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缩来了,中产都在抛售资产-不过都是在放屁

半个月的时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

比如,

小阳春退潮,各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创2年新高,库存爆棚了!

比如,

通缩开始了,经济已经落入衰退象限!

两件事摆一起,在各路自媒体的眼中——

历经连续15个月的高强度货币投放,老百姓依旧不买单,消费低迷,二手房抛盘……

天都快塌了。

然而,

世界就是被这样给解读垮的!


二手房挂牌量创2年新高,形势真的如此严峻?

今年的小阳春,有个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是重点城市的成交量纷纷破新高。

刚刚过去的3月份——

成都二手房成交量达28188套,不仅连续3个月上涨,且创下成都最高历史记录;

南京二手房成交量达13007套,创下近两年最高历史记录;

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达23991套,创下近20个月以来新高;

北京二手房成交量达22192套,创下近六年的同期新高。

与成交量新高所对应的是:

另一方面,重点城市的二手挂牌量也纷纷创新高。

刚刚过去的3月份——

成都二手房内网挂牌量突破20万套,创历史新高;

南京二手房外网挂牌量突破16万套,创历史新高;

北京二手房内网挂牌量达到12万套,创历史新高;

上海二手房外网挂牌量突破10万套,也是刷新记录。

按正常的逻辑来说,

以上城市的成交量这么高,大家都应该捂盘惜售,挂牌量应该下降才对。

为何——

成交量都涨到天上去了,眼看房价就要涨了,二手房挂牌却不降反增,二手依旧难卖?

怎么市场好了,卖房的人偏偏还多了?

于是……

无数的楼市专家,就开始了意淫式解读:

今年的小阳春,成色不足!

——大家都在抛盘解套,二手堆积成山,房价还会下跌,楼市早晚暴雷!

以上解读,皆是憨批!

请牢牢记住下面这句话:

历轮市场回暖初期,二手房挂牌量短期暴增,都是市场的常态。

来,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2020-2022广州二手房挂牌量走势图。

上图中的红框位置,是2020年末至2021年初的广州楼市“触底反弹转折点”。

当时的广州楼市——

一边是房价连续性温和上升;另一边是挂牌量连续猛增。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

行情触底反弹的初期,为何会出现“一边成交猛涨、房价温和上升,另一边仍在抛盘,二手房挂牌猛增”?

原因其实很简单——

置换客户,在集中性的先卖后买。

成交量上来了、市场回暖了,置换客户就蠢蠢欲动了——

他们开始先卖出手里的现有住房,然后计划置换买入到更好、更大的住房。

置换客户集中性的“先卖”,导致了市场回暖出期集中出现所谓的“短期抛盘”

最终,造成了挂牌量猛增。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重点来了!

经过集中性的“先卖”,完成变现的置换客户开始进入集中性的“后买”。

伴随置换客户的“集中性后买”,市场中的改善版块和改善盘开始进入上涨周期。

伴随改善版块和改善盘进入上涨周期,刚需版块和刚需盘也被推动着逐步进入跟涨周期。

以上,才是正常的一轮市场周期波动。

但凡经历过两轮以上的楼市行情——

看到当下的“成交猛涨,挂牌猛增”,都不会有任何的意外,这本就是市场的常态。

相反,

针对“成交猛涨、挂牌猛增”的城市,我们更应该感到兴奋。

属于他们的行情,可能就要来了。

因为,

置换链条打开了,市场流动性在快速恢复,楼市正在走出低谷。

——先知先觉的置换客在集中先挂牌卖房,而且也能卖得出去,因为成交量在涨嘛;

——伴随他们卖完房、变了先,就该集中买入了,就该轮到改善版块上涨了;

——改善板块涨了,就该推着刚需走了……

遗憾的是,

搞楼市的这帮专家,大都没买过两套房,也没经历过几轮真正的周期。

其洋洋洒洒的分析,大都是夸夸其谈的垃圾。

大家都一样,不过是揾食罢了。


通缩真的来了?形式真的如此不容乐观?

