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风月:澳门福隆艳史

俗话常说“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澳门,正是一个通过“街巷”可窥其妙的地方。一条昔日闻名远东的“花街”,亦是一条如今隐于高楼的旧巷,澳门福隆新街就这样在百多年间静止着,旁观风月的消逝、时代的更替。


从最早的风花雪月之地,到“花事”萧条,再到如今转型为当地特色的美食街,福隆新街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香艳”的历史背景,成为澳门各处历史文化场景中与众不同的一处。


2004年,王家卫的电影《2046》上映,也让坐落于福隆新街的新华大旅店名声大噪。狭长的走廊、嘎吱作响的木梯、绿色的房门和传统的装修风格,都仿佛让时间尘封于此,诉说那些早已走远的昔日记忆。


一窥清末民初岭南风格的青楼,朦胧黄灯,昏醉倦眼。这是一个性情中人聚集的地方,艳红的唇,白玉身姿的女子,就在这个地方与寻欢客展开一场又一场的较量。忆濠江当年,也曾(有)过艳帜高张的地方。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澳门的“红灯区”可谓十分有名,即使是香港昔日著名的石塘嘴,妓院数量也未能跟福隆新街相提并论。内港区聚集百多家,而妓女人数达到千人,“濠江风月”的名声也随之享誉远东。

图1 忆濠江当年,福隆新街曾经是澳门最著名的“红灯区”,“濠江风月”的名声也随之享誉远东。

嫖赌饮吹集一街

要问今天澳门的夜生活娱乐地,很多人会推荐到皇朝区的酒吧和路凼城的娱乐场消遣,但旧时若欲问蒲点何处寻,人们都会遥指福隆新街。除了远道而来的游客,富商权贵每天晚上都会前来福隆新街消遣一番。

在福隆新街开辟前,这里原来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海边。直到1862年,澳门富商父子王禄和王棣收购该区土地,开辟街道和建立铺位来吸引人们租用,但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重本投资的生意竟然是惨淡经营。在绝望之际,奇迹却出现了。当时,澳门总督苏沙(António Sérgio de Sousa)上门向王氏父子提出建议,要求他们为澳门建造第一座中式戏院,若王氏父子接受建议,便会向他们加拨土地。

面对总督一番好意,他们决定遵照建议。经历数年时间,戏院终于竣工。开幕当天,王棣为它举行场面盛大的仪式和宴席,并命名它为“清平戏院”,成功打响福隆新街。在戏院的带动下,福隆新街区成为富商和官员消遣的地方,而妓院、赌馆、酒家和烟馆随之进驻街区,街区开始步向风花雪月之地。

图2 1920年的福隆新街

图3 1930年代褔隆新街的一座建筑,嵌金木雕刻制品,门旁“井”,是屋内有水井的标志。

青楼下的神秘面纱

既然以前人们夜蒲是到妓院消遣,哪岂不是嫖妓?嫖妓早期的并没有卖淫的意味,而娼妓的意思只是陪伴和娱乐顾客。妓女是“卖艺不卖身”的艺妓,她们会以熟练的手艺弹奏洋琴和琵琶,也会自弹自唱来娱寻芳客。随着时代的演变,娼妓才被人视为卑劣的行业,并与性工作扯上关系。

由于家人无法养活她们,只好把女儿卖给妓院,也有一些女孩是拐骗得来的。当女孩被送到妓院时,妓院负责人(即“龟婆”和“老鸨”)会安排她们接受过严格的训练。这些训练不仅要学会吟诗奏乐,也要学会美容和打扮的秘诀,更要学好优雅的言行举止,使她们面对客人是能尽展魅力。未成年的艺妓被称为“琵琶仔”,她们是不能接客,只能乖乖地学习待客之道。

琵琶仔成年后才被升格为“歌姬”,由于她们水平相当高,所以人们都不会称她们为妓女。顾客来到妓院后,歌姬们被召来陪酒和奏曲,她们也会跟客人谈谈心,这就是电视剧中常见的“饮花酒”。除了“饮花酒”,这些达商权贵也会赌钱和吸食鸦片。难怪只有富人才会晚上出来夜蒲,穷人却只能在家中大睡。

图4 年轻美貌的歌姬以熟练的手艺弹奏洋琴

濠江风月

昔日福隆新街区内,以福隆新街、福荣里和宜安街最为有名,聚集当时最高级的妓院,所以有“花国三街”的称呼。福荣里是福隆新街区内的小巷,曾被人称为“呼火街”,有“惹火”之意思。大街小巷中金屋藏娇,福荣里内多为妓院,歌姬们站在红窗处,向前来的顾客挥手,以清脆的银环声吸引他们的目光,招来他们的光顾。

宜安街则位于清平戏院附近,不少达官贵人会在看完大戏后,来到宜安街消遣,街道两旁都建有秦楼楚馆。每天晚上,歌姬和拿着洋琴的女仆会坐着黄包车来到清平戏院外,为征歌之士献上一曲。

除了“花国三街”之外,福宁里和蓬莱新巷也有一些妓院,但质量较为逊色。在街区外的福隆围和白眼塘的妓院,质素为三者中最为差劣的,但依然是“有客有市”,特别是葡藉士兵。有一次,一名顾客在妓院房内寻芳取乐之际,一位士兵突然闯入房间拔刀赶客。这位士兵因为妓院客满,于是硬闯抢位,吓了白眼塘的妓女们一跳!

图5 福隆新街的歌姬自弹自唱以娱寻芳客

图6 除了洋琴,歌姬还懂得弹奏其他乐器来取悦客人。

商女也知亡国恨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澳门的“红灯区”可谓十分有名,特别是在香港禁娼之后。由于从事娼妓的收入不少,使愈来愈多的人选择投身妓院。全盛时期的妓院可用“成行成市”来形容,内港区聚集百多家,而妓女人数达到千人,“濠江风月”的名声也随之响誉远东。

中日战争爆发后,澳葡政府与日本人签下约定,使小城成为战火下的孤岛。大量富人和商贵四方八面地逃往澳门避难,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国难当前,福隆新街的青楼仍然夜夜莺歌、纸醉金迷,但妓院内的歌姬自发组织“花界救灾会”,为在内地同袍出一份力。除此之外,歌姬们也以“歌界”的身份参与“四界救灾会”的筹款活动。当时,筹款主要是在舞厅和妓院内进行,初期举行百多次活动,不论是本地或外地的富贵都愿意捐款,每天所筹得的款额也是相当可观。

可惜,战争结束后,葡萄牙政府决定结束一切娼妓活动,昔日福隆新街的兴旺也随之而消失。今天福隆新街的红楼青砖还在,但已经是一条冷清的街道。近代政府有意活化旧区街道,祈望日后能回复昔日的面貌,穿着旗袍的曼妙女子已从窗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波一波川流不息的游人,来到这条曾见证濠江艳史的老街。

图7 1903年的福隆新街

原文来源:澳门记忆文史网

《福隆艳史》 劳加裕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澳门   风月   洋琴   远东   娼妓   戏院   妓院   街区   昔日   歌姬   隆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