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何总是惦记西藏?搞清楚了西藏为什么属于我们就明白了



文|雪糕

编辑|劳


身为数一数二的亚洲大国,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总是备受瞩目。

自1950年建交后,中印关系几经起落,既有老死不相往来的冲突时刻,又有着互惠共赢的崭新合作。而中印关系的核心,便是西藏问题。

无论是边界冲突,亦或是“西藏独立”,印度似乎时刻惦记着我们的西藏,总想趁人不备搞出些“小动作”。

印度为何对西藏如此执着?中印围绕西藏有着哪些矛盾?在西藏问题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大国战略?

让我们先走进中印边界,一探究竟。

(中国西藏)



针锋相对:中印在西藏的边界冲突

2020年12月,寒冬腊月,北风阵阵。

西藏南部东章地处中印边界,两国军队常年驻扎于此,守备森严。中国边防战士们像往常一样在边境巡逻,然而,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一支印度边防部队公然越线,直接进入了中国的领土!

不仅如此,印度军队还倒打一耙,硬说是中国人进入了他们的地界巡逻。

实际上,西藏东章向来都是中国的领土,但长期受到印度骚扰,当地民众苦不堪言。印度军队嚣张至极,不仅修建哨卡,更驻军数人,摆明了要与中国边防军隔河对峙。

12月9日,两军矛盾升级,大规模肢体冲突爆发,这是继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的又一次中印东段对峙。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中印在西藏的边界冲突再度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东章瀑布)


在边界问题上,印度的图谋十分清晰:印度不愿意承认中国在西藏划定的边界线,希望按照本国的标准重新界定。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历史遗留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1914年,与一条著名的“麦克马洪线”息息相关。

而当我们回溯中印在西藏边界冲突的过往时,也将再次明确一个事实:西藏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不容辩驳。

彼时,中国正被笼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阴霾中。1912年,中华民国诞生,作为新生政权,北京政府迫切需要得到国际社会承认。

认准这一情况的英国趁火打劫,提出“八一七备忘录”,要求中央给予西藏独立权,否则便不承认中华民国。

几经交涉后,中、英、藏三方决定在1913年10月召开西拉姆会议。有意思的是,西拉姆位于印度,当时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这场会议看似与印度无关,实际上牵涉了印度尤为重要的边界利益。

因此,在西藏问题上,印度从最开始便是主角之一。

在会议开始前,英国人麦克马洪以“调停人”的身份出面,划定了一条新的边界线,史称“麦克马洪线”。

过去,中印在西藏东南部有一条习惯线,而麦克马洪线将习惯线向北推进了60公里,把将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印度。

(麦克马洪线)


随后,麦克马洪线被正式写入西拉姆条约,面对如此强盗的行为,民国政府震怒,发表严正声明,否认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并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光是在1914年7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政府便对此进行了三次抗议。无论中国内部政局如何动荡,历任政府在西藏的归属问题上均态度强硬,即便是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的蒋介石也从未承认过这条莫须有的麦克马洪线。

然而,印度却仗着有英国撑腰,把一份中国自始至终都没有签署的条约当成凭据,光明正大的占领了中国西藏地区的诸多领土。

甚至当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印度取得了民族独立后,尼赫鲁政府也选择“继承”了这条麦克马洪线。

1947年,在印度刚刚独立后不久,西藏地方政府便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尼赫鲁政府,要求归还领土。

可这时候尼赫鲁却玩起了“双标”,一边说印度根本不想要这些治外法权,一边又不断维持巩固着印度在西藏的势力。

(尼赫鲁)


尼赫鲁嘴上说着麦克马洪线是“英国帝国主义留下的臭名昭著的产物”,但行动上却默默向英国靠拢,堪称可笑。

尽管新中国与印度在1950年建交,但有关麦克马洪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也没闲着,经常暗戳戳给印度“助威”。

比如,1959年英国出版权威泰晤士世界地图集中,仍然明确标注了麦克马洪线,并将涉及的西藏领土标注为“争议地区”。

中国政府始终没有停止抗议,从中央到地方,都将其斥为一场荒诞的闹剧。

西藏本就是中国的领土,印度单单凭借一份未生效的条约,就妄图虚构出一条不存在的新边界线,将中国领土模糊化为“争议地区”,其心可诛。

围绕着在西藏的边界纠纷,中国与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与80年达爆发过两次大冲突,中印两国的外交关系也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

(中印边界冲突)