3月份的金融数据公布了,一篇篇的爆款文章出现了:

通缩已经到来,我们已经进入衰退周期。

近两天但凡提到通缩的文章,无论讲的多么专业,底层用的全是如下这条逻辑线。

今天我不跟你上专业术语,就用“虽不精准但最接地气”的方式,来给你讲清楚这条扯淡的逻辑线。

1、M2与CPI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M2是啥?货币总量。

CPI是啥?消费者物价指数。

3月份的M2是12.7%,CPI是0.7%。

M2-CPI的剪刀差为:12.7%-0.7%=12%。

相比前半年,3月份M2与CPI的剪刀差扩大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钱越发越多,但物价指数分毛不动。

连续的高强度货币投放,没有流到社会上转化为有效需求。

钱都淤塞在银行系统里。

2、M2与M1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M2是啥?货币总量。

M1是啥?流通中的现金。

3月份的M2是12.7%,M1是5.1%。

M2-M1的剪刀差为:12.7%-5.1%=7.6%。

相比前半年,3月份M2与M1的剪刀差扩大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钱越发越多,但流通中的现金却并未明显增加。

连续的高强度货币投放,没有带来社会上流动性增加。

信心低迷,投资不足,有点钱全存进银行里。

3、M2与社融的剪刀差,不断扩大。

M2是啥?货币总量。

社融是啥?实体经济从金融系统里获得的资金额。

3月份的M2是12.7%,社融是10%。

M2-M1的剪刀差为:12.7%-10%=2.7%。

相比前三个月相比,3月份M2与社融的剪刀差扩大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钱越发越多,但贷款和融资规模并未明显增加。

连续的高强度货币投放,并不能转化成有效贷款和有效投资。

通过以上三个剪刀差,几乎所有人都得出一个结论:

当下信心不足、预期低迷、需求萎缩、投资下行,哪怕货币已经足够发力,但钱就是在金融系统里空转,故这就是通缩、衰退。

表面上看,似乎该结论没问题。

仔细一想,也是扯淡。

以上这套“三个剪刀差”的分析逻辑——

用在鹰酱身上,没问题。

但用在中国身上,大有问题。

中美两国的货币扩张和救市方式,有根本性的差别。

1、鹰酱的货币扩张-货币传导-经济通胀/通缩变化。

鹰酱的救市扩张是——

先由美联储扩张资产负债表,采购美国国债;

然后美国财政部通过扩张国债,来获得融资;

拿到融资的财政部,以开直升机撒钱的方式,把超2万亿美元直接注入普通家庭。

鹰酱的救市扩张方式,特征是什么?

快!

快速修复普通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充普通家庭的购买力和消费力,快速提振消费。

消费快速提振,投资快速提振,工资亦快速提振。

鹰酱的操作,钱发的更多更快,消费提振的也更多更快,

通胀,自然也以更快更凶的方式到来。

2、中国的货币扩张-货币传导-经济通胀/通缩变化。

中国的救市扩张,与鹰酱完全不同,中国采用的是“凯恩斯式的逆周期宏观政策”

简单说,也就是“以工代赈”

先通过大规模扩张财政和货币,提高地方和国企的负债;

然后通过地方和国企负债投资,增加基建和制造业投资;

以政府基建投资,创造更多订单,再把订单投放给下游的民企和私人投资;

拿到订单的民企和私人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扩大投资。

中国的救市扩张方式,最典型特征是什么?

第一,通胀和扩张并不是没有,而是全藏在债务里。

因为要拉基建——

大量的货币,并没有直接流入居民部门,而是以信贷和债券的方式流入到了政府公共部门和国企部门。

最终表现为,地方债券债高增长、国企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

截止今年3月份,

政府债券同比增长13.5%,超过M2增速。

截止今年2月份,

电网累计负债3万亿以上,高铁累计负债近6万亿。

也就是说,

中国的救市,并不是没有,而是先扩张了政府基建和国企部门。

中国的通胀压力,并不是没有,而是钱先流入了政府和国企,藏了在债务里。

别慌!

