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足球重启,国企是否应该远离?

中国足球一片狼藉,高洪波临危受命,新官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猛火:1恢复国际裁判邀请制,以确保比赛的透明性和公平性;2.废除球队中性化命名,球队命名可以和企业名字相结合,调动赞助商的积极性;3.探索实行中超联赛跨年制,赛事和五大联赛接轨。

高洪波从球员、教练再干到官员,自然深谙此道,提出的三条举措算得上对症下药,既求立竿见影,又能兼顾治本,也难怪很多球迷高呼中国足球振兴有望。

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不是聊足球本身,一来国足烂到根子上,高大夫的三副药能不能起死回生还有待时日检验;二来足球本是娱乐项目,于民生关联不大;三是各级财政收缩明显,是否有必要加大对足球的投入,估计大家也是见仁见智。

高洪波三项改革其中一条是允许企业冠名球队,意味着至少部分恢复到了金元足球的时代。想当年,资本疯狂涌入球市,球队背后的财阀要么是大房地产商,要么是国企。对于前者,咱不好多说,公司是个人的,钱怎么用人家说了算。但国企呢?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这就意味着国企有三点责任:1.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承担经济责任;2.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必须承担政治责任;3.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回过头再来看,在金元时代,国安、上港、鲁能等国企每年对俱乐部的投入高达几十亿人民币,有的企业不满足于在国内收购球队,还要跑到海外去收购球队。在那个泡沫猛涨的时代,运动员的年收入动辄百万千万起步,调节费更是高达十多个亿!这样的巨大投入之后,多少国有资产流失就不难想象了。可到了最后,肥的是少数人的腰包,损害的却是全民的利益!

高洪波的改革基本得到大家的认同,但唯有一条我是坚决反对的,就是国企不应该忘却使命,在调节经济和保障民生为目标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体现自身的公益性,而不是变着花样糟蹋国有资产,甚至中饱私囊。中国足球,该市场化就彻底市场化,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是时候退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金元   标上   国企   足球   中国足球   国有企业   球队   责任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