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以工代赈”促就近就业 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13日电(吴平华 胡厚 练忠阳)近日,高县2023年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项目在该县文江镇胜利村开工。该项目主要对胜利村白庙河河堤进行整治和修复,施工长约5公里,其中浆砌堡坎约16000立方米,总投资500万元。工地上,务工群众有的挖掘、有的回填、有的清理沟渠.....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文江镇胜利村开工。胡厚 摄

“我家离施工现场不到200米,在家门口一天能挣200元左右,家庭也照看了。心里高兴得很。”谈起在家门口上班带来的幸福感,胜利村村民惠恒翠高兴不已。像惠恒翠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务工群众在这个以工代赈工程中预计就有180余名,预计直接向他们发放劳务报酬103.45万元,实现人均就业收入5653元。

“因为是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在建设中能用人工的绝不会用机械,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在务工群众中,易地搬迁户57人、脱贫户10人、低保户24人。”项目现场负责人邓甫恒说。

凤翔村产业大道。胡厚 摄

以工代赈项目不仅增加当地群众收入,还加快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去年,沙河镇凤翔村投入550余万元,建设完工一条长4.5公里,宽6.5米的产业道路。这条崭新的康庄大道给当地的柠檬、李子、蔬菜等特色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村民增收效益也愈加凸显。

村民叶青华种植李子300余亩,今年李子开花的时候,月收入达一万多元。“原来路太窄,没人来耍。现在路宽了,车可以直接开到我的李子基地。我的农家乐在李子开花的时候忙不过来。”每当谈到这条产业道路,叶青华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近年来,高县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驰而不息推动以工代赈向前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21年和2022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域累计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14个,财政资金投入694.1万元,发放劳务报酬总额100.05万元,发放比例达到14.4%。今年已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共26个,财政总投资1609.3万元。

“按照‘先有群众、后有项目’‘项目是载体、群众是根本’‘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在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的重要作用。”高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祥表示。(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以工代赈   高县   凤翔   李子   劳务   报酬   乡村   群众   财政   动力   产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