藏在债务里的水和通胀,早晚会下沉到居民和私人。

第二,中国式扩张和通胀,需要更长的反馈周期。

此前有人说,

M2增速这么高,都印了这么多钱,怎么我还是感受不到通胀?

需求和消费怎么还没回复,物价怎么还没起来?

别慌,早晚会感受到。

凯恩斯式的以工代赈救市,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有相对更长的反馈周期”

一般情况下——

从国企和地方大规模负债拉基建,到基建订单反馈到民企和私人部门,再真正转化为新增需求……需要至少半年的反馈周期。

我们现在感受不到需求增加、消费复苏、通胀上行,是因为我们还处于刺激的初期。

基建扩张,只是刚开始。

最多到今年年底——

大量的财政负债,就会转化成大量的基建投资;

大量的基建投资,就会转化成大量的订单需求;

大量的订单需求,就会转化成实际的消费投资;

大量的消费投资,就会转化成飞涨的物价水平。

最终,

藏在债务里的通胀,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巨浪滔天”。

——那么高的地方债,还能轮不到你来背?

讲到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当下我们既不能称之为通胀,更不能称之为通缩,只能叫“蕴藏巨大的通胀潜能”。

一切且看今年年底!

年底伴随藏在债务里的通胀显性化,你焦虑的一定不是通缩和衰退的问题。

而是——

我现有的财富配置,能不能扛得住飞起的物价冲刷?

有点耐心,让子弹飞一会。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做人做事做投资恨不得都是以“日”为计算。

恨不得——

今天出个政策,明天就能暴击;明天出个政策,后天就能掀桌子翻盘。

这种人,大都有一个统称:

穷人。

穷人是不相信时间周期的,只笃信逆风翻盘的反转神话。

他们看到2月份的成交量上涨,就想要3月份的房价猛涨。

——但凡没有猛涨,那就是凉凉和暴雷。

然而,真实的楼市并非如此。

从成交量上涨,到价格上涨,往往有很长的波动周期。

比如,

市场上行初期,就一定会出现“置换客户先卖后买”所导致的短期挂牌量暴增。

然而,穷人可不管什么狗屁“先卖后买”的逻辑。

他们看到挂牌量暴增,只会高兴的把大腿拍肿:全是砸盘的,让你们买,套死你们这帮人,该!

他们看到货币投放增多、M2增速加大,就会想要通胀来了、资产价格猛涨。

——但凡没有猛涨,那就是通缩和衰退。

然而,真实的宏观并非如此。

从货币投放加速,到通胀到来和资产价格上涨,往往有更长的波动周期。

比如,

中国式的凯恩斯救市初期,因为货币优先投放在政府和国企部门,私人部门的需求和消费就自然无法在短期内快速复苏。

然而,穷人可不管什么狗屁“凯恩斯救市”的逻辑。

他们看到钱印了、需求不增,只会恐慌大叫着:完蛋了,放水都没用了,都躺平了,大衰退来了!

这个世界上,

穷人往往占大多数。

因此,

抖音上、微博里、公号中……速胜翻转、逆风翻盘理论,也往往占了大多数。

就好像这篇文章,有耐心能看到这里的人,应该不超过10%。


穷人除了速胜翻盘的“快”,还向来喜好“阴谋论”。

比如,

看到以上谈到的通缩和二手房挂牌激增,就自然会联想到一起。

——历经连续15个月的高强度货币投放,老百姓依旧不买单,消费低迷,二手房加速抛盘……

衰退要来了,危机要来了!

但是,有耐心看我讲到这里的人,应该就清楚:

狗屁的衰退危机,不过是时候未到!

如上阴谋论若广为传播,所带来的最大恶果是什么?

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恐慌性抛出自己手中的好资产,去做什么所谓的“现金为王和避险第一”。

我们即将面对的远不是所谓的通缩,而是尚在路上的通胀!

持有大量现金,恐怕是最愚蠢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凯恩斯   中产   剪刀差   通胀   二手房   基建   成交量   国企   新高   货币   周期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