时至今日,中印两国有关西藏地区边界的争论也仍在继续。很多时候,中国选择以克制的态度平息纷争,并非是惧怕印度的势力,只是为了避免扩大与升级冲突,导致影响国家的发展。

可若是有朝一日,印度进一步踏入西藏,中国也必将寸土不让。

除了边界冲突外,印度在西藏问题上还有着更大的图谋,一直以来,印度政府都在给予“藏独”势力暗中支持。

而这一切,也要追溯到西拉姆会议。


图穷匕见:印度与“西藏独立”

原来,在西拉姆会议上,重新划定中印边界不过是英国的表面目的。实际上,英国是想借划定麦克马洪线的由头,最终促成西藏的独立。

尽管这一阴谋在当时宣告破产,但却在西藏埋下了危险的种子,培植出了一批藏独势力。

民国时期,神州大地战火蔓延,内忧外患不断,中央政府自顾不暇,自然容易忽略与西藏地方政府的联系。

于是,这种疏漏便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藏独势力长期把持西藏内务,一方面,他们故意让西藏长期与中央“失联”,另一方面,他们更是积极接触印度,希望得到印度的帮助。

面对这种情况,印度免不了要横插一杠,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尼赫鲁政府便资助了著名的1949年“驱汉事件”。

当时,解放战争将近尾声,国民党败局已定,以尼赫鲁敏锐的政治嗅觉,他完全可以预测到未来相处多年的邻居必然是中共。相比中国,印度也不过刚刚独立两年,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树敌,尤其不能得罪中国。

而尼赫鲁也知道,中国政府一定不会做出有损领土主权的事,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上,西藏的独立计划恐怕要往后拖一拖。

于是,尼赫鲁故作友好的笼络中国,强调一定不要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发生武力冲突。在做出任何有可能侵害中国主权的举动时,都要谨慎再谨慎。

(尼赫鲁)


然而,事实证明,这都是印度政府的表面说辞。

1949年7月,西藏地区民族矛盾锐化,一场驱逐汉人的行动轰轰烈烈展开。这次建国前的驱汉运动得到了尼赫鲁政府的鼎力支撑。

印度一共为藏独分子提供了168把冲锋枪、1260把来福枪、144把轻机枪与将近10万发子弹!

毫不夸张的说,印度就是希望西藏能够乱起来,西藏局势越乱,越有利于印度的插手。中国方面当然也敏锐发现了印度的意图,新华社更是在第一时间发表社论,表达了对印度的强烈谴责。

正如新华社所说的那样,中国不会允许任何一个外国侵略者并吞中国的领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西藏都属于中国。

中国的强烈表态震慑了印度,尼赫鲁只能暂时收敛野心,借着建交的机会缓和中印两国的关系。

但即便中印两国建交后,尼赫鲁政府也是小动作不断,其中最明显的便是想方设法阻拦西藏解放,暗中帮助其争取所谓的“独立”。

(中国与印度)


为此,印度不惜发动外交攻势,逼迫中国承诺不在西藏动武,从而确保解放军不会进入西藏。1950年10月至11月期间,印度驻华大使馆三次照会中国外交部,希望中国能够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决在西藏的问题。

甚至,印度政府还不忘翻旧账,细数起自己曾在中国进入联合国等问题上做出的贡献。正是因为深知解放军的实力,印度才如此紧张。可实际上,中国政府早就制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印度自诩为西藏的“救世主”,这一行为在该方针的衬托下,显得尤为可笑。

与此同时,印度还打起了联合国的歪脑筋。

印度向联合国偷偷“告状”,摆出受害者的姿态,要联合国主持公道。尼赫鲁亲自下场,义正言辞的表示,中国政府的种种行为威胁到了印度在西藏的利益,因此联合国应当给中国施加压力,不能允许中国军队进入西藏。

(联合国)


面对藏独势力在联合国的请求,印度外交部也公开表态,宣布印度将支持西藏“申诉”。直到尼赫鲁确认中国根本暂时无意打击在西藏的印度机构后,他才打消了这一念头。

不过,尼赫鲁只是暂时的“屈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印度政府从未放弃过鼓动西藏独立。

1959年,西藏发生动乱,藏独势力猖獗,中央及时出手,阻止了事态恶化。

眼见阴谋破裂,藏独势力只能仓皇出逃,流亡海外,印度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而这也是印度政府所默认纵容的结果。

直到今天,在藏独势力眼中,印度与美国依然是他们强有力的“后台”。

到达印度后,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流亡政府”,还集结了一大批叛军在边界活动。倘若没有印度的支持,事态绝对无法发展至此,印度高层的政治意图,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反对藏独势力)


