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财政审计制度

宋代财政审计是中国古代审计史上的重要课题之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人在审计制度、审计机构的勾考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宋代财政审计的研究仍相对薄弱。

宋代财政审计机构及法律制度概述

在宋代,财政审计机构体系严密、完备且互相牵制。中央审计机构设立有内务、外务两司,分别对中央和地方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管。北宋初期的中央审计机构主要由太常寺和户部组成。

元丰改制后,中央审计机构改为三省六部体制下的三司,包括户、礼、兵三部和刑、工、度三司。南宋时期,中央审计机构改为三司六局的体制。

地方审计机构由各州县、监司等设立,对地方财政进行监管。宗室财政审计机构则负责审计皇室和王室的财政收支。宋代审计机构的设置保证了财政收支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的全面性。

官物收支审计法律则规定了官员的财务收支和财物的管理。仓储审计法律和纲运审计法律则规定了对仓储和运输过程中的财物进行审计。

宋代财政审计法律方法也比较多样,包括事前审计、事后审计、限额审计等。同时,宋代财政审计法律也对审计人员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形成了制约平衡、赏罚分明的审计机制。

南宋时期,地方官员离任审计法律得到了完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更加详细,审计时限和法律精神也得到了明确。这体现了宋代财政审计法律的延续与变通,使得审计工作更加细致和规范。

宋代财政收支审计

宋代财政收支审计是宋代财政管理的重要措施。宋代赋税征收体系建立完善,赋税征收监审制度也得到了落实。

在宋代赋税征收体系中,官府实行直接征税和间接征税相结合的方式,涉及到田赋、牛赋、船舶税等多个方面。

其中,田赋是官府的主要财源,而牛赋、船舶税等则是地方官府自行征收的税收。对于这些税收的征收,宋代官府建立了相应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

宋代官府对赋税征收进行了监审。监审方式包括统计、考验、订盐、刻印、签证等多种手段,其中统计和考验是常用的手段。统计是指对税收的征收情况进行统计,而考验则是指对征收税款的真伪和数量进行核实。

在宋代支出审计方面,以粮料院为中心的考察可以窥见一斑。宋代粮料院负责仓储和运输粮食等物资,其事前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收储、运输、销售等环节。

在制度保障方面,宋代粮料院出现了对其进行审计的制度,并规定了审计的程序和范围。此外,宋代事前审计的发展也比较成熟,通过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宋代仓储审计

1 宋代仓储审计流程

宋代的仓储审计流程主要包括帐籍登记保管规定、审磨时限规定和审磨程序的规定三个方面。

首先,宋代规定了帐籍登记保管规定。官员在管理粮仓时必须保管好各种粮食的帐册,以备审计之用。

其次,宋代规定了审磨时限规定。每年冬季收割后,粮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粮仓进行磨制,否则将被处罚。同时,也规定了每年的磨制次数。

最后,宋代规定了审磨程序的规定。审计官员必须对每次磨制的粮食进行实地检查,确认是否符合标准,同时也要核对帐册上的记录。

2 左藏库的审计流程

宋代的左藏库是专门用来储存天子的私人财物的地方,其中包括了珍宝、奇玩等。因为涉及到天子的财物,所以审计工作更加重要。

宋代规定了左藏库的审计流程,主要包括审计流程和审计官吏的责任追究。审计官吏必须在每年的固定时间内对左藏库进行实地检查,并且要将检查情况上报皇帝,确保天子财产的安全。同时,如果发现审计官吏存在贪污、失职等行为,将被严惩。

3 内藏库收支审计

除了对粮仓和左藏库进行审计之外,宋代还对内藏库的收支进行审计。内藏库是宋代官府的总库,收纳了全国的财物和款项。审计官员必须对内藏库的收支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给官府,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安全。

总之,宋代的仓储审计是财政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粮仓、财物等的安全,维护农民和天子的利益,同时也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宋代运输审计

1 宋代纲运审计机构

宋代纲运审计机构主要由各州县的通判和江湖行会的会首组成,分别对官方和民间的纲船运输进行监督和审计。其中,官方的纲船由官府直接管理,由通判负责审计。而民间的纲船则由各行会自行组织,由会首负责审计。

2 宋代纲运审计方法

宋代纲运审计的监审方法非常多样。在航行前,审计员会检查船只装载的物品是否与清单一致,并将此作为记录。航行期间,监察员会对船上的物品进行实时监管,确保物品不被私自转移。航行结束后,审计员会对船上物品和清单进行核对,确保官府的财产无误。

在宋代纲运审计中,奖惩措施分明。如果审计员发现有官吏或民间船长存在贪污行为,就会对其进行罚款或削减福利的处罚。而对于守规矩的船长,则会给予相应的奖励。

3 宋代纲运审计弊端与解决办法

宋代纲运审计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官吏渎职、历簿不按规定书写等。对于这些问题,宋代官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

首先,官府对纲运人员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划分,确保了每个人员的职责。其次,官府建立了奖惩制度,对官吏和民间船长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最后,官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如培训和资格认证等。

宋代财政审计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

1 促进法制进步 宋代财政审计的法制环境比较完备,对于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审计法律法规比较丰富,从财政审计的内容到具体方法都作了详细规定,而且对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有明确的事后追究系统,形成了制约平衡、赏罚分明的审计机制。

宋代通过财政监审来宏观的掌握经济管理状态,合理分配财物,并通过对财政审计结果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法令,监督官吏,努力使国家走上规范的制度化道路。

2 掌握财政收管理状态 宋代财政审计能够掌握财政收管理状态,合理分配财物。宋代的审计实践贯穿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从财政收支、仓储和运输过程的审计程序来看,宋代对地方财政的监管非常严密。

宋代的财政审计方法多样,监审法令严密,尤其财政支出时出现了发达的事前审计,在财政监督、防止官吏腐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宋代的会计账籍编制水平十分发达,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和事前审计,使得宋代的财经监督水平达到封建社会的较高水平。

3 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 宋代财政审计的效果不仅与审计人员的执行力有关,还受到法制环境和审计方法的适当性的影响。

宋代财政审计的法制环境 宋代财政审计的法制环境比较完备,审计法律法规比较丰富,这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宋代财政审计官吏的执行力——以常平仓的审计为中心 宋代常平仓的审计是宋代财政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体现出宋代审计官吏的执行力和水平。

宋代常平仓的审计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重视财物的实际情况,对于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常平仓的审计中,审计人员需要熟悉财务、物流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判断和决策能力,确保常平仓的财务管理得到科学、规范的控制。

审计方法的适当性 审计方法的适当性是影响宋代财政审计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宋代常用的审计方法有现场审计、账目核对、考查实物等。这些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对象具有针对性,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的效果。

同时,审计方法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审计对象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作用。

综上所述,宋代财政审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审计,能够促进法制进步,掌握财政收管理状态,从而保障国家的财政安全。

同时,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也需要得到重视,包括法制环境、审计官吏的执行力和审计方法的适当性等。通过对宋代财政审计的研究,可以为现代财政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宋代   财政   财政收支   官吏   官府   事前   财物   制度   机构   方法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