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浩月:春天的音乐之声

飞机从高空下降时耳鸣得厉害,经朋友提醒,找出随身带的耳机当作耳塞,既然如此了,干脆又打开手机上的音乐软件,把音量调到最大,在空中听起音乐,于是,下降时的那段难熬时间,变得舒服了许多。

想起来已经许久不听音乐,家中的蓝牙音箱,许久前充满了电,现在也该到了自动放电到难以开启的地步。手机听音乐固然简单方便,但似乎日常生活里也找不到用手机听音乐的场景。音乐为什么突然从一个人的生活里撤离了,这简直不可思议。

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听流行音乐,用的是录音机,播放的是磁带,隐约记得那时的磁带是五块钱两盒,听的是邓丽君、张行、迟志强,还有迈克尔·杰克逊,街上流行什么音乐,就买什么磁带,买不到的,就把一盘不想再听的磁带洗掉,去同学那里翻录喜欢的音乐。磁带旧了之后容易出问题,要么从机器里蹿出来,要么直接断掉,那会儿大家都有一手用透明胶布黏磁带的好本事。

CD的出现,以优异的音质表现终结了磁带的统治。虽然我听过CD,被如此清澈纯净的音乐品质所震撼,但却没有拥有过CD机,那时的CD机对于一名年轻人来说,还是太贵,况且,录音机又不是不能听,而且把磁带放进机器里,按动播放键的瞬间,很有仪式感。等到有经济实力可以买CD机的时候,MP3出现了。

我的第一款MP3,是在上班后买的,机器小巧玲珑,可以装进衬衣口袋里,连上耳机,在上班的公交车上听,车里的上班族,大都耳朵上挂着耳机,这也成了一种城市风景。记得那款MP3容量很小,我下载的又多是追求高音质的大文件,整个MP3只能装下16首左右的歌曲,好在个人审美原因,对于更换音乐频率的需求并不大,这导致16首歌在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的时间里,被反复播放。

后来使用的播放设备就是手机了,换掉的每一台手机,占内存最多的,除了照片就是音乐。一台手机的废弃,就意味着上百首歌跟着一起消失,后来就不再下载,使用流量在线听音乐软件上的歌。当手机听歌成为最日常的娱乐行为后,听歌的兴趣,以及醉心程度,都大大下降了,乃至这一行为逐渐淡化、消失,想想还有点不敢相信——整天都在忙些什么呀,连听歌的时间与心情都没有了,要知道在过去,一天不听几个小时的音乐,是没法想象怎么才能度过去的。

四月的一天,朋友邀请去听一场现场音乐会,是一名年轻艺术家的钢琴演奏。到达现场后,悄悄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当悦耳的钢琴声飘荡在空间中的时候,有点恍若隔世的感觉,算起来,已经至少有三年没有听到现场音乐会了,音符如此真实地在空气中滚动,它们排着队有秩序地进入人的耳朵,滚动入心入脑之后,仿佛也把人的内在秩序也重新整理了一番。

这是四月的音乐之声,春天正在户外盛大地到来,室内的音乐与室外的春天,通过某种无形的联系拥有了互动的关系,而处于这种关系之中的聆听者,可以尽情地舒展、放松,在音乐构建的小宇宙里让自我消失,听音乐的最好方式,是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当然,作为久违的一种体验,在现场听音乐还是需要一点适应过程的,但走神、发呆,以及思维瞬间的归拢与发散,这都是很正常的,现场音乐拓展了空间感,为人提供了自由的独处境地,虽然身边前后左右的听众都近在咫尺,但却能感受到自己在无边无涯的旷野中,在这铺天盖地而来的春天里。

这场现场音乐会,此后在心中萦绕了数天,终于它以一场飞机降落时耳机里的音乐会形式,实现了延伸,这或是拯救我错失许久的音乐欣赏生涯的重要机会,重新使音乐像水、电、燃气那样,同等重要地回到烟火生活里来。(韩浩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装进   杰克逊   春天   录音机   磁带   音乐会   许久   秩序   耳机   钢琴   机器   现场   时间   手机   音乐   韩浩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