常的吃穿住行也是一笔惊人开支。个人饮食方面,清朝的皇帝一顿饭必须要有120道菜,虽然到后来删减到64道或者48道,但同样糜费惊人。慈禧太后为给自己举办六十大寿,直接调用当时李鸿章组建海军的军费,花费1000多万两白银,这样的挥霍无度和极度奢侈的生活,为王朝的覆灭埋下了因子。

慈禧太后

其次,自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巨额赔款压得这个帝国不堪重负。比如《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而《辛丑条约》比这还恐怖,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当时的清朝国库早就已经入不敷出,而且欠下了大量的外债,丢脸丢到了家,不得不将关税和盐税交由这些侵略获胜的国家掌控。

李鸿章与外国使节的艰难谈判

第三,各级官员无视国难,不仅不与国家共克时艰,还要想尽办法大捞特捞。即使国家已经千疮百孔,满清贵胄们每个月照样要从国库里领取大量赡养费用。社会上大多数财富,全都集中在贪官污吏的手里。#清朝那些事#清王朝覆灭后,有个庆亲王奕劻,他把自己的钱全部存到了英国银行,根据《泰晤士报》报道,存款高达712.5万英镑,要知道当时最发达的英国,每个教师一年也才能拿到30英镑。还有颇具争议的李鸿章,清点他遗产的时候,现金和房产折合有300多万两白银,而当时清朝一年财政收入才9000万左右,所以当时曾有人写了副对子,讥讽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因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人们以家乡称之“李合肥”。意思是,李鸿章家里肥了,可是天下人却都瘦了。

清朝的没落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朝灭亡之后,国库里仅有区区几枚银元和一堆耻辱的条约。这样的王朝,不垮才怪!#历史真相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嘉庆   圆明园   乾隆   王朝   户部   家底   帝国   国库   英国   清朝   皇帝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