在印度,甚至有着专门的“全印西藏事务委员会”,这是印度政府用来帮助藏独势力的铁证。尼赫鲁不惜耗费人力物力,替藏独分子组建了一支“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但他表面上看着好心,背地里却早就打好了算盘。

这支部队名义上归达赖所有,但实际上军队里的士兵都是印度人,最终仍归印度控制。尼赫鲁就是为印度以后介入中国内政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其心可诛。

印度对西藏的关注毋庸置疑,印度为何会对西藏如此执着?这一切,还得从尼赫鲁的大国梦说起。


深层剖析:尼赫鲁的大国梦

纵观历史,印度与中国其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两国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同为人口大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

更重要的是,印度与中国均有着被帝国主义入侵的惨痛过往,最终也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

然而,这两个同样有着“大国梦”的国度,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极。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但始终反对霸权主义,尊重善待别国,坚定的走在和平发展道路上,可印度却对西藏贼心不死,踏上了地区霸权主义的不归路。

在尼赫鲁的设想中,南亚大陆必须出现一个“大印度”,而这个“大印度”,恰恰是对大英帝国的一种延续。

因此,在西藏问题上,印度政府也决定继承这笔“遗产”。

(大印度战略)


无论是自说自话的西拉姆会议,抑或是荒谬至极的麦克马洪线,都证明所谓的西藏问题,是在帝国主义的要挟下而产生的。当年,英国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对藏政策,是因为英国想要将西藏作为“缓冲区”。

之所以要有一个“缓冲区”,实际上是因为惧怕中国的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未来必将成为超级大国,西方的中国威胁论思想深入人心,他们都坚信,只要中国强大了,就一定会向外扩张。到时候,印度北部边界便会腹背受敌,国家安全体系摇摇欲坠。

但是,如果有一个与中央政府分离,实行了高度自治的西藏,那么印度便无需直面庞大的中国,压力自然小上许多。

出于这种考量,印度始终在推进西藏成为“第三国”,倘若中国的领土被分割,那么也免不了元气大伤。如此一来,堪称一举两得。

(西藏)


在印度构想的南亚版图中,西藏不光要摆脱中国,更要与中国平起平坐,成为他们称霸道路上最忠实的盟友。

除此之外,印度更是无法舍弃自己在西藏的利益。

只要西藏陷入混乱,那么印度从英国手中接过来的“特权”便可再度萌芽。

更要命的是,这不仅是尼赫鲁一个人的想法,也是印度历届政府的追求。在印度政府内部,大国崛起意味着邦联的诞生。

而这张宏伟的印度蓝图上,赫然有着中国西藏的身影。除了西藏之外,巴基斯坦与孟加拉也是印度需要“征服”的对象。

印度政客们不遗余力的向民众灌输这种思想,让他们天然认可了干涉别国的错误行为。在印度称霸亚洲的过程中,中国是阻挡其实行霸权主义的头号敌人。

只要解决了西藏问题,拿下该地区,令印度的边界隐患得以消除,印度便可以进一步采取行动。

讽刺的是,制定这一方针的尼赫鲁内心也明白,不管从长远角度还是短期利益来看,印度都应该和中国搞好关系,只有成为中国的朋友,才能为印度争取更多利益。

(印度)


可纵然如此,印度也无法放弃对西藏的渴望,企图默默蚕食中国的领土。印度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在西藏造成实质性的控制,那么中国政府便也不得不承认。

但无数次事实都告诉了印度政府,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但凡涉及国家主权,中国寸土不让,必会抗争到底。

另外,印度对西藏的觊觎,很大程度上也是与西方的一次“配合战”。

西方纵容印度,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印度牵制中国发展。西藏问题不解决,中印两国间就无法完全的心无芥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未来,西藏仍然将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印度唯有放弃霸权主义的构想,不再干涉中国内政,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强大。

参考文献:

1、宋亚光.中印边界、西藏问题与印度对中国外交[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第2期).

2、沈已尧.“西藏问题”的由来[J].黄埔,2008,(第6期).

3、张文木.印度的地缘战略与中国西藏问题[J].战略与管理,1998,(第5期).

4、卫绒娥.“西藏问题”与中印关系[J].西藏大学学报,2008,(第4期).

5、李晔,王仲春.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J].美国研究,1999,(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印度   西藏   麦克   尼赫鲁   联合国   英国   领土   边界   中国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