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太阳”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有何意义?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4月12日21时,正在运行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获重大成果,成功实现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4月12日21时,EAST实验现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供图

EAST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文名称为“东方超环”。它于2000年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EAST实验装置可以对受控核聚变相关的前沿物理问题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通常被称为“人造太阳”。太阳每天释放出大量的光和热,因为它的内部不断进行核聚变,“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和太阳一样。

核聚变能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核聚变原料和生成物没有放射性物质,由氘和氚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海水中蕴藏着大约40万亿吨氘,一升水能够提炼0.03克的氘,其发生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或者燃烧336公斤煤。这样算下来,地球上的海水可以供人类使用上亿年。

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1000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据悉,2017年7月3日晚,EAST装置实现了101.2秒稳定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定高约束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装置。此次成果将持续时间延长至403秒。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供图

“高约束模式下,等离子体运行时间长,粒子的温度、密度、约束性能均获得较大幅度提升,能够为提升未来聚变电站的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奠定坚实物理实验基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大科学团队科研人员说。

这次成功突破,离不开等离子体控制、加热、先进诊断等系列技术提升和内真空室改善。团队集中力量,瞄准托卡马克稳态高性能等离子体的前沿物理研究,解决了长时间尺度下的等离子体位形约束、高功率射频波加热与电流驱动、关键分布参数的实时诊断等系列前沿物理和技术集成问题,实现了403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

EAST装置是目前国际上唯一有能力开展超过400秒高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平台,403秒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进一步验证了未来聚变实验堆高约束模式稳态运行的可行性。同时,也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运行和我国自主建设运行聚变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对提升核聚变能源经济性、可行性,加快实现聚变能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赵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稳态   等离子体   中国科学院   太阳   聚变   超导   合肥   马克   装置   